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轉至

雲笈七籤

...

卷十一

三洞經教部

上清黃庭內景經
梁丘子注釋叙

夫萬法以人爲主,人則以心爲宗。無主則法不生,無心則身不立。心法多門,取用非一,有無二體,隨事應機。故有凡聖淺深,愚智真假,莫匪心神辯識運用之所由也。但天下之道,殊塗而同歸,百慮而一致。從麤入妙,權實則有二階;脗跡符真,是非同乎一見。《黃庭內景經》者,東華之所祕也,誠學仙之要妙。羽化之根本。余襞習未周,而觀想粗得,裁靈萬品,模擬一形,義有四宗,會明七字,指事象諭,內外兩言,絀聰隳體之餘,任噓從呬之暇,䑛筆摩墨,輙貽原筮。

務成子注叙

扶桑大帝君命暘谷神仙王傳魏夫人。 暘谷神王當是大帝之臣授此經之時,與青童君俱來,夫人初在修武縣中也。

《黃庭內景》者, 脾爲黃庭命門,明堂中部,老君居之,所以云黃庭內人服錦衣也。自臍後三寸,皆號黃庭命門,故下一云命門中有黃庭元王玄闕大君。又云坐當命門,猶如頭中,亦呼爲泥丸洞房中也。此經以虗無爲主,故用《黃庭》標之耳。其景者,神也。其經有十三神,皆身中之內景名字。又别有《老君外景經》。《總真》云:《黃庭內外》。㳙子云:《黃庭內經》、《外經》者,皆是也。此神名與八景不同。又遞述有無者,葢所施用處異也。名服既殊,源本亦别。太極太微者,品號域也。

一名《太上琴心文》,琴,和也,誦之可以和六府,寜心神,使得神仙。 此十七字,本經所注也。

一名《大帝金書》,扶桑大帝君宮中盡誦此經,以金簡刻書之,故曰金書。 此二十一字,本經所注也。

一名《東華玉篇》,東華者,方諸宮名也,東海青童君所居也。其中玉女仙人皆誦詠之,刻玉書之爲《玉篇》。 此三十三字,本經所注。夫此二宮之神仙,猶誦之者,非復以辟邪,正謂和神耳。但誦萬徧畢,當得《洞經》。不信此義,亦爲一滯也。

當清齋九十日,誦之萬遍。 此謂先齋九十日,乃就誦之,非九十日齋,令誦得萬遍也。誦日數無定限,若專此一法,日夜自可二十遍。若兼以餘事者,乗閒正可四五遍耳。計得十遍,亦可依法禮拜。若徧限既畢,未能通感者,但更精心誦之,勿便止也。

使調和三魂,制鍊七魄,除去三尸,安和六府,五藏生華,色反孩童,百病不能傷,災禍不得干。萬過既畢,自然洞觀鬼神,內視腸胃,得見五藏。其時當有黃庭真人、中華玉女,教子神仙焉。此不死之道也。 臨目外觀,則鬼神摽形;接手內視,則藏腑洞别,乃得表裏無隔,棲真降靈,然後禀受玄教,施行妙訣也。既曰不死,則天地長存,復何索乎。

子有仙相。得吾此書。 吾者,應是暘谷神王自稱也。

此文羅列一形之神室處,胎神之所在耳。 於形中諸神。乃不都盡。而目其室宅。亦備窮委密矣。胎神即明堂三老君。所謂胎靈大神也。此最爲《黃庭》之本。

恒誦詠之者,則神室明正,胎真安寜,靈液流通,百關朗清,血髓充溢,腸胃虗盈。 無復滓穢爲虗,津液常滿爲盈。所謂六氣盈滿,神明靈也。

五藏結華,耳目聰明,朽齒白髮,還黒更生。所以𨚫邪痾之紛若者,謂我已得魂精六緯之姓名也。 紛若者,猶亂雜也。今五藏并膽,是爲六緯並神。魂之精爽矣。

形充魂精,而曰欲死,不可得也。故曰:《內景黃庭》,爲不死之道。 人之死也。常在形神相離。今形既恒充。則神棲而𨓜。神既常寜。則形全無毁。兩者相守。死何由萌。雖曰欲逝。其可得乎。此道乃未能控景登虛。髙宴上清。而既無死患。形固神潔,內徹身靈,外降英聖,隱芝大洞,於是而至。端坐招眞,不俟遊涉,筌蹄之妙,豈復踰此。

受者齋九日,或七日,或三日,然後受之。授者爲師,受者奉焉。 此師及弟子俱應結齋,齋日多少,隨其身事。若履涉世塵,宜須積日自潔。其山居清整者,三日便足也。

結盟立誓,期以勿泄。古者盟用玄雲之錦九十尺,金簡鳳文之羅四十尺,金鈕九雙,以代割髮歃血,勿泄之約。此物是神鄉之竒帛,非赤縣之所有也。今錦可用白絹,羅可用青布,鈕可用金鐶,亦足以誓信九天,制告三官矣。 諸經中信用金龍玉魚之例,多是寶貴,非寒棲能辦,故許聽以世中易得物比之。今羅錦異類,事絶人工,理宜准代。猶應選極精潔者。絹九丈,當使連織;鐶小細於鈕,以上金九分作九變(雙),於豐儉爲適。

皆奉有經之師,散之寒棲。違盟負約,七祖受考於暘谷河源,身爲下鬼,考於風力。暘谷神仙王口訣。 此七字,本經中所注。

一人受書,得傳九人。 諸經多云七百年傳三人,此非世上之格。今此雖限人數,不制年期,當是止就一生之身爲言也。

審視形氣,必慈仁忠信、耽玄注真、不毁真正、敬樂神仙者,乃可示耳。自非其才,是爲漏泄。謹量可授,亦誠難也。 人雖不可常保,或始勤而末怠,初善而後惡,但本性既能慈仁惠信,耽玄樂仙,應當無復爲過咎矣。此六德則未可全親,故後云寜慎密之。

