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轉至

眞誥

晁公武群齋讀書志稱,眞誥“本七卷”,“後人析第一、第二、第四,各爲上下”。

墨書大字(三君手書之眞㖟本文) 墨書細字(非陶弘景注) 朱書細字(陶弘景注) 紫書大字(陶弘景所鈔三君手書)

運題象一

降授前愕緑華記錄

1-1_愕緑華詩

愕緑華詩:

神嶽排霄起,飛峰鬱千尋。寥籠靈谷虛,瓊林蔚蕭森,{|}此一字被墨濃枿,不複可識。正中抽一腳出,下似是羊字。其人名權。生標美秀,弱冠流清音。棲情莊慧津,超形象魏林。揚彩朱門中,內有邁俗心。我與夫子族,源胄同淵池。宏宗分上業,於今各異枝。蘭金因好著,三益方覺彌。靜尋欣斯會,雅綜彌齡祀。誰云幽鑒難?得之方寸裏。翹想籠樊外,俱爲山巖士。無令騰虛翰,中隨驚風起。遷化雖由人,蕃羊未易擬。所期豈朝華?歲暮於吾子。

1-2_愕緑華

愕緑華者,自云是南山人,不知是何山也。女子,年可二十上下,青衣,顏色絕整。以升平三年1十一月十日夜降{厶厶},剪缺此兩字,即應是羊權字。自此往來,一月之中,輒六過來耳。云本姓{厶},又剪除此一字,應是「楊」字。贈{此}此一字本是「權」字,後人黵作「此」字詩一篇,並致火澣布手巾一枚,金玉條脫各一枚。條脫乃太而異,精好。神女語{見}:此本是草作「權」字,後人黵作「見」字,而乙上之。「君慎勿泄我,泄我則彼此獲罪。」

1-3_愕緑華

訪問此人,云是九嶷山中得道女羅郁也。宿命時,曾爲師母毒殺乳婦。玄州以先罪未滅,故令謫降於臭濁,以償其過。與{權}此「權」亦草作「故」,似前體而不被黵耳。尸解藥。今在湘東山,本懸此中一寸。此女已九百歲矣。尋此應是降羊權。權字道輿,忱之少子。後爲晉簡文黃門郎,即羊欣祖。故欣亦修道服食也。此乃爲楊君所書者,當以其同姓,亦可楊權相問,因答其事,而疏說之耳。按:升平三年是己未,歲在乙丑。前六年眾真並未降事。

書者

右三條,楊君草書於紙上。

乙丑年

1-4_次第位號

南嶽夫人與弟子言,書識如左:弟子即楊君自稱也。此眾真似是集洞宮時,所以司命最在端,當爲主人故也。夫人向楊說次第位號如此,非降楊時也。

  • 東嶽上真卿司命君
  • 東宮九微真人金闕上相青童大君
  • 蓬萊右仙公賈寶安鄭人。自此後皆是稱諸真人之字,非其人名也。氏族亦見世道書傳中也。
  • 清虛小有天王王子登案:青童高尊,乃可不敢稱諱字。此清虛是南嶽之師,尚稱字,獨不顯茅司命字,亦爲難詳也。
  • 桐柏真人右弼王領五嶽司侍帝晨王子喬
  • 青蓋真人侍帝晨郭世幹衛人
  • 戎山真人太極右仙公范伯華幽人
  • 少室真人北臺郎劉千壽沛人
  • 嶓塚真人左禁郎王道寧常山人
  • 大梁真人魏顯仁長樂人
  • 岷山真人陰友宗
  • 陸渾真人太極監西郭幼度
  • 九嶷山侯張上貴楚人
  • 岱宗神侯領羅酆右禁司鮑元節東海人
  • 華山仙伯秦叔隱馮翊人
  • 葛衍真人周季通
  • 陽洛真人領西歸傳淳于太玄西域人
  • 潛山真伯趙祖陽涿郡人
  • 勾曲真人定錄右禁郎茅季偉
  • 鬱絕真人裴玄人2
  • 白水仙都朱交甫
  • 三官保命司茅思和
  • 太和真人山世遠

右二十三真人坐西起南向東行。此於禮乃是南向,以西方爲上,而後女真東向,則應起南。今反北者,當是以側近高真故也。

  • 太和靈嬪上真左夫人
  • 北海六微玄清夫人
  • 北漢七靈右夫人
  • 太極中華右夫人
  • 紫微左宮王夫人
  • 滄浪雲林右英夫人案:右英是紫微姊,今反在後,當位業有升降耳
  • 上真司命南嶽夫人此即魏夫人也。自說故不稱姓
  • 八靈道母西嶽蔣夫人案:有數號者,並以多爲高。西王母稱九靈,則八靈宜在七靈前。而今返在後者,亦所未詳。又受讀《黃庭》事云北嶽蔣夫人,與今不同
  • 上真東宮衛夫人
  • 方丈臺昭靈李夫人
  • 紫清上宮九華安妃
  • 朱陵北絕臺上嬪管妃
  • 北嶽上真山夫人
  • 西漢夫人
  • 長陵杜夫人

右十五女真東向坐,北起南行。說此事時,雖不記月日,不知在何年,既是眾真名位,故出以居前。按眾真位號,前云以爲高者,猶今世之徽號也。

六月二十一日夜

1-5

六月二十一日夜,定錄問云:「許長史欲云何尋道?」登答「勤修真誠之意。」定錄又言:「昔有趙叔臺、王世卿,亦言篤學,而竟不如人意,遂爲北明公府所引此是乙丑年3六月也。自此前唯有六月十五日定錄授,是答長史書,論茅山中事。此前又已有一授,不記何月日,並在第四卷中。自餘無有先此者。北明公府,酆都宮中官屬也。昔扉廓天津,採華赤丘。是時聲穎靈袂,蒙塵華{喬},此即應是說初降華僑事,字少倚人。發煥秀山,高說延霄。自謂玄響所振,無往不豁。既濯以靈波,實望與物榮菴。既未能暢業駢羅,遊岫逐逸,然後知悟言之際,應玄至少。於是佛音弗駕而旋,偃靜葛臺。夫玄刃無親,流鑒遁真。若以雲壁一往,想齊獨邁,俯自啟灑,動應潛逸,始乃吾等並有欣慨耳。往見,況意相知篤。」末書云:「伏覽聖記,事跡淵妙。金策素著,青錄玄定,遂跨塵俗,逍遙紫陽。何蕭蕭之清遠,眇眇之真貴哉!若能者矣,請借來喻。」又云:「得道之階,錯厲精神,靖躬信宿,洗誠求矜。如斯而言,道已邇也。然夤夜之間,宜篤經營,乃後得手結天維,足浮靈網。心遊太空,目擊洞房,不待久日也。若五情愆波,三魂越𠫤4,於是三真舞劒,黃闕捷關耳,可不力之!可不力之!」

