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轉至

《胎息经》15丨经文的道学理论抉微

[摘要]先修命、了命,后修性、了性,是丹道下德之人性命双修不易的次序。《入药镜》所讲的先结胎,就是修命,后脱胎,就是是修性。修命是长生人道,修性是无生的仙道。

文/袭明居士

1、伏气与修命

丹道的结胎,是修真入圣的一种物质基础,不是现代气功意守丹田的呼吸形式。现代气功将这里的“胎”解释为胎息,难以符合《胎息经》互文见义的写作风格,也不符合丹道修真的次序。故这里的“胎”,指伏气而来的“结胎”,非指“胎息”的口鼻播弄之呼吸。

张三丰祖师说:“长生须伏气,栽接要真铅。”同样是在强调一个问题,道门长生的方法十分特别,一定有真材实料的修真法门。这个真材实料,就是张三丰祖师告诉我们的“息乎其息”的“伏气”。修真的精髓,就在于颠倒阴阳之术,是“阴阳栽接”的运用,这个道理实际上《胎息经》已经讲了出来,即“知神气”到“固守虚无,以养神气”的结胎,最后完成“若欲长生,神气相注”的结丹。

所以,张三丰祖师才会说:“自古神仙栽接法,人老原来有药医。”(《无根树》)修真者获得是这个“药”,就是祖师这里说的“栽接要真铅”的“真铅”,也是前文讲的“不神之神”的道理,这些都是我国丹道文化的核心内容。

2、法财两用

《入药镜》说:“初结胎,看本命。”从字面的意思作解,道家性命双修的入手阶段,是先修命、了命的。也就是说,我国近当代丹道文化对道学的性命双修,理解是比较模糊的。一些人错误地以为,全真派的修真是先修性,后修命。南宗张伯端一支是先修命,后修性。两家在性命双修的本质上,存在先后的不同。这是弄清道学文化极为重要的方向性问题,如果一个修真连性命双修的理论也是糊涂的,自然后面的有始有终的修有生与修无生的理论,会不得而知的混乱不堪。

道家修真的理论源头在《道德经》的始母论,道学对性命双修理论的解答,不应该存在模糊与歧义。简单地讲,这个道理可从《入药镜》的“初结胎”和“终脱胎”的次序划分,找到答案。

先修命、了命,后修性、了性,是丹道下德之人性命双修不易的次序。《入药镜》所讲的先结胎,就是修命,后脱胎,就是是修性。修命是长生人道,修性是无生的仙道。故我们谈仙学,要从脱胎神化这个阶段谈起,这是正统丹书的一贯之理。

张三丰祖师说,修真是要:“决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。”这两个真消息,就是性命双修的前后主旨。如果大家能够明白内外两个真消息的含义,丹道性命双修的道理,也自然会明白。

《胎息经》这些化繁为简的修真法门,不仅有了修真方法上的正确解释,还将心意不堕歧途,获得“真铅”的“法财两用”的不可或缺的道理,都逐一讲了出来。这跟三丰派祖师源于上古道家文化的丹道修真法门相一致。

得大丹的证验,吕祖《沁园春》说:“当时自饮刀圭,又谁信无中养就儿。”张三丰祖师说:“男子怀胎笑煞人。”张伯端祖师说:“始觉男儿有孕。”又说:“戊己自归生数五,三家相见结婴儿,婴儿是一含真气,十月胎圆入圣基。”

是故《胎息经》已经蕴涵着丹道“法财两用”的秘密,神气相注是为结丹之法,自然常在是为自在之内财。

也就是说,当真心显耀后,修真者还有一个勤苦修炼的过程,去实现神气相注的性命混化。这跟一般丹书所讲的那种意守气脉就能够一蹴而就的法门,是截然不同的。

3、小结

经文将修真的简易道理讲完后,继而强调勤苦修行的必要性,也是在破开迷局,揭示道家千万年总结出来的修真之路就在这里。

故从《胎息经》经文的内容去看,它讲解了结胎、结丹的道理,非关后期脱胎修性与粉粹虚空层次。

《胎息经》是道门重要的经典,它言简意赅,深入浅出,至简至易。大家阅读道家这样的经典,应尽量遵照原文去领悟,摆脱汉唐之后的那些以经解经的束缚,化腐朽为神奇,化烦琐为简约,则一些经文的大意,是不难明白的。

《胎息经》仅仅八十三字,我们花如此大的篇幅介绍的原因,是希望通过《胎息经》的经文译解,能够将道家丹道性命双修的脉络,给大家一些启示。读者大可舍弃后面的嗦之文,默识揣摩经文的大义,则昭昭乎进乎象矣。(编辑:忆慈)

(腾讯道学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文:袭明居士,腾讯道学专栏作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