又當先求感應,推訊虗靈者,乃佳也。審可傳者,亦將得夢以告悟。臨時之宜,亦玄解於心矣。宣泄之科既重,傳之者良爲嶮巇。有《黃庭內經》之子,寜〔不〕慎密之〔哉〕。清虗真人口訣:夫《內景黃庭經》者,扶桑太帝君之金書練真祕言矣。 二十六字,本經所注。案此二篇。是説傳授科格,非扶桑東華金書玉字本文,止是二匠授南真時口訣,故並題注言之也。

讀《黃庭內景經》者,常在别室,燒香潔浄,乃執之也。 凡欲讀此經,皆當如此。施髙座,東向燒香沐浴束帶,舒經於案格之上,微其音響,吟諷斫詠,無使輟誤。輟誤之時,當依消摩法,重却前三十字,更讀也。記其遍數十過,則應起拜。

諸有此經,能辟百邪。若入山林空闇之地,心中震怖者,正心向北,讀《內經》一過,即神静意平,如與千人同旅而止。 邪𨚫則神安,故無復疑懼之患。

能讀之萬過,自見五藏腸胃,又見天下鬼神,役使在已。 內視既朗,則外鑒亦徹,玉女尚來降授鬼神,何足役使也。

若困病者,心存讀之,垂死亦愈。 不能執書,故心存讀之。若不堪首尾周遍,但取神名處誦之。《涓子》云:靈元是脾神,長四寸,坐脾上,如嬰兒,著黃衣,位爲中部明堂老君。若體中有疾,及飢飽不和適之時,但存中部老君之服色,便髣髴在脾,三呼其名畢,咽液七過,萬病如願也。此即經中所云三呼我名神自通者也。

大都通忌食六畜及魚臊肉、 六畜,牛、馬、猪、羊、雞、犬也。魚臊當謂生臊耳,故爲禁也。

忌五辛、 生蔥、蒜、薤、韭、葫荽也。

淹洿之事, 世間所可爲淹穢事者,皆冝避之,不復曲辯之也。

若脱履淹洿之者,沐浴盥潄,燒香於左〔右〕,讀經一過,百痾除也。 其餘飲食所忌,學者本不待言。若脱遇淹穢,則可以桃竹而解之,燒香於左〔右〕,以陽消隂。若不如此,則當致故氣,百痾難除矣。按經後云,入室東向讀《玉篇》,而《序》云北向讀《內景經》一過者,此謂𨚫邪折惡時,與和神召靈時異也。今若依法恒讀,自可依前所注東向之事也。

又小君言:山世遠受孟先生法,暮臥,先讀《黃庭內景經》一遍,乃眠,使人魂魄自制。但行此二十一年,亦仙矣,是爲合萬過也。夕得三四過乃佳。 北岳蔣夫人云:讀此經,亦使人無病,是不死之道也。如此暮臨臥,每燒香東向,於寢床而誦之。 旦夕一過者,至二十七年,正得萬遍耳。今云二十一年,或是字誤。若不爾,則夕不恒一過也。故復云夕三四過乃佳。計此十遍畢,亦可禮。所以云萬過,亦是取其限義也。讀不患數,患人不能勤耳。

釋題〔梁丘子注〕

黃庭內景

黃者,中央之色也。庭者,四方之中也。外指事,即天中、人中、地中,內指事,即腦中、心中、脾中,故曰黃庭。內者,心也。景者,象也。外象諭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,內象諭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。心居身內,存觀一體之象也,故曰內景也。

誦黃庭經訣

入室誦《黃庭內景玉經》,當燒香清齋,身冠法服,入户北向四拜,長跪,叩齒二十四通,啓曰:

上啓高上萬眞玉晨太上大道君,臣今當入室誦詠玉經,錬神保藏,乞胃宮榮華,身得乗虛,上拜帝庭。

畢。

次東向揖四太帝,又叩齒十二通,啓曰:

上啓扶桑太帝暘谷神王,臣某甲今入室披詠玉經,乞使静室神芝自生,玉華寶輝,三光洞明,萬遍胎仙,得同帝靈。

呪畢,東向誦經。

十過爲一過,便還北向四拜,東向四揖,不須復啓。

上清黃庭內景經

黃庭內景經務成子注

卷十二

...

推誦黃庭內景經法

當入齋堂之時,先於戶外叩齒三通。 閉目想室中有紫雲之氣,鬱鬱來冠兆身。玉童侍左,玉女侍右,三光寶芝,洞映內外。咒曰:
天朗氣清,三光洞明。金房玉室,五芝寶生。玄雲紫蓋,來映我形。玉童侍女,爲我致靈。九帝齊景,三光同軿。得乘飛蓋,升入紫庭。

引氣三十九咽,畢,入戶北向四拜,長跪。

叩齒二十四通,上啟高上天真玉晨太上道君:
某甲今當入室詠誦玉經,煉神寶藏。乞胃宮華榮,身得乘虛,上拜帝庭。

畢,還東向揖大帝。

又叩齒十二通,上啟扶桑大帝暘谷神王:
某乙今披詠玉經,乞使靜室神芝自生,玉華寶耀,三光洞明,萬遍胎仙,得同帝靈。

畢,即東向誦十遍爲一過。竟,還北向四拜,東向揖,不須復啟也。但拜謁如法,隨誦多少,然以十數爲限。

不依法而受經,虧損俯仰之格,徒勞於神,無益於求仙也。五犯廢功斷事,十犯身死於風刀之考。死爲下鬼,負石之役,萬劫還生不人之道。當以八節日送金環、青繒九尺,以奉於有經之師。師得此信,速錄上學弟子郡縣、鄉里、姓名、年紀、生月日時於九尺青繒之上,正中於山嶽絕巖之側,北向奏名青帝宮。叩齒二十四通,微咒曰:
天回道氣,八道運精;三五應期,九祚代傾;命真玄寂,輔臣帝靈;玉札已御,今奏青名。謹關九府,五岳司靈,記我所列,上聞玉清。三年之後,來迎某甲微形,賜乘八景,升上帝庭。

畢,埋青繒於絕巖之下。如此三年,有真人下降。一節不送,廢功斷事,不得入仙。三節違盟,告下三官,受考無窮。

-存神別法-

(僞而不用,見《登眞隱訣》三卷本卷下所載存神別法及陶弘景之辨僞。)

...