六月二十二日夜雞鳴,喻書,此紫陽旨也。

書_1-5_者

右二條有長史寫。

六月二十三日夜十二條

1-6

清靈真人說《寶神經》云云。抄此修行事,出在第三卷中,不復兩載。

1-7

紫微夫人喻書如左云云。事亦在第三卷。

1-8

興寧三年,歲在乙丑,六月二十三日夜,喻書此。其夕,先共道諸人,多有耳目不聰明者,欲啟乞此法,即夜有降者,即乃見喻也。此楊君自記也。長史年出六十,耳目欲衰,故有諮請。楊不欲指斥,託云諸人。

1-9

又告云「道士有耳重者」云云。事亦在第三卷。

右一條清靈真人言。

1-10

真人告云:「櫛頭理髮,欲得過多。」事亦在第三卷。

右一條紫微夫人言

1-11

其夜初降者,適入戶,未坐,自言:「今夕波聲如雷。」弟子請問其故,答云:「向見東海中大波耳。」弟子者,楊君自稱也。

右南嶽夫人言。

1-12

又告云:「汝憎血否?」答曰:「實憎之。」云:「血在路上,若汝憎之,當那得行?」又答曰:「當避之耳。」又云:「避之佳,故不如目不見乃佳。」。

右南嶽夫人言。

1-13

自此後諸真共語耳。

1-14

又云:「《寶神經》是裴清靈錦囊中書,侍者常所帶者也。裴昔從紫微夫人授此書也,吾亦有,俱如此寫,西宮中定本。」

1-15

問西宮所在,答云:「是玄圃北壇,西瑤之上臺也。天真珍文,盡藏於此中。」

右南嶽夫人言。

1-16

裴真人又言:「此書與隱書同輩,事要而即可得用也。一名《七玄隱書》。」右二十三日授訖此。

1-17

南嶽夫人見告云:「紫微左夫人王諱清娥,字愈意,阿母第二十女也。鎮羽野玄壟山主教,當得成真人者。」

右一條先此一夕所授。此一條即是二十二日夜,與紫陽所喻同夕,當複大應有事。後云:「聲氣下。」亦是此夕。楊後又追憶此一事,更疏在二十〔三〕日例中,故云「先此一夕」也。

書_1-6--1-17_者

右從「清靈」來,凡十二條,有長史寫。

六月二十四日夜三條

1-18_紫微王夫人降

六月二十四日夜,紫微王夫人來降,因下地請問:「真靈既身降於塵濁之人,而手足猶未嘗自有所書,故當是卑高迹邈,未可見乎?敢諮於此,願誨蒙昧。」夫人因令復坐,即見授,令書此以答曰:此楊君自述事也,例多如此。 「夫〔汎〕景虛玄,無途可尋。言發空中,無物可縱,流浪乘忽,化遁不滯者也。此二行皆浮沉冥淪,倏遷灼寂。是故放蕩無津,遂任鼓風舵,存乎虛舟而行耳!故實中之空,空中之有,有中之無象矣!至於書跡之示,則揮形紙札,文理炳注,麤好外著,玄翰挺煥;而範質用顯,默藻斯坦,形傳塵濁。苟騫露有骸之物,而得與世進退,上玷逸真之詠,下虧有隔之禁,亦我等所不行,靈法所不許也。今請陳爲書之本始也,造文之既肇矣,乃是五色初萌,文章畫定之時,秀人民之交,別陰陽之分,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。又有八龍、雲篆、明光之章也。其後逮〔三〕皇之世,演八會之文,爲龍鳳之章,拘省雲篆之迹,以爲順形梵書,分破二道,壞真從易,配別本支,乃爲六十四種之書也。遂播之于三十六天,十方上下也。各各取其篇類,異而用之,音典雖均,蔚跡隔異矣!校而論之,八會之書,是書之至真,建文章之祖也。雲篆、明光,是其根宗所起,有書而始也。今三元、八會之書,皇上太極高真清仙之所用也;雲篆、明光之章,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。爾乃見華季之世,生造亂真,共作巧末,趣徑下書,皆流尸濁文,淫僻之字。舍本效假,是囂穢死迹耳。夫真仙之人,曷爲棄本領之文迹,手畫淫亂之下字耶!夫得爲真人者,事事皆盡得真也。奚獨於凡末之麤術,淫浮之弊作,而當守之而不改,玩之而不遷乎?夫人在世,先有能書善爲事者,得真仙之日,外書之變,亦忽然隨身而自反矣!真事皆邇者,不復廢今已得之濁書,方又受學於上文,而後重知真書者也。鬼道亦然,但書字有小乖5違耳。且以靈筆真手,初不敢下交於肉人。雖時當有得道之人,而身未超世者,亦故不敢下手陳書墨,以顯示於字迹也。至乃符文神藻,所求所佩者,自復始來而作耳。所以爾者,世人固不能了其端緒,又使吾等不有隱諱耳,冥中自相參解矣!內外自相關矣!又四極明科,高上禁重,亦自不聽我等復爲世間常書也。我既下手,子固不解,亦將何趣,兩爲煩濫耶?此亦當暗其可否?殆不足嫌,想少暢豁於胸懷,盡不自書之流分矣。」

1-19_南嶽夫人授

上真司命南嶽夫人授,今書如左:

「若夫仰擲雲輪,總轡太空,手維霄綱,足陟玉庭,身升帝闕,披寶歙青。上論九玄之逸度,下紀萬椿之大生。遂竦景電肅,千霞煥明。真言玄浪,高談玉清。激朱唇之流徽,運日氣之零零。爰乃吐烽卻煙,彈金奏瓊,鸞音蒨粲,鳳唱嘉聲耳。若但應景下旋,迴靈塵埃,參輦弊宇,敖佛朝市,來成真才,訓我弟子,則玉振落響,琳鍾內抑,周目五濁,契闊愆室。神勞臭腥,填鼻斂氣。遂閉蘭音於中華之元,退案金聲之劣劣而發耳。」

