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胎息经》04丨怎样正见大道 知行合一最重要

[摘要]修道是一个先知真,后行真,再至真的过程。经文讲了修真的道理后,总结全文,再次强调了知行合一,才是正见正行的大道。

文/袭明居士

胎从伏气中结,气从有胎中息。气入身来谓之生,神去离形谓之死。知神气,可以长生;固守虚无,以养神气。神行即气行,神住即气住;若欲长生,神气相注。心不动念,无来无去;不出不入,自然常在,勤而行之,是真道路。

第一句是经文的纲领,是一句文言文的互文,起到了互文见义的效果。该句陈述了丹道“结胎”和“伏气”的基本思想,它们是修真过程中的一种共生现象。

第二句是道家对道气生万物的理论解释。目的在于告诉大家,人的生命的诞生,也是遵循易学的阴阳神气二元论的。

第三句的断句比较重要,前句提出知神气的重要性,后句提出了养神气的意义。固字,一本作故,根据文意,此处并无转折意,不应用“故”字。根据丹道土釜封固的修炼原理,此处应是指固守虚无的道理,从“固”字符合经文的意思,也是遵照古本而来。

第四句中的“神气相注”,一本改为“住”字,注,融合意。住,滞留意。神气相注,阐释了丹道阴阳混化的含义。古本《胎息经》为“注”,气功类《胎息经》改为“住”,一字之差,用心则天壤之别。

第五句中的“自然常在”,一本改为“住”字。既不符合经文的含义,也跟上文的“神气相注”同音,有违古文格律。且得自在的真神,住之一字,有落入形迹的可能。真神是人人具足,个个现成的实有本真,本来就在那里,不需要“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故应从自在之“在”字。

修道是一个先知真,后行真,再至真的过程。经文讲了修真的道理后,总结全文,再次强调了知行合一,才是正见正行的大道。(编辑:忆慈)

(腾讯道学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文:袭明居士,腾讯道学专栏作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