卷四十二

存思

存大洞真經三十九真法出《三十九章經》

玉清隱書大洞消魔神慧內祝隱文

卷四十三

存思

...

卷四十五

臨目,目欲閉而不閉,欲開而不開,令幽顯相關,存注審諦。今人入靖及呈章,可依此法。

...

入靖法第十

...

卷四十九

祕要訣法

三一

守一

一在人心鎮定三處。

《太上智慧消魔眞經》云: 一無形象,無欲无爲,求之難得,守之易失。失由識闇,不能進明。貪欲滯心,致招衰老。得喜失嗔,致招疾病。迷著不攺,致招死殁。衰患及老,三一所延,治救保全,惟先守一。非一不救,非一不成。守一恬惔,夷心寂寞,捐欲折嗔,返迷入正,廓然无爲,與一爲一。此乃上上之人,先身積德所致也。中中巳上,先善未積,積而未極,皆由漸昇。當存三元,諦識神炁狀貌,出入有无,生鎭三宮,三尸必落,尸毒旣去,鍊暗成明,智慧神通,長生不死,眞聖神仙,隨因受果。

《太平經》云: 何以爲初,思守一也。一者,數之始也。一者,道之生也,元氣所起也,天之綱紀也。 《符經》云: 知一者,无一之不知也。不知一者,无一能知也。一者,至貴無偶之號也。

《上清三天君列紀經》云: 栢成歘生請問雲房之道,《三眞》之訣二:玉皇曰: 三眞者,兆一身之帝君,百神之內始眞也。若使輔弼審正,三皇內寧,太一保胎,五老扶精,一居丹田,司命護生;一居絳宮,紫氣灌形;一居洞房,三炁合明,變化離合,與眞洞靈,明堂雲宮,紫户玉門,黃闕金室,丹城朱牕,皆帝一之內宅,三眞之寶室也。於是雲房一景,混合神人,上通崑崙,下臨清淵,雲葢嵯峨,竹林葱蒨,七靈廽轉,五色纒綿,層樓萬重,三氣成烟。玉闕虚靜,七門幽深。金扉玉櫃,符籍五篇。公子內伏,外牽白元。渾一成形,呼陽招陰。上帝司命,各保所生。微哉難言,非仙不傳。

三一訣

《昇玄經》曰: 仙人竇子明問云: 向聞法師咨請眞一太一,未聞三一之設,當復云何?旣爲一而復言三,爲一有三耶?爲三有一耶?昔雖奉行,未能曉了,願爲究盡,使後來末學,得知眞要。

法師曰: 三一者,正一而已。三處授名,故名三一。所以一名三一者,一此而三彼也。雖三常一,故名三一。三一者,向道初門,未入眞境,得見一分,未能捨三全一,是未離三,雖未離三,少能見一,故名三一。分言三不離一,故名三一。

子明曰:此一者,何所有也? 答曰:無所有而有。

問曰:無所有而有,何名爲有? 答曰:以無爲有。

又問:無何而有? 答曰:得无爲有。

又問:得而無爲者,何所義? 答曰:形聲虚僞。

又問:何爲虛僞? 答曰:不住。

又問:云何不住? 答曰:速變異。

又問:雖速變異,非無所有。旣云變異,果是有物可變,安得云無邪? 答曰:向曰變異者,亦不言都無,如虛空故,但言一切皆有,僞非眞生者必死,有者必無,成者必壊,盛者必衰,少者必老,向有今無,寒暑推變,恍惚無常也。

玄門大論三一訣

并叙

夫三一者,葢乃智照無方,神功不測。恍兮爲像,金容玉質之姿;窈兮有精,混一㑹三之致。因爲觀境,則開衆妙之門,果用成德,乃極重玄之道。《道經》云:三者不可致詰,故混而爲一。洞神經《三環訣》云:精、神、炁也。

《釋名》云: 三一者,精、神、炁混三爲一也。 精者,虛妙智照之功。神者,無方絶累之用。氣者,方所形相之法也。 亦曰希、微、夷。 希,疎也。微,細也。夷,平也。夷即是精,希即是神,微即是氣。 精言夷者,以知萬境均爲一照也。神言希者,以神於無方,雖徧得之甚踈也。氣言微者,以氣於妙本義有非麤也。 精對眼者,眼故見明,義同也。耳對神者,耳空故聞無,義同也。鼻對氣觸,於體義相扶也。

孟法師云: 言三言一,不四不二者,以言言一,即成三也。今謂明義各自有宜,少多非爲定准,如六通四逹,豈止三耶?若教之所興,無乖此說。然三義雖異,不可定分;一體雖同,不容定混。混亦不混,故義别成三;分不定分,故體混爲一,混三爲一,三則不三;分一爲三,一則不一。不三而三,不一而一,斯則三是不二之三, 一是不一之一。不三之三,非直非三,亦非非三。不一之一,非止非一,亦非非一。此合重玄之致也。