1-20_南嶽夫人授

「夫神者言微於邇,萬里必接。奇韻雖觸,鏡鑒無滯。故真理之既分聞遐則道高邈,璞不肆瑩,而致有卑微之聰也。今子乃有心覺之至,將致嫌似之思,外觀流俗之對,內有遲疑之悟乎?不運事宜,亦已邁也。望所營者道,研詠者妙耳。道妙既得,高下之音,必坦然矣!此非所謀,吾子加之至慮,散蕩斯念,宜慎之耳。」

書_1-18--1-20_者

右三條有楊書。

六月二十四日夜四條

1-21

六月二十四日夜,南嶽夫人見授,令書此。先是二十二日夕,有在別室,共論講道。紫微、南嶽二夫人,聲氣語音殊下,不解其趣。今故授書此,以答所共講者之疑心也。初來見授時,色氣猶不平,授畢可爾。弟子唯覺色有不平,都無他可道。此一條亦是楊君自記論。

1-22

南嶽夫人其夕語弟子,言「我明日當詣王屋山清虛宮,令汝知之所至也」。

1-23

其夕又言:「海東桐柏山西頭適崩二百許丈。」

1-24

紫微王夫人云:「世人之思慮,何得事事真審耶?可不事有答其心也。南嶽夫人言戲之耳,欲建豎之也,瑩實之也。」

六月二十五日夜安妃降二條

1-25

興寧三年,歲在乙丑,六月二十五日夜。此是安妃降事之端,記錄別爲一卷,故更起年歲號首也。

紫微王夫人見降,又與一神女俱來,神女著雲錦示蜀,上丹下青,文彩光鮮。腰中有綠繡帶,帶係十餘小鈴,鈴青色黃色,更相參差。左帶玉佩,佩亦如世間佩,但幾小耳。衣服倏倏有光,照朗室內,如日中映視,雲母形也。雲髮鬃此應是「騑」字,騑黑髮貌也。鬢,整頓絕倫,作髻乃在頂中。又垂餘髮至腰許,指著金環,白珠約臂,視之年可十三四許。左右又有兩侍女,其一侍女著朱衣,帶青章囊,手中又持一錦囊,囊長尺一二寸許,以盛書,書當有十許卷也。以白玉檢檢囊口,見刻檢上字云《玉清神虎內真紫元丹章》。其一侍女著青衣、捧白箱,以絳帶束絡之,白箱似象牙箱形也。二侍女年可堪十七八許,整飾非常。神女及侍者顏容瑩朗,鮮徹如玉,五香馥芬,如燒香嬰氣者也。香嬰者,嬰香也,出外國。初來入戶,在紫微夫人後行。夫人既入戶之始,仍見告曰:「今日有貴客來,相詣論好也。」於是某即起立,夫人曰:「可不須起,但當共坐,自相向作禮耳。」夫人坐南向,某其夕先坐承床下,西向。神女因見,就同床坐東向,各以左手作禮。作禮畢,紫微夫人曰:「此是太虛上真元君金臺李夫人之少女也。太虛元君昔遣詣龜山,學上清道。道成,受太上書,署爲紫清上宮九華真妃者也。於是賜姓安,名鬱嬪,字靈簫。」紫微夫人又問某:「世上曾見有此人不?」某答曰:「靈尊高秀,無以爲喻。」夫人因大笑:「於爾如何?」某不復答。紫清真妃坐良久,都不言。妃手中先握三枚棗,色如乾棗,而形長大,內無核,亦不作棗味,有似於梨味耳。妃先以一枚見與,次以一枚與紫微夫人,自留一枚,語令各食之,食之畢。少久許時,真妃問某年幾,是何月生。某登答言:「三十六。庚寅歲九月生也。」真妃又曰:「君師南真夫人,司命秉權,道高妙備,實良德之宗也。聞君德音甚久,不圖今日得敘因緣歡,願於冥運之會,依然有松蘿之纏矣。」某乃稱名答曰:「沉湎下俗,塵染其質。高卑雲邈,無緣稟敬。猥虧靈降,欣踊罔極。唯蒙啟訓,以祛其闇。濟某元元,宿夜所願也。」真妃曰:「君今語不得有謙飾,謙飾之辭,殊非事宜。」又良久,真妃見告曰:「欲作一紙文相贈,便因君以筆,運我鄙意,當可爾乎?」某答奉命。即襞紙染筆,登口見授,作詩如左。詩曰: 「雲闕豎空上,瓊臺聳鬱羅。紫宮乘綠景,靈觀藹嵯峨。琅軒朱房內,上德煥絳霞。俯漱雲瓶津,仰掇碧柰花。濯足玉天池,鼓枻牽牛河。遂策景雲駕,落龍轡玄阿。振衣塵滓際,褰裳步濁波。願爲山澤結,剛柔順以和。相攜雙清內,上真道不邪。紫微會良謀,唱納享福多。」

某書訖,取視之,乃曰:「今以相贈,以宣丹心,勿云云也。若意中有不相解者,自有〔徵〕訪耳。」

1-26

紫微夫人曰:「我復因爾作一紙文以相曉者,以示善事耳。」某又襞紙染筆,夫人見授詩云: 「二象內外泮,玄氣果中分。冥會不待駕,所期貴得真。南嶽鑄明金,眇觀傾笈拚。良德飛霞照,遂感靈霄人。乘飆儔衾寢,齊牢攜絳雲。悟歎天人際,數中自有緣。上道誠不邪,塵滓非所聞。同目咸恒象,高唱爲爾因。」

書訖,紫微夫人取視。視畢,曰:「以此贈爾,今日於我爲因緣之主,唱意之謀客矣!」紫微夫人又曰:「明日南岳夫人當還,我當與妃共迎之於雲陶間。明日不還者,乃復數日事。」又良久,紫微夫人曰:「我去矣!明日當復與真妃俱來詣爾也。」覺下床而失所在也。真妃少留在後,而言曰:「冥情未攄,意氣未忘,想君俱詠之耳!明日當復來。」乃取某手而執之,而自下床,未出戶之間,忽然不見。

六月二十六日夕九條

1-27

六月二十六日夕,眾真來疏如左:

  • 紫微王夫人
  • 紫清上宮九華真妃
  • 上真司命南嶽夫人。某師。凡此前後云某者,皆楊君自隱名也。
  • 紫陽真人
  • 茅中君
  • 清靈真人
  • 茅小君
1-28

又有一人,年甚少,整頓非常,建芙蓉冠,著朱衣,以白珠綴衣縫帶劍,都未曾見。此人來多論金庭山中事,與眾真共言。又有不可得解者,揖敬紫微、紫清、南真三女真,餘人共言平耳。云是桐柏山真人王子喬也,都不與某語。又前後初有真人來見降者,時皆自不即與某共語耳。

1-29

各坐良久,紫清真妃曰:「欲復煩明君之手筆,書一事以散意忘言,可乎?」某又襞紙待授。真妃乃徐徐微言,而授曰:「我是元君之少女,太虛李夫人愛子也。昔初學真於龜臺,受玉章於高上,荷虎錄於紫皇,秉瓊鉞於天帝。受書於上真之妃,以遊行玉清也。常數自手扉九羅,足躡玄房。霄形靈虛,仰歠日根。入宴七闕,出轡雲輪。攝三辰而俱升,散景霞以飛軒也。非不能採擇上室,訪搜紫童,求〔玉〕宮之良儔,偶高靈而爲雙。接玄引奇,友于帝〔鄉〕矣!直是我推機任會,應度歷數,俯景塵沫,參龍下邁。招冥求之雄,追得匹之黨耳。自因宿命相與,乃有墨會定名,素契玉鄉,齊理二慶,攜鴈而行,匏爵分味,醮衾結裳,顧儔中饋,內藏真方也。推此而往,已定分冥簡,青書上元。是故善鄙之心,亦已齊矣。對景之好,亦已域矣。得願而遊,歡兼昔旨,豈不冥乎自然?此復是二象大宗,內外之配職耳。實非所以變無反淡,凝情虛刃,靈刀七累,遺任太素,保真啟玉,單景八空之謂也。秀寂高清,鬱輿流霄,使鳳歌雲路,龍吟虎嗥。天皇雙景,遠升辰樓。飛星擲光,日月映軀。口吐冥煙,眼激電光。上寢瓊房,流行玉清。手掣景雲,足陟金庭。若自此之時,在得道之頃。爲當固盡內外,理同金石。情纏雙好,齊心幃莫耳。〔奚〕必抱衾均牢,有輕中之接;塵穢七神,悲魂任魄乎?蓋是妾求氏族於明君耳,非有邪也。今可謂得志懷真,情已如一。方當相與,結駟玉虛,偶行北玄。同掇絳實於玉圃,併採丹華於閬園。分飲於紫川之水,齊濯於碧河之濱。紫華毛帔,日冕蓉冠。逍遙上清,俱朝三元,八景出落,鳳扉雲關。仰漱金髓,詠歌玉玄,浮空寢晏,高會太晨。四鈞朗唱,香母奏煙。齊首偶觀,攜帶交裙,不亦樂乎?不亦得志乎!明君其順運隨會,妾必無辭。且亦自不得背實反冥,苟任胸懷矣!」授畢,復自取視而言曰:「今以此書相詣,庶豁其滯疑耳。」言畢,乃笑。良久,紫微夫人曰:「真妃之辭盡矣!論好之緣著矣!爾亦不得復有所容也。玄運冥分,使之然耳。」南岳夫人見授書曰:「冥期數感,玄運相適。應分來聘,新構因緣。此攜真之善事也。蓋示有偶對之名,定內外之職而已。不必苟循世中之弊穢,而行淫濁之下迹矣!偶靈妃以接景,聘貴真之少女。於爾親交,亦大有進業之益得,而無傷絕之慮耳。千神於是可使,試觀不得復陳矣!真旌必可剋往,雲軿必可俱駕也。吾往曾因紫微夫人,爲汝構及此意。今遂如願,益使我欣欣慎復,疑矧於心胸矣。我昨見金臺李夫人於清虛中,言爾尚有疑正之心,色氣小有{眼眼}。謂應作「悢悢」字。汝違此舉,誤人不小。真妃有《神虎內真丹青玉文》,非爾所有者。輩良才求寫,故當不爲隱耳。今日相攜,何但文章而已?將必乘景王霄乎?若有未悟者,宜微訪可否?」真妃見夫人書言,乃笑而言:「攜手雙台,娛歎良會。景軿同機,於此齊乎!」

2-1

清虛真人授書曰: 「黃赤之道,混氣之法,是張陵受教施化,爲種子之一術耳,非真人之事也。吾數見行此而絕種,未見種此而得生矣!百萬之中,莫不盡被考罰者矣!千萬之中,誤有一人得之,得之遂至於不死耳。張陵承此以教世人耳。陵之變舉亦不行此矣!爾慎言濁生之下道,壞真霄之正氣也。思懷淫慾,存心巴觀,而以兼行上道者,適足明三官考罰耳。所謂抱玉赴火,以金棺葬狗也。色觀謂之黃赤,上道謂之隱書。人之難曉,乃至於此。」

2-2

紫微夫人授書曰: 「夫黃書赤界,雖長生之秘要,實得生之下術也。非上宮天真流軿晏景之夫所得言也。此道在長養分生而已,非上道也。有懷於淫氣,兼以行乎隱書者,適足握水官之筆,鳴三官之鼓耳!玄挺亦不可得恃,解謝亦不可得賴也。要而言之,貞則靈降,專則神使矣。夫真人之偶景者,所貴存乎匹偶,相愛在於二景。雖名之爲夫婦,不行夫婦之迹也。是用虛名以示視聽耳。苟有黃赤存於胸中,真人亦不可得見,靈人亦不可得接,徒劬勞於執事,亦有勞於三官矣!」

2-3

雞鳴時,南岳夫人授書曰:「雞既鳴矣,論好之緣篤也。」

2-4

紫陽真人授書曰:「太虛遠逸,高卑同接。體賢之義,著之於冥運耳。慎心係於黃赤之疑也。」

2-5

茅中君授書曰:「玄標觸景,俯和塵藹。玉振愆房,清風逸邁,可不勖之也?」

2-6

言畢,諸真人去。真妃少留在後,曰:「又煩明君爲一辭也。」而授書曰: 「忘懷蘭素,暉心齊契。方當數親虔清宇,德與流景合。宜歡會理髮,領秀伏度。明君高尚靈映,縱滯忘鄙耳。」言畢,持手而下床,未至戶之間,忽失所在。

