跳轉至

張景賢. 魏晉南北朝道教齋戒思想之研究 – 以《無上祕要》爲中心

齋戒源流

先秦齋戒

祭先人

《禮記•祭義》說:

致齊於內,散齊於外。齊之日,思其居處,思其笑語,思其志意,思其所樂,思其所嗜。齊三日,乃見其所爲齊者。

鄭玄注曰:「致齊,思此五者也。散齊,不禦、不樂、不弔耳。見所爲齊者,思之熟也。所嗜,素所欲飲食也。」 孔氏曰:「先思其麤,漸思其精,故居處在前,樂嗜在後。」是謂致齊於內,專其內之所思也。散齊於外,防其外之所感也。所樂,所樂爲之事也。所嗜,所嗜飲食之物也。齊三日,必見所爲齊者,由其專精之至也。

鄭玄認爲致齊與散齊是內心舆外在的規範。

思想屬內在的,齊戒者要時時想著祭祀的對象;而禁忌是屬外在的,不能與妻妾相處、不聽音樂、也不能弔喪,以防外在事物擾亂身心。

致齊

想著受祭者的

  1. 居處、
  2. 笑語、
  3. 志意、
  4. 所樂、
  5. 所嗜。
散齊
  1. 不禦、
  2. 不樂、
  3. 不弔。

祭神明

《禮記•祭統》說:

及時將祭也,君子乃齋。齋之爲言齊也。齊不齊,以致齊者也。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,非有恭敬也,則不齋。不齋則於物無防也,嗜欲無止也。及其將齋也,防其邪物,訖其耆欲,耳不聽樂。故(記)曰:「齋者不樂」,言不敢散其志也。心不苟慮,必依於道;手足不苟動,必依於禮。是故君子之齋也,專致其精明之德也。故散齋七日以定之,致齋三日以齊之,定之之謂齋,齋者精明之至也,然後可以交於神明。

道教“醮”、“齋”

道教徒設醮主要在於延真降靈,向神靈表達誠敬之意,以祈福爲主要訴求。行儀的目的就是爲國泰民安、懺罪謝恩、祈壽延生、拔幽薦祖等等。

《隋書.經籍志》:

醮者,夜中於星辰之下,陳設酒脯餅餌幣物,歷祀天皇太一,祀五星列宿,爲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,名之爲醮。

盛唐張萬福《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錄立成儀》:

者,所以薦誠於天地,祈福於冥靈。祈福於冥靈,若不專精,即不足以通感。盡誠而得福,不應驗者,未之有也。

醮、祭

南宋,呂元素《道門定制》卷六引杜光庭語,他認醮是祭的別名。可以延真降靈,牲拴血食叫祭,蔬果精修叫醮。因此,杜光庭認寫當時祭與醮的差別在於供品董素的不同而已。

醮、獻

蔣叔輿《無上黄蘇大齋立成儀》卷十五(醮說)說:「有酬酢曰獻,無酬酢曰醮。醮者,用酒於位,敬以成禮也。延真降靈,而以醮名。」

南宋蔣叔輿《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•儀範門•序齋第一》:

夫三洞諸齋,莫不以神經爲本,懺謝爲先,登談啟祝,罔非龍和舊文,依文而行,是爲齋法。

醮、齋差別

南宋蔣叔輿《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》卷十六:

燒香行道,懺罪謝愆則謂之齋,延真降聖,乞恩請福則謂之醮。齋、醮儀軌不得而同。

從盛唐張萬福《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》與杜光庭的《太上黃籙齋儀》的儀式做比較:

  1. 相同齋、醮儀節有:
  2. 入戶咒、
  3. 上香、
  4. 禮師存念、
  5. 發爐、
  6. 稱法位、
  7. 讀詞、
  8. 復爐、
  9. 出戶咒等。
  10. 兩者的差異
  11. 醮以請神、三獻爲主,齋儀則無;
  12. 齋以禮方、懺悔爲主,醮則無。

道教主要齋法

據周西波《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》^[周西波《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》]