出體之義,畧有四家。

一者,大孟法師解云: 三一之法,以妙有爲體,有而未 形,故謂爲妙。在理以動,故言爲一。經言:道生一。又云:布氣生長,貸成靡素,兼三爲用,即一爲本。今不同此,果法若起,故非未形之妙。經云:生豈是常在之本。

二者,宋法師解云: 有總有别。 總體者,三一即精、神、氣也。 别體者,精有三智,謂道、實、權,神有三宮,謂上、中、下;氣有三别,謂玄、元、始。 今謂此判三一之殊,非定三一之體。

三者,徐素法師云: 是妙極之理,大智慧源,圎神不測,布氣生長,裁成靡素,兼三爲義,即一爲體。此解雖勝,語猶混通,未的示體。如極理之與大智,即是境智之名;慧源之與裁成,即是本迹之目,故未盡爲定也。

四者,玄靖法師解云: 夫妙一之本,絶乎言相,非質非空,且應且寂。今觀此釋,則以圓智爲體,以圓智非本非迹,能本能迹,不質不空,而質而空故也。今依此解,更詳斯意。旣非本非迹,非一非三,而一而三,非一之一,三一旣圓,亦非本之本,非迹之迹。迹圓者,明迹不離本,故雖迹而本;亦不離迹,故雖本而迹。雖本而迹,故非迹不迹;雖迹而本,故非本不本。本迹皆圓,故同以三一爲體也。三一圓者,非直精圓,神氣亦圓。何者?精之絶累即是神,精之妙體即是氣,神之智即是精,氣之智即是精,氣之絶累即是神也。斯則體用圓一,義共圓三。圓三之三,三不乖一;圓一之一,一不離三。一不離三,故雖一而三;三不乖一,故雖三而一。雖三而一,故非一不一;雖一而三,故非三不三。三一旣圓,故同以精智爲體,三義並圓,而取精者,名殊勝也。

義有九條,用有五迹。 義九條者,三一各三,合成九義。 精有三,正、實、權也。神有三,空、洞、无也。氣有三,始、元、玄也。 精三者,具如境智科解。神三者,無是豁然之名,洞是通同之目,空是虚容之理也。氣三者,《正一經》云:太無變化,三氣明焉。黃氣爲玄,白氣爲元,青氣爲始也。 論其相生者,正智生實智,實智生權智,無生於洞,洞生於空,空生於始,始生於元,元生於玄也。然自一之三,從三至九,千應萬變,同歸本一,不殊而殊,殊而不殊也。 用五迹者,《洞神經》云:大道無極,極乎自然,變化無極,其中要妙,三五八九。 三者,精神氣也。 五者,精有二君,精氣也。神有二君,神炁也。精有二君,赤氣名曰太陽,化爲元陽子丹,變爲道君,是二君也。神有二君,赤氣變黃,名曰中和,變爲老子,又爲黃神,是二君也。氣有一君,黃氣變白,名曰 太陽,變爲太和。是一君也。 以五當法,體義不分,二分三一之變,有此五君。以三就五爲八。三內有一成九也。斯亦一途應用示此五身。然化迹多端塵沙莫辯。

孟法師云: 用則分三,本則常一。今解論其正意。 體一義三。本迹而言,四句變九。 四句者: 一者、本一迹三;二者、本三迹一;三者、本迹俱三;四者、本迹俱一。 本一迹三者,妙本圓一,分應開三 迹一本三者,應氣爲一,本體俱三。第三、第四兩句者,望前兩句,不知本迹不殊,故同三同一,其義具顯前章也。 九變者,三一之化,號精、神、氣,精、神、氣中,又各相生,三三相續,遂爲九變。 故從一之九,從九反一。 《上元眞書》云: 一曰源一,二曰元一,三曰太一,四曰玄一,五曰眞一,六曰雌一,七曰雄一,八曰三一,九曰正一。 源者,至道之根,衆妙之本。 元者,衆善之長,萬法之先。 太者,極大之名,包含爲德。 玄者,不滯爲用。妙絶髙虛也。 眞者,去假除惑,即色皆空也。 雌者,安静柔和,觀空照實也。 雄者,剛動能化,方便善權也。 三者,精神氣也。 正者,治邪㓕惡,去闇就明也。 明此至道垂迹,有此九條,攝㑹歸本,同爲一致。故《三天正法》云:從九返一,乃入道眞。《辯教》曰:第一出衆經不同。

孟法師云: 渉學所宗,三一爲本。故七部九結,皆有圖術。今列如左: 第一洞眞三一。上元泥九宮天帝帝卿。中元絳宮丹皇君輔皇卿。下元丹田宮,黃庭元王保鎮弼卿。岀《三元眞一經》。 第二洞玄三一,治三丹田,元先、子丹、元陽子也。岀《太上眞一經》。 第三洞神三一,南極老人、中極道元、北極玄妙。岀《洞神太上三一經》。 第四皇人三一,始青、元白、玄黃,岀《皇人祕旨》。 第五太清三一,赤子眞人嬰兒,岀《太清上中經》上卷。 第六太平三一,意神、志神、念神。岀第一卷自占盛衰法。 第七太玄三一,夷希微。岀《太存圖》及《道德經》。 第八正一三一, 𨴠(⿵門行)、䦢(⿵門法)、⿵門耑,即治三元。 第九自然三一,虚赤光,元黃光,空白光。

合有九經。所明三一,並治三宮,其條守體儀,具如彼經所辯。然洞神所出三一之變,亦云精、神、氣、虚、無、空等,具如彼經第十三卷所明也。 今三一者,神、氣、精、希、微、夷、虛、無、空。所以知此爲三一者,以其明義圓極故也。昔正一、三一等是,以其明義淺迹故也。