六月二十六日夜九條

2-7

六月二十六日夜,降八真人:

  • 紫微左夫人一
  • 紫清上宮九華真妃二
  • 上真司命南嶽夫人三
  • 紫陽真人四
  • 清靈真人五
  • 茅中君六
  • 茅小君七
2-8

又有一人,甚少整頓,建芙蓉冠,朱衣帶劍,未曾見也,意疑是桐柏山真人王子喬。多論金庭山中事,言多有不可解者。恭敬紫微、上真、九華妃也,皆禮揖稱下官。此條重出而小異者,前所書是楊君自記。九華降事,隱之不出。從此後是更疏說長史事。以示長史,故此一片兩本也。

2-9

上真云:「昨與叔申詣清虛宮,校爲仙真得失之事耳。近頓除落四十七人,都復上三人耳。並復視爾輩之名簡,如今佳耳。許某乃得在伯札中。」許某即長史名也。楊君疏呈,故不載名耳。

2-10

「吾初不悟其如此益好也,其洗心勤邁,宗注理盡。心殫意竭,如履水火。若久如此者,真人亦不得逃矣!仙道亦不得隱矣!但當杜絕其淫色之念,吾等亦即可得見,可疏示之。」

此南嶽夫人言。此即是前二十四日所道,明日當指王屋山事也。

2-11

中君曰:「伯舉在於下官耳,大老子將復可念。江東未見有如此而勤道者,然勿恃伯而忘道也。」

2-12

「虛妄者德之病,華衒者身之災。滯者失之首,恥者體之籥。遣此四難,然後始可以問道耳。於是靈軫鳴轅,日有仿佛也。有淫愆之心,勿以行上真之道也。昨見清虛宮正落除此輩人名,而方又被考罰,以度付三官,推之可不慎乎。」

右南嶽夫人言。

2-13

「許長史慎臨尸、弔喪年內耳,示許仙侯如此。」〔此〕小君言,言畢大笑。

2-14

「(吝)心既忘,得亦不同。鄙恥不除,生籍不書。許長史雖已暫除,當復曾除而復除之。」此清靈言。

2-15

「東卿司命甚知許長史之慈肅。小有天王昨問:『此人今何在?修何道?』東卿答曰:『是我鄉里士也,鄉里者,謂句容與茅山同境耳,非言本咸陽人也。內明真正,外混世業,乃良才也。今修上真道也。』此語乃稱人意,略有伯形也。」此南岳夫人言。

書_1-21--1-29_及_2-1--2-15_者

右從「六月二十四日來」,凡二十四條,並有楊書。

2-16_長史之字思玄

蕭邈真才,內鏡外和。曾參出田,丹心同〔舟〕。素系三遷,來庇方頭。此四句是離合作「思玄」字,即長史之字也。

錄名太極,金書東州。蹇裳七度,耽凝洞樓。內累既消,魂魄亦柔。守之不倦,積之勿休。五難既遣,封伯作侯。七度,飛步事也。洞樓,洞房事也。

右紫微王夫人所喻,令示許長史。

書_2-16_者

右一條有長史寫。

六月二十七日夜

2-17

[紫微夫人喻曰「披華蓋之側」云云。](此事出在第三卷中。

六月二十七日夜喻書此。

書_2-17_者

右一條有楊書。

六月二十七日

2-18

積精所感,萬物盡應。妙誠未匝,則形華不盡。形華不盡,則洞房之中,難即分明也。吾昔受此法,常向西北存之耳。西北存如小爲易見,可明示如此。西北爲天地之爽,內照之玄門也。

六月二十七日,紫陽所喻。此二十七日,眾真複降,其事亦應甚多,並不出。

書_2-18_者

右一條有長史寫。

2-19--2-20_二君從者

2-19_裴君從者

二君各有六僮。裴君從者持青髦之節,一僮帶繡囊。

2-20_周君從者

周君從者持黃髦之節。無囊。

書_2-19--2-20_者

右二條是甲手書。

六月二十九日二條

2-21_餐霞致霞-磨鏡決牖-童面還白-益精延明

六月二十九日九華真妃授書曰: 「景應雙粲,云會玄落。龍秀五空,採瓊閬臺。長歌靈幕,煥啟玉扉。眇矣遺事,與世長辭。霞軫絳波,電赴紫栖。共攜清響之外,同遊雲岫廣崖。豈不善乎,豈不樂哉!日者霞之實,霞者日之精。君唯聞服日實之法,未見知餐霞之精也。夫餐霞之經甚祕,致霞之道甚易。此謂體生玉光,霞映上清之法也。」 「眼者身之鏡,耳者體之牖。視多則鏡昏,聽眾則牖閉。妾有磨鏡之石,決牖之術,即能徹洞萬靈,眇察絕響,可乎?面者神之庭,髮者腦之華。心悲則面燋,腦減則髮素,所以精炁內喪,丹津損竭也。妾有童面之經,還白之法,可乎?精者體之神,明者身之寶。勞多則精散,營竟則明消,所以老隨氣落,耄已及之。妾有益精之道,延明之經,可乎?此四道乃上清內書立驗之真章也。方欲獻示,以補助君之明照耳。」

授畢,取以見與。某口答唯唯,乞請之也。

2-22

六月二十九日夜,桐柏真人同來降,復諭授,令某書曰: 「夫八朗四極,靈峰遼遐。奇言吐穎,瓊音〔粲〕振。晨飛陵清,玄氣赴霄。體邁玉虛,心遺艱鋒。沈滯於眇羅之外,凝和于寂波之表。若此人者,必能旋騰玄漢,周灑真庭矣。三元可得而見,絳名可得而立耳!如其心併愆浪,目擊色袂,動與罔罟,共啟靜〔與〕爭競之分者,此乃適仙路邈,求生日闊也。子其慎之。」某書畢,取視,乃以見與。此前是桐柏辭也。既同一夕,安妃授竟。桐柏次蒨,故云「復授」耳。卒看如似猶是安妃,故顯注之。

六月三十日夜

2-23

六月三十日夜,九華真妃與紫微王夫人、南嶽夫人同降。真妃坐良久,乃命侍女發檢囊之中,出二卷書以見付,令寫之題如左:

《上清玉霞紫映內觀隱書》 《上清還晨歸童日暉中玄經》

右二卷名目。此題本應是三元八會之書,楊君既究識真字,今作隸字顯出之耳。

七月一日夜

2-24

七月一日夜,紫微王夫人、 南嶽夫人、 九華真妃、 紫微、 桐柏、 清虛三真人、 茅二君同降。良久,某乃自陳於眾靈,求安身之術,欲知貴賤之分,年命之會,多少定限。於是真妃乃笑,良久,見授書此曰: 「明君夷質虛閑,祕構玉朗。蘭淵高流,清響金宮,可謂能珍寶藏奇,幽真內煥,摽拂靈篇,乘數順生。素德神園,丹錄玉清。興煙拔景,冥鼓遐聲也。必三事大夫,侍晨帝躬。高佐四輔,承制聖君。理生斷死,賞罰鬼神。攝命千靈,封山召雲。主察陰陽之和氣,而加爲吳越鬼神之君也。妾將挺命凝觀,憑華而生。靈飛九天,虛音飆房。因運四覺,玄梯同象。紫名太上,清文八景。神映西暉,德明內隸。乃受書乘氣,得爲真妃之任矣。又當助君,總括三霍,綜御萬神。對命北帝,制敕酆山。又應相與攜袂靈房,乘煙七元,嘉會希林,內攄因緣也。是故君姓於楊,我得爲安。妾自發玄下造,君自受書於西宮。從北策景,乘軿東轅。握旄秉鉞,專制東蕃,三官奉曶,河山啟源。天丁獻武,四甲衛輪。當此之時,實明君之至貴,真仙之盛觀也。三官中常有諺謠云,楊安大君,董真命神,正我等之謂耳。蓋聖皇之方駕,於今有二十八年也。復二十二年,明君將乘龍駕雲,白日昇天。先詣上清西宮,北朝玉皇三元。然後乃得東軫執事矣!此自是君,玉朗紫微,金音虛領,爲太極所旌,乃玄德上挺,不復用勤學劬勞,陟足山川矣!若爲精勖之者,當小神清瑩鮮耳,亦不甚今日不勞之舉也。世俗縈網,貴賤之間,涉塵途之役,在得失之津。信非真人所得經營,乃自坦乎艱泰之用,任乎遇否之頃耳。見明君之逸,誠欣然也。睹明君之否,誠戚顏也。此二感發於顏色之上也,復未足以致遠悲,抱長戚矣。至於內冥偶景,併首玄好,輕輪塵藹,參形世室。妾豈以愆累浮卑少時之滯,而虧辱於當真之定質耶?夫陰陽有對,否泰反用。二象既羅,得失錯綜。此皆往來之徑陌耳!今人居風塵之休盛者,乃多罪之下鬼,趣死之考質也。夫處無用於囂途,乃得真之挺樸。任凡庸以內觀,乃靈仙之根始也。蓋富貴淫麗,是破骨之斧鋸,有似載罪之舟車耳。榮華矜世,爭競徼時,適足以誨愆要辱,爲伐命之兵,非佳事也。是故古之高人,覽罪咎之難豫,知富貴之不可享矣!遂肥遁長林,栖景名山。咀嚼和氣,漱濯清川。欲遠此惡迹,自求多福。超豁糸互聘,保全至素者也。君亦奚足汲汲於人間之貴賤,投身於榮辱之肆哉!且方交兵日會,三災向臻。神風驅除,臭氣參天。明金生穢於泥瀆,寶玉投糞以招塵。褰衣振血,濁精虧真。玄通遠逸,是其時也。君若其不耐風火之煙,欲抱真形於幽林者,且可尋解劍之道,作告終之術乎?自盡出嘿之會,隱顯之跡,臨時分處,有任於明君矣!冥數上感,有命而交。靈書玉臺,真契合景。是以言單於辭,心訖於筆。妾豈獨歎於一人乎?蓋示名分之判例也。」

書訖,取以與某,復曰:「君省此,當少愈不?」

書_2-21--2-24_者

右從「六月二十九日」來,凡〔四〕條,並楊君自記書。

七月五日夜

1-25

東卿大君昨四更初來見降,侍從七人。入戶,一人執紫旄節,一人執華幡,一名十絕靈幡,一人帶綠章囊,三人捧牙箱,一人握流金鈴。乃年少於二弟。二弟昨並倚立,東卿命坐乃坐耳。良久,言語委曲。

1-26

先昨神女來降,意本疑是王母女。昨又來,定是也。南真說云:「是阿母第十三女王媚蘭,字申林,治滄浪山,受書爲雲林夫人。」此兩事並是七月五日夜略記,後更複委曲,重數在後。如此則右英夫人,始以七月三日四日頻夕降也。

書_2-25--2-26_者

右二條有楊自記。

七月四日夜

2-27

乙丑歲晉興寧三年,七月四日夜,司命東卿君來降,侍從七人入戶,其一人執紫旄之節,其一人執華幡,一人執十絕靈幡,一人帶綠章囊,其三人捧白牙箱,箱中似書也,其一人握流金鈴。侍人並朱衣。司命君形甚少於二弟,著青錦繡裙、紫毛帔,巾芙蓉冠。二弟並同來,倚立命坐乃坐耳,言語良久。

七月六日夜

2-28

七月六日夜,司命君又降,良久,喻書曰: 「若必範玄秉象,清淨罕時,遂拔群幽藻,戢翼高栖。感味上契,淵渟岳峙。蕭寥玉篇,玩寶神生,遺放俗戀。調彈清靈,澄景虛中。五道發明,色絕化浪。慾與淡並,空同冥衢,無視無聽。爾乃遠齊妙真,重起玄覺。明德內圓,靈摽外足矣。終能策雲皞以赴霄,書司命之丹錄耳。若精散萬念,爲生不固。炁隨塵波,心不真合,適足勞身神於林{殂},謂應作「棨」字。實有誤於來學也。其道微而易尋,其道艱而難得乎?」亦令示許長史。

書_2-27--2-28_者

此二條有長史寫。

2-29--2-34_許長史欲山居六條

2-29

許長史欲山居。

2-30

宗道者貴無邪,棲真者安恬愉。

2-31

至寂非弘順之主,惔然非教授之匠。故當因煩以領旡耳。意云爾不?代謝奚必四時?氣如呼吸,千齡如寄。趙子可憂不?信而末疑,其心亦已醯矣。

司命君與南岳夫人言。

2-32

爲道者常淵淡以獨處,每栖神以遊閑,安飲啄以自足,無{旂}謂應作「祈」字。眄於籠樊。哀樂所以長去,夭閼何由而臻者乎!