  1. 就施行對象而言,可區分爲帝王、道士及大眾三種層次。
  2. 金錄齋的主要功用上消天災,保鎮帝王。
  3. 而三皇齋在陸靜修的說法,爲以“絕塵期靈”爲主。
  4. 道士自身修持有上清諸齋、明真齋、三元齋、八節齋、三皇齋等。
  5. 陸静修将明真齋限鳥“學士”,而杜光庭的唐代已經不限學士了。
  6. 餘如黄繇齋、自然齋、塗炭齋、指教齋、太一齋則身分不限。
  7. 唐宋以金籙、玉籙及黃籙並稱三籙齋儀,可見於《隋書•經籍志》:「其潔齋之法,有黃籙、玉籙、金籙、及塗炭等齋。」《佛祖統紀》卷三十五亦說:「二年,老君降天臺山,以大洞靈寶經授仙人葛玄,及上清齋法並三籙,金籙保鎮國祚,玉籙保佑貴族,黃籙拔度七祖。」
  8. 就其性質與作用而言,主要以修行、祈福,穰災、拔度幽魂及悔過爲主。
  9. 上清齋、三皇齋以修真求仙主要訴求;
  10. 金籙齋、自然齋、指教齋則以消災祈福爲主;
  11. 黃籙齋、明真齋以拔度幽魂目的;
  12. 三元齋、八節齋、塗炭齋則用以謝過。
  13. 但太一齋的作用卻不明。
  14. 關於祭拜時間、對象,《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》卷四就有羅列著各齋的時間、各有何天神吏兵下降校人功過,包括六齋月,三元日、八節日、月十直日、十直、甲子、庚申、獻壽、迎祥、本命、千日、三會等日。

道教主要醮

六朝《洞玄靈寶道學科儀》卷下醮請品中有:

  1. 請天神:五帝醮、七星醮、六甲醮、三師醮
  2. 請地神:五嶽醮、三皇醮、三一醮、河圖醮、居宅醮、三五醮
  3. 上元甲子醮

前兩種醮的區分主要以所祭祀的對象主,第三種醮則是在冬至或夏至後遇有甲子日所舉行的醮儀。

若依杜光庭《廣成集》所載則有:

  1. 依祭祀對象而定有九星醮、北帝醮。
  2. 依事件而定有母轉經設醮、祈雨醮、疾餓醮。
  3. 依舉辦時間而定有上元醮、生日醮。
  4. 依設醮地點而定有北帝衙醮、玉局化醮、青城山醮。

因其主要性質爲祭神,來達到祈福謝恩的目的,故都因爲其所祭祀的對象而命名,又凡欲病痛苦難,或爲完成重要工作等等,均可設醮,此爲事件而命名。

早期道教齋戒、受籙儀式

教誡之始

《河上公章句》第四二章,疑有“教戒之始”內容。

《老子想爾注》第二二、三三章,提及存在“道誡”。

五斗米道之齋戒、配籙

漢末《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》:最早籙文。

入道弟子的受籙儀式,必須先潔齋,然後用金環、錢幣爲槽,致贈給老師。其師使弟子接受籙文,剖開金環爲二,作爲契約,弟子得籙以後,緘默的配在身上。

科儀整頓

劉宋陸修靜《陸先生道門科略》記錄了早期天師道名爲“三會日”的大型儀式。然而,到了陸修靜所在之劉宋,天師道科儀亟需整頓。

靈寶立齋,正一有醮。南宋甯全真《靈寶領教濟度金書》卷三一九〈設醮〉說:

自古建齋無設醮之儀,只於散壇拜表後,鋪設祭饌果肴,或五柈,或九柈,或十四柈,或二十四柈,或三十六柈,備以茶酒,列於壇心。自三寶而下,至於三界真司、將吏神祇、無不召諘,三獻宣疏,蓋酬其圓成齋福,翊衛壇場,辟斥魔靈,宣通命令故也······後世始安排醮筵,陳列聖位,其小者惟二十有四,其多者至三千六百,每位各設茶酒果食,立牌位供養。

南宋蔣叔輿《無上黃籙大齋立成無儀》卷十五〈醮謝請獻門〉「醮說」稱:

張清都黃籙儀無謝恩醮,杜廣成儀始有之。

該書卷十六〈科儀門〉有劉宋陸修靜撰、盛唐張萬福補正的黃籙科。可見中唐之靈寶齋後,並無謝恩醮。自五代始,杜光庭方在黃籙齋儀後加入醮儀,將靈寶齋和正一醮正式合爲一壇。

早期已有於齋後設醮之例^[《無上祕要》卷四九〈三皇齋品〉]。五代杜光庭《太上黃籙齋儀》卷五十〈散壇設醮〉爲黃籙齋後設醮法。

上清齋法

劉宋陸修靜《洞玄靈寶五感文》記述上清齋法有「絕群離偶,無爲無棄,寂胃虛申,眠神靜氣,遺形忘體,無與道合」。

參攷經文

劉宋陸修靜《洞玄靈寶五感文》

盛唐張萬福《醮三洞眞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》

五代杜光庭《道門科範大全集》

參攷論文

張景賢. 魏晉南北朝道教齋戒思想之研究 – 以《無上祕要》爲中心

周西波. 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