《昇玄經》太上告道陵云: 汝昔所行,名爲眞一道者,是則陰陽之妙道,服御之至術耳,非吾所問眞一,此昔教也。 下文云: 汝以堪受吾至眞平等要,設無上妙經,乃至第四辯不一之一,此之教也。其外《六經》所辯三一,旣不彰言辯空,而但爲氣觀之境,可属於昔。故㳙子修上清,近得地仙而已。若言三氣三色,並是界外之事,三洞三一,本意皆爲入空,此則攝屬於今也。能倫聖教,本不有無,何曾今昔。故《九經》所辯,皆不有無,並非今昔,但逐物情,不了滯教,爲昔物情,若悟,曉教成今也。

更二義往分今昔: 一、就大小乗分; 二、就因果義分。 大小乗分凡有三義: 一、約定有分;二、約偏並分;三、約待絶分。 定有者,昔小乗以三一爲定境,義極於有;今大乗以三一爲智慧,義在於空。何者?昔小乗入定,則捨於有,故在空之時,無復三一也。今大乗爲觀群色是空,故雖於空,不失三一也。故《洞神經》釋守三一云:知守虛無空者爲大乗,守神鍊形爲中乗,守氣含和爲小乗也。二徧並者,昔小乗學偏,今大乗能並。小乗捨色入空,故不能並;大乗即色辯空,故能並也。三待絶者,昔因三一以入於無,得無之時,謂爲眞一。此之無一,猶對於有之無,是爲挾二,故爲待也。今之三一,即體非有,亦復非無,非有非無,故無所挾,旣無所挾,故爲絶也。 二、就因果義分,亦有三義: 一、約近逺别;二、約方便究竟别;三、約常無常别。 一、約近逺者,昔以三爲氣觀果,則近極三有;今以一爲神觀果,則逺極道塲,故極果圓智成。今三一義如前也。二、約方便究竞者,昔開方便,果極三界;今開究竟,果極常一。故《昇玄經》云:是爲究竟。究竟者,功業成,罪行畢,則常一也。三、約常無常者,昔三有之果,爲災所成。故是無常。今一常之果嶷然不動。故爲常也。

金闕帝君五斗三元眞一經口訣

涓子受之東海青童君。 至春分日夜半時,起坐東向,暝目存身中三宮、三一、三卿及我合七人,我在中央也,俱乗紫氣之烟,共登北斗陽明星。陽明星者,北斗之東神也。於是存入星中共坐,吞紫氣三十過。行之久久,自見陽明星東元太上宮,宮中有青玄小童,授子眞光也。先當存北斗星,紫氣大如弦,從上直流我前,然後乃存三一也。

周君口訣云:存七眞人並北斗七星,而共登陽明鴈行,我居中央也。巾七星者,以魁覆頭,杓柄前指也。我存吞紫氣三十過而嚥之也。又思三一、三卿登同吞之也。吞畢,更存七眞人縁向從紫氣空中來下,還兆三宮中。良久,心祝曰:

三尊上眞,太玄髙神,陽明主春,萬童開門,丹元主夏,朱紫含烟。陰精主秋,天威六陳;北極主冬,萬邪塞姧,五土乗王,戊已天關,所指皆㓕,所同莫干,鍊我七𩲸,和我三䰟,生我五藏,使我得眞,登飛上清,浮景七元,長生順往,嘯吟千神。

畢,亦可眠存之,四節共此一呪爾。

夏至之日夜半時,起坐南向,暝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、三卿及我合七人,我在中央也。俱乗紫氣之烟,共登北斗丹元星。丹元星者,北斗之南神也。於是存入星中共坐,吞紫炁三十過。行之久久,自見丹元星南極太上宮,宮中有朱陽靈妃,授子絳書寶衣也。

秋分日夜半時,起坐西向,暝目,存我身中三官、三一、三卿及我合七人,我在中央也。俱乗紫炁之烟,共登北斗陰精星。陰精星者,北斗之西神也。於是存入星中共坐,吞紫炁三十過。行之久久,自見陰精星西元太上宮,宮中有白素少女,授子玉章虎書也。

冬至之日夜半時,起坐北向,暝目,存我身中三宮、三一、三卿及我合七人,我在中央也,俱乗紫炁之烟,共登北斗北極星。北極星者,北斗之北神也。於是存入星中共坐,吞紫炁三十過。行之久久,自見北極元星北元太上宮,宮中有玄精眞人,授子金書祕字。三五順行。

六月一日或十五日,令與秋分、夏至日相避也。夜半時,坐西南向,冥目存身中三宮、三一、三卿及我合七人,我居中央也。俱乗絳紫青黃四炁之烟,共登北斗天關星。天關星者,北斗之中神也。於是存入星中共坐,並臨目,各呑四色氣各十過,先吞絳氣,以次行之,久久自見天關星中元太上宮,宮中有太上威眞人,授子㓕魔符钁邪 黃衣兵籙。

八節日各守八日耳。以節日夜半爲始,餘唯存在三宮中安坐而已。極精想使有至髣髴。

守五斗眞一經口訣

曆八節,葢璇璣之正度,萬眞靈仙神明朝宴之日也。北帝自然𤼲月數之中日二景氣相隨之日,亦大吉時也。宜以修道建思併而論之。吾從唯一。

每至建日,或月一日平旦,存三一從已三宮中岀,坐已前,乃心起再拜,若如見之,髣髴在目,心呪曰:

天尊三帝,守我命門,出遊虛中,六氣互分,養我五神,正我三䰟,五藏自生,長生飛仙。

畢,又存從虛中還三宮,良久,咽液三十過,十過爲良夜,當見三一及三卿也。或夢見白鳥、白鵠、白虎、金玉之物,皆三一之化景示象也。如此守之勿怠,則相見之象也,對面之漸也。