2-33

稟志各有所宅,資性咸有其韻。豈可履逐物之邪蹤,矯我之正業乎!

2-34

何不肆天摽之極縱,適求真之內娛?從幽淨以熙心,綏所託以栖意。處東山以晦跡,握玄筌於妙領。保隨珠以含照,遣五難於胸次耶!此三條亦似是東卿言。

七月十五日夜二條

2-35

七月十五日夜,紫微王夫人授書曰: 「勤精者,味玄之靈摽也;凝安者,拘真之寢衾矣。子勤澡丹心,競赴高嶺,可謂務道之柄,勤甚至也。然道柔真虛,守淡交物,安靜任栖,神乃啟煥耳。要而言之,躁疾非盡理矣!違之者亦取勞乎!」

與許玉斧。

2-36

七月十五日夜,清靈真人授詩: 「企望人飛,若感若成。威不內接,驕女遠屏。三四縱橫,以入帝庭。歷紀建號,得爲太齡。亦必秀映,四司元卿。翻然縱羽,遂登上清。」此離合掾大名「翽」字也。

與許玉斧。此夕又有中君授書與許卿,答「欲知洞天中之事」,今載在[第四卷](中。

2-37--2-41_五條

2-37_許長史小名穆字思玄-三子許掾大名翽小名玉斧

鳳巢高木,素衣衫然;此八字是作長史小名「穆」字也。履順思真,凝心虛玄。仍取此「思」字、「玄」字,即成長史字也。五公石腴,彼體所便。急宜服之,可以少顏。三八令明,次行玄真。解駕偃息,可誦《洞篇》。瓊刃應數,此瓊刃字即是掾小名「玉斧」也,與《外傳》青錄義同,故云應數。精心高栖。隱默沉閑,正氣不虧。朮散除疾,是爾所宜。次服掞飯,兼穀勿違。益髓除患,肌膚充肥。然後登山,詠洞講微。

2-38_二子許虎牙-楊羲楊

寅獸白齒,此四字即是云「虎牙」也。亦能見機。遂得不死,過度壬辰。偃息盛木,玩執周書。此八字即是作「楊」字也。太極植簡,金名西華。學服可否,自應靈符。理異契同,神洞相求。

定錄中候告。道藥事是定錄言也。

此並離合譬喻四人姓名,各詮所宜,修行版御事。尋辭意皆相貫次,不知云何得兩人共說。

2-39

寓言必可用,不用是無情。焉得駕迹,尋此空中靈。微音良有旨,當用慎勿輕。事事應神機,保爾見太平。

右右英吟此。

2-40

茅定錄言:良箴也,可記之。仙才不用心煩曲,故能得也。保命言。

2-41

八月中,彼人必東秀暫看燒香,必也。保命臨去言。

書_2-27--2-28_及_2-29--2-41_者

右從「乙丑歲」來,凡十五條,並有楊書。

2-42

欽想風流,託心靡景。愧以愆昧,鄙吝素彰。思自榮勵,沐浴陶冶。濟否之階,幸垂眷逮耳。許玄惶恐再拜,長史大名謐,字思玄。今此直云「玄」,其意未允。詣賈先生。此是長史聞楊6宣周紫陽說賈玄道等主知試校事,故有此書。賈,即以呈司命,司命後所答云「賈生近以此書來」者也。周君說事在第四卷中也。

書_2-42_者

右一條,是長史自書本也。

2-43

太元真人以此書見與,因授令書如左:

「若夫能眇邈於當世,則所重唯身也。罕營外難者,則無死地矣。是以古之學者,握玄筌以藏領,匿穎鏡於紛務,凝神乎山巖之庭,頤真於逸谷之津。於是散髮高岫,經緯我生。暉暉景曜,採吸五靈。遊躡九道,登元濯形。投思絕空,人事無營。閉存三氣,研諸妙精。故能回日薄之年,反爲童嬰耳。苟事累沙會,交軒塞路,但所守之不能勖也。何試校之能停耶?物物相要,觸類興患。天人之眄,豈時漏哉!所司賞於修業,所試在於不日新矣。賈生近以此書來,託向亹亹,可謂有情,然無逝我梁,有似逆詐耳。」

七月十六日

2-44

七月十六日,此一條又有掾書。省所諮,有心哉!子望對山嶺,增懷遠想。欣然稟向,常見此意。夫爲道者,精則可矣。有情不勤,則無所能爲也。勤而不專,亦不能有成也。要當令吝心消豁,{穢}此後人黵作「穢」字,不可復識。疾開散。此亦似東卿告長史。

2-45

爾何以不數看東山,鬱望三秀,徘徊蓽宇,目擊林水。平彼人往,殆無所復益耳。凡云三秀者,皆謂三茅山之峰,山頂爲秀,故呼三秀也。

右南嶽夫人與弟子言。

2-46

夫言者性命之全敗也,信者得失之關楗也。張良三期,可謂篤道而明心矣。

右南嶽夫人與弟子言。

2-47

性甚寬仁,而所聞急,而應物速者,更違旨耳。火棗事未宜問也。論火棗事在後。

右九華真妃言。

書_2-43--2-47_者

右從「太元」來,凡五條,並楊書。

七月十八日夕

2-48

轡景落滄浪,騰躍清海津。絳煙亂太陽,羽蓋傾九天。雲輿浮空洞,倏忽風波間。來尋冥中友,相攜侍帝晨。王子協明德,齊首招玉賢。下眄八阿宮,上寢希林顛。漱此紫瓊腴,方知穢途辛。佳人將安在?勤之乃得親。

七月十八日夕,雲林右英王夫人授詩。此詩與長史,兼及掾事。

七月二十六日夕

2-49

高興希林虛,遐遊無員方。蕭條象數外,有無自冥同。亹德韻和,飄飄步太空。盤桓任波浪,振鈴散風中。內映七道觀,可以得兼忘。何必反覆酬?待此世文通。玄心自宜悟,嘿耳必高蹤。

七月二十六日夕,紫微夫人喻作,令與許長史。

2-50_右英夫人喻

絳闕扉廣霄,披丹登景房。紫旗振雲霞,羽晨撫八風,停蓋濯碧谿,採秀月支峰。咀嚼三靈華,吐吸九神芒。椿數無絕紀,協日積童蒙。攜袂明真館,仰期無上皇。北鈞唱羽人,玉玄粲賢眾。云〔何〕波浪宇,得失爲我鍾。引領囂庭內,開心擬穢衝。習適榮辱域,罕躡希林宮。一靜安足苦,試去視滄浪。

右右英夫人所喻。

書_2-48--2-50_者

右從「轡景」來三篇,並有長史寫。

七月二十六日夜

2-51

弱喪𣶈7瀁,篤靈未盡。倚伏異因,雲梯未抗。雖有懷於進趣,猶未淵於至理矣!君才實天工以清瀾,凝浪於高韻,志棲神乎太玄,期紫庭而步空矣。有心洞於飛滯,柔翰蔚乎冥契也。動合規矩,等圓殊方。靜和真味,吐納興音,可謂縱誕德挺,良爲欽然矣!然穢思不豁,鄙吝內固,淫念不漸,靈池未澄,將未得相與論內外之期,汎二景之交耳!夫失機者貴在能改,相釋有情,今無妨矣!雖暫弭群聽,故克和也。前塗{|}謂應作「攸」字。邈,此比非一。漏緒多端,當恒戰密。苟情有愆散,得隨事失。悟言微矣,將何以遏之?將何以遣之?

右七月二十六日夜,雲林右英王夫人喻書,見與勿答。

書_2-51_者

右一條有長史寫。

七月二十八日夕

2-52

世珍芬馥交,道宗玄霄會。振衣尋冥疇,回軒風塵際。良德映靈暉,穎根粲華蔚。密言多儻福,沖淨尚真貴。咸恒當象順,攜手同衾帶。何爲人事間?日焉生患害。

七月二十八日夕,右英王夫人授書此詩,以與許長史。後十二月,長史答書云:「咸恒之喻」,即是酬此詩也。咸恒義出《周易》。

書_2-52_者

右一篇有長史寫。

八月七日夕

2-53

清響散空,神風灑林。身超冥衢,志詠靈音,仁侯其人也。欲以裴真人本末示郄者可矣,其必克諧,不善誘之心亦內彰也,裴亦何人哉!郄即愔也。小名方回。裴真人本末,即是《清靈傳》也。有謝過及七經之士,故令示之。

八月七日夕,右英王夫人授書,令與許長史。

書_2-53_者

右一條楊書,又有長史寫。

八月七日夜六條

2-54

守真一篤者,一年使頭不白,禿髮更生。夫內接兒孫,以家業自羈,外綜王事,朋友之交,耳目廣用,聲氣雜役,此亦道不專也,行事亦無益矣!夫真才例多隱逸,棲身林嶺之中,遠人間而抱淡,則必孾顏而玄鬢也。

2-55

玉醴金漿,交梨火棗,此則騰飛之藥,不比於金丹也。仁侯體未真正,穢念盈懷。恐此物輩不肯來也。苟真誠未一道,道亦無私也,亦不當試問。

2-56

火棗交梨之樹,已生君心中也。心中猶有荊棘相雜,是以二樹不見。不審可剪荊棘出此樹?單生,其實幾好也。

2-57

雖云問也,其欲希之近也。當爲君問主領者,三年更相問,以即日始。

丑年此二字長史後益上。八月七日夜,雲林右英王夫人口授,答許長史。

2-58

凝心虛形,內觀洞房。抱玄念神,專守真一者,則頭髮不白,禿者更{軫}「軫」字亦應是「〔鬒〕」。〔夫〕有以百思纏胸,寒熱破神,營此官務,當此風塵,口言吉凶之會,身{扉}凡作「扉」字者,皆是「排」音,非「扉扇」之「扉」也。得失之門。眾憂若是,萬慮若此。雖有真心,固爲不篤。

2-59

抱道不行,握寶不用,而自然望頭不白者,亦希聞也。玉醴金漿,交生神梨,方丈火棗,玄光靈芝,我當與山中「許道士」,不以與人間「許長史」也。

八月七日夜,紫微王夫人授答許長史。

書_2-54--2-59_者

右六條有掾寫。

八月十六日夕

2-60

擬駕東岑人,停景招隱靜。仁德乘波來,俱會三秀嶺。靈芝信可食,使爾無終永。噏真獻金漿,不待百丈井。

八月十六日夕,清靈真人授。

書_2-60_者

右一篇有長史寫。

八月十七日夜三條

2-61

虛和可守雄,蕭蕭可守雌。夫蕭蕭者,單景獨往也。君絳宮中{渠}謂應作「詎」字。能仰飛空同上,上雲玄之涯不?道易聞而患不真,書易得而患不行。若專如此,大天之中,盡真仙比肩也。我亦無咎於不能爲者。

2-62

心不定而欲書,將欲沽之哉!意不往而求真,似欲衒之也。願告。

八月十七日夜,右英王夫人授書此,與許長史。似答心求守雌之真一也。

2-63

肇祖植德,華條翁隊,即謂七世祖許肇也。「隊」字應作「墜」。頓足懸車,無早晚也。但心堅注真,微密靈機,則可矣。至於高逸長嶺,寢冥林澤,縱時事之難鄙,遺九親而味神,實美舉也。心苟不專,愆念填胸,雖躡閬山以遊步,造圓壟以朝冥,然亦必敗也。若必空空,我自當相告有可動之時也,今且未可議耶?

八月十七日夜,保命仙君小茅口授與許長史。

八月十八日夜

2-64

含仁守慈,發拔幽憂,單心慈誘,棲神靈鏡者,許長史其人也。所恨在於應物速,招真急耳。夫浩挺虛映,乃可守雌。已求,故當能守之。守之蓋易,恐亦宜無不可耶!

八月十八日夜,紫微王夫人授示許長史。

書_2-61--2-64_者

右四條有楊書。

2-65

穆奉被音告,頻煩備至。仰御恩潤,光華彌煥。披覽欣慶,感荷罔極。穆沉滯流俗,豈忘拔迹,輒已誓之中心,思爲階漸,考室東山,棲景林壑,此志必也,此舉決也。方當憑庇靈宗,諮稟神規。若此之心,揆亦鑒之。真一之雌,其道玄遠,妙出秘領。穆愆穢未蕩,俗累未