每至除日夜半時,密起北向,仰視北斗七星之內象,見三一從輔星中下來,入已三宮中。畢,還寢,精思存之,髣髴似見,乃微呪曰:

太上天輔,三帝所遊,三卿扶持,與眞合俱,下入我身,安寂坐無,吐精灌形,䰟𩲸和濡,使我飛仙,雲車行浮。

畢,嚥液二七過,月取一除日爾。

每至開日夜半時,起坐東向,去巾,亦可散髪,更梳櫛結之,結令通。良久畢,祝曰:

上元三眞,眞中嬰兒,散髪開烟,上通天台。泥丸堅凝,與天同時,使我飛仙,交行洞臺。

畢,咽液十九過。畢,乃巾而寢,精思存三一、三卿,各安其宮,帝與卿相對而坐,存三一,呼氣宮中三十過,巳存時,亦自呼氣三十過也。呼者,開口吐氣之謂也。其時亦當覺一體𤍠,則和神凝䰟之驗也。存三一皆當臨兩目,內視神宮。

存一之道,使太上三素氣見三宮中。三素者,紫青絳三沓色炁也。紫在上,存守三一在其中,目想見北極紫房玉宮天官序列,思我将在帝前對坐,所乞所求,乃心拜焉。太上是上清之帝,極貴者也。北極紫房,帝之房耳。亦存已三一,與帝論飛眞生生之道。凡臨盛饌,皆正心存一,目想一,先飲食,然後兆乃食之也。常如此,則邪氣逺退,眞氣來前。飲食畢,心祝曰:

百穀入胃,與神合氣,填補血液,尸邪亡墜,長生天地,飛登金闕,役使六丁,靈童奉衞。

守一之法,以甲午、甲辰、甲寅日夜半,掃除靜寢之庭,方圓一丈,布席燒香,北向再拜,亦可心拜,因仰視北斗七星,使紫炁從斗中出,入兆身中三宮之內,北向接手兩膝上,心存三一、三卿,與兆俱乗紫氣,上登太極。太極,北極星也。存令忘身失體,恍焉如昇天之状。如此則仙道近矣。仙人謂之大静也。陰兩可於寢牀上爲之,亦可預作壇於盛處,使方圓一丈,籬四面,使髙數尺,至日常當修之,此大靜之道也。

守一之法,當伺月初出時,向月再拜,畢,心祝曰:

太陰玄精,明月夫人,初生流光,照我三宮。神仙上飛,髙遊八方,所向所願,皆與福會。

守一之道,常存七星覆頭上,柄指前,如此百邪之不干,凶氣之㓕亡,要訣也。

守一人忌食五辛、猪犬肉,履産婦家。甲子日思存,又忌大醉及諸殗臭,皆避而慎之,勿疑矣。又勿抱嬰兒,不與人共衣履,同床席,而存一也。思眞靜神,念道招靈,皆欲别處,非徒此事而已。

卷五十

祕要訣法

三一

三一九宮法

...

卷五十二

(似爲《九眞》、《昇玄》等經之訣。)

卷五十四

魂神

說魂魄

正一真人居鶴鳴山洞,告趙升曰: 夫人身有三魂,一名胎光,太清陽和之氣也;一名爽靈,陰氣之變也;一名幽精,陰氣之雜也。 若陰氣制陽。則人心不清淨;陰雜之氣,則人心昏暗,神氣闕少,腎氣不續,脾胃五脈不通,四大疾病系體,大期將至焉。旦夕常爲屍臥之形,將其奄忽而謝,得不傷哉? 夫人常欲得清陽氣,不爲三魂所制,則神氣清爽,五行不拘,百邪不侵,疾病不縈,長生可學。

趙升稽首、再拜、叩頭,伏問: 何以制御得陰雜之氣,使清和之氣降矣?升欲謹敬行之,導接生靈牢固,朽敗之徒,免幽魂所侵逼矣。

真人曰:復坐告汝。 夫人身最貴,天地委形三元真氣之所戴,若合三氣百神,而不至於死。 夫三魂者,第一魂胎光,屬之於天,常欲得人清淨,欲與生人,延益壽算,絕穢亂之想,久居人身中,則生道備矣;第二魂爽靈,屬之於五行,常欲人機謀萬物,搖役百神,多生禍福災衰刑害之事;第三魂幽精,屬之於地,常欲人好色、嗜慾、穢亂昏暗、耽着睡眠。 爽靈慾人生機,生機則心勞,心勞則役百神,役百神則氣散,氣散則太清一氣不居,人將喪矣;幽精欲人合雜,合雜則厚於色慾,厚於色慾則精華竭,精華竭則名生黑簿鬼錄,罪着,死將至矣。夫人重色慾,必昏邪穢亂,不避三光、四明、雷霆、神察,爲四司所錄,五帝所責,延累九玄七祖、父母長居幽途,榮祿長生不可睹矣。

趙升驚起,請紀其源狀,則使屍敗之徒,見乎全生之道。

正一真人曰: 胎光本生始清元君聖母之宮,每降正月七日;爽靈本生於太一之宮,降於七月七日;幽精生於太極陰宮,降於十月五日。皆以本降之日,上詣本宮受事,送人善惡,謂之三魂會日。此日,是本會之日,亦更小攢會三日。胎光以甲子日上,爽靈以庚申日上,幽精以本命日上,言人善惡災難非禍。 若三魂不相制御,歸本宮,各言人清淨不生惡狀,則魂常不離人左右,神氣雄壯,百神隨從,所爲無不從其善願,幽藹絕對,四司莫能書其罪狀,災害、陰邪、疾病,不敢輒近其形體。 吾爲汝備述,謹而行之,真道立見。

(三魂歸本宮法)

正一真人曰: 夫修道攝生,常以清旦日未出時,叩齒,三呼三魂三遍,夜欲臥,亦三呼,咒曰:

胎光延生,爽靈益祿,幽精絕死,急急如律令。

每日如此,魂不離人左右,飛災橫禍、惡鬼凶神不能爲害,遊夢變怪杜絕房寢。 每於此前上三日、下三日,隔宿潔淨恭肅,清齋三日,沐浴拜章,言功謝罪着善,即爽靈幽精不能強制真一元氣,道可易求。

正一真人告約趙升曰: 行之勿得不常,存之勿得不精,常精者,道人之志也。

正一真人又告趙升曰: 夫人身有三魂,謂之三命。一主命,一主財祿,一主災衰;一常居本屬宮宿,一居地府五嶽中,一居水府。 以本命之日,一魂歸降,人身唯七魄常居不散。若至本命日,一魂歸降,檢行生人,與魄合察衰敗壯健。若三魂循環不絕,則生人安穩無病。其日可清淨身心,不酒,不色,着新衣,焚香習善。至本命日,若欲睡則睡少時,魂與魄合即去。若其日淫醉昏亂,魂歸,去身三步取合不得,穢氣衝射,魂遂去而不歸。如三度魂歸不合,魄即去身,神斃矣。 魄者陰也,常欲得魂不歸;魂若不歸,魄即與鬼通連。魂欲人生,魄欲人死。魂悲魄笑,曰:歸無我舍,五鬼侵室。三魂絕而不歸,即魄與五鬼爲徒,令人遊夢怪惡,謂之遊魂;身無主矣,令人行事昏亂,耽睡好眠,災患折磨,求添續不可得也。一年六旬,魂六度歸身中,制御陰魄,令不與陰邪通好,百神交會,形體災難不侵;若六旬不返,魄得其便,與陰鬼謀,人將亡矣。每本命日,一魂從本宿降下,二魂雖非巡次,其日亦隨從母魂而下,有本司官吏四人,都十二人。其日本生父母亦與魂降。當須以錢財酒脯一十二分,取本命時,祭之。後,本司不與魄爲留難,及時降下,福莫能盡。常爲之,長生之門。

王真人曰: 吾聞先師真人之言,夫混沌元始,本一氣化散,三萬六千神氣者皆流約爲其數。夫天地神氣,新舊交續,豈有數而限之?百川因氣而不絕,天地因氣而長久,維斗得之而不窮,綿綿接續而生焉。聖人指一氣爲歸,交接降約,令人不死;而凡約者不知,苟取其死。天地晝夜一週三萬六千炁候,交接不愆,則月月貞明,風雲不昧,澤及四時,萬物資生;若氣候愆時,不相接續,數有闕少,上下不應,即雷霆震怒,日月失道,星宿失位,愆陽水撈,萬物失生。人身法天象地,每日一週時,腎氣上至脾胃,晝夜三萬六千喘息不絕,上下相應,通流經絡,傳溉五臟,滋澤榮衛,即人輕健、精明、強記、無病,學道易成。若三炁、五炁、十炁不續,即人病傳於經絡,令人壯熱,飲食不下,魂魄驚怖,神氣錯亂,一藏容受,即病得其土地分野,療之不及,則人困矣。是以修真之人,採新安故,添續不絕,即神氣常堅,精華不散,則人不衰不老,病疾不侵,鬼神畏懼,五靈鎮守,精氣充塞,外製百邪陰毒之氣。氣既精銳,禁無不伏,言其神氣壯銳,摧伏五兵,如猛大將軍,故以神氣爲將軍也。

拘三魂法

月三日、十三日、二十三日夕,是此時也,三魂不定,爽靈浮游,胎光放形,幽精擾喚。 其爽靈、胎光、幽精三君,是三魂之神名也。 其夕,皆棄身遊遨,飆逝本室。或爲他魂外鬼所見留制,或爲魅物所得收錄,或不得還返,離形放質,或犯於外魂,二氣共戰,皆躁競赤子,使爲他念,去來無形,心非意悶。 道士皆當拘而制之,使無遊逸矣。

拘留之法: 當安眠向上,下枕,伸足交手,仰上,冥目,閉氣三息,叩齒三通, 存身中赤氣如鷄子,從內仰上出於目中,出外赤氣轉火燒身,使匝一身,令其內外洞徹,有如燃炭之狀。 都畢矣,其時當覺身中小熱,乃叩齒三通。畢,即存三魂名字,胎光、爽靈、幽精三神急住,因微祝曰:

太微玄宮,幽黃始青,內煉三魂,胎光安寧,神寶玉室,與我俱生,不得妄動,鑑者太靈。若欲飛行,唯得詣太極上清;若欲飢渴,唯得飲徊水玉精。

制七魄法

月朔、月望、月晦之夕,是此時也,七魄流蕩,遊走穢濁,或交通血食,往鬼來魅,或與死屍相關入,或淫赤子、聚奸伐宅,或言人之罪、詣三官河伯,或變爲魍魎,使人魘魅,或將鬼入、呼邪殺質、諸殘病生人,皆魄之罪;樂人之死,皆魄之性;欲人之敗,皆魄之病。 道士當制而厲之,陳而變之,御而正之,攝而威之。

其第一魄名屍狗,其第二魄名伏矢,其第三魄名雀陰,其第四魄名吞賊,其第五魄名非毒,其第六魄名除穢,其第七魄名臭肺。 此皆七魄之名也,身中之濁鬼也。

制檢之法: 當正臥、去枕、伸足,兩手搓掌心,次掩兩耳,指端相接,交於頂中,閉息七通。 存鼻端白氣如小豆,須臾漸大以冠身九重,下至兩足,上至頭上。既畢,於是白氣忽又變成天獸,使兩青龍在兩目中,兩白虎在兩鼻孔中,皆向外,在心上向人口;蒼龜在左足下,靈蛇在右足下;兩耳中有玉女着玄錦衣,當耳門,兩手各把火光,良久,都畢。 又咽液七過,叩齒七通,呼七魄名,畢,乃祝曰:

素氣九迴,制魄邪奸,天獸守門,嬌女執關,七魄和柔,與我相安,不得妄動,看察形源。若汝飢渴,聽飲月黃日丹。

於是七魄內閉,相守受制。若常行之,則魄濁下消,返善合形,上和三宮,與元合景一。

人身有三元宮神,命門有玄關大君,及三魂之神,合有七神,皆在形中,欲令人長生,仁慈大吉之君也。 此七魄亦受生於一身,而與身爲攻伐之賊,故當制之。道士徒知求仙之方,而不知制魄之道,亦不免於徒勞也。

其三元宮所在, 其上元宮,泥丸中也,其神赤子,字元先,一名帝卿; 其中元宮,絳房中,心是也,其神真人,字子丹,一名光堅; 其下元,丹田宮,臍下三寸是也,其神嬰兒,字元陽子,一名谷玄。

此三一之神矣。欲拘制魂魄之時,皆先陰呼其名,存三神皆玉色金光,存嬰兒之貌,中上二元皆赤衣,下元衣黃,頭如嬰兒始生之狀也。

對日存三魂法

太虛真人曰: 先師教以五建之日,日出三四丈許,正立,以心對日,存三魂神與日光俱入心中。良久,閉氣三息,咽液三過,祝曰:

太陽散暉,垂光紫青。來入我魂,照我五形。卻鬼試心,使心平正,內徹九氣,外通胎命,飛仙上清,玉籙以定。

咒畢,以手拭目二七,叩齒二七,都畢。

此法使人三魂凝明,丹心方正,萬邪藏術,心試不行,真要道也。

常當行之者,以五建日向日,輒令嚏,若不得嚏,以軟物向日引導鼻中,亦可嚏也。嚏,即祝曰:

天光來進,六胎上通。三魂守神,七魄不亡,承日鳴嚏,與日神同,飛仙上清,位爲真公。

祝畢,拭目二七。

是內精上交日光,三魂發明於內,使人心開神解,百精流轉於內府也。 若非五建日,可不須爾也。

以五建之日北向,五再拜,心呼上真皇君夫人名字三過,畢,叩齒五通。畢,解巾,長跪,謹啓:

五星日月上皇高皇道君夫人,玉清太上上清上皇上帝,大道聖君幾前,因自陳七祖父母以下及一身千罪萬過,上世以來,乞願得解脫三官,告下天帝,使罪名離釋,削除黑籍,乞願得與五星之真俱奔華晨,上登上清,交行玉門。

朝禮九天魂魄求仙上法

常以月三日、九日、十六日,平旦向日,九拜九揖,亦可心拜,仰頭叩齒二十四通,祝曰:

天魂九纏,上帝尊神,太陽日精,金門變仙,小兆某甲敢奏微言,今日上吉,八願開陳,請施禮願,仰希玄恩,蒼龍朱鳳,策轡紫軒,五雲交蔭,六氣扇塵,高上曲眄,三光降真,二景纏絡,我道欣欣,心朗耳聰,目明色鮮,體輕骨升,面發華顏,羽服生形,飛造帝晨。

祝畢,仰天引日精四十五咽止。

行此三年,目明徹視,洞睹無窮,面有金容,體生玉津;九年,能行身外無影,飛空玄靈也。 若天陰無日,於密室心存心行,亦感於自然也。

又以月五日、十五日、二十五日,此三日皆人定向月,九拜九揖,亦可心拜,仰向月叩齒十六通,祝曰:

魂精魄靈,九天同生,石景水母,太陰朗明,徘徊月宮,冶煉金庭,二景合原,上吉時清,八會交帶,我願克成,願光願容,願鮮願榮,願神願仙,飛行上清。

祝畢,仰引月精四十五咽止。

魂精法

魂精帝君,即九天司命,部九天之魂,下統後學算命也,帝君鎮在日門金庭之內。 魄靈帝君,即九天丞相,九天之魄靈下統後學之錄籍也,鎮在月宮琳琅之都。

凡修上道,旦夕坐起臥息,常當存念日在頭上、月在口中、魂精帝君在泥丸、魄靈帝君在明堂,心存目想,常使彷佛然。行之逾年,真形見矣,青白分也;九年能乘空飛行,上登晨燈之館,遊宴虹映之山也。

上清飛步七星魂魄法

太素真人口訣曰: 北斗第一星天樞魂神,第二星天璇魂神,第三星天機魂精,第四星天權魄精,第五星玉衡魄靈,第六星闓陽魄精,第七星瑤光大明。

右七星,魂魄之名,號曰七元之靈明,步星魂魄行星之上,皆心存之,此名日飛仙,飛仙步鬥,魂魄三匝。畢,於是向陽明星上,又閉氣,而心祝曰:

陽明大魁,祝畢。第一左足躡陽明星,第二又進右足躡陰精星;祝畢,第三次左足躡玄冥星;祝畢,第四次右足躡丹元星;祝畢,第五次左足躡北極星;祝畢,第六次右足並躡闓陽星;祝畢,次左足並躡瑤光星。

乃通息,大祝曰:

金木水火土,五行相推,七星煥煥,天綱最威,輔星鎮盛,弼星扶衰。九真太上、太極、太微三府,玉帝三尊闢非,天動地轉,魂魄相隨,使我飛仙,真光徘徊,名入金房,玉門乃開,乘龍陟空,日月同輝,遊行太清,鳴鈴翠衣,左躡流電,右御奔星,地上萬邪伏死,敢追噁心視我,使爾斬摧。帝命玉女勞侍以歸,魂真魄神合形升飛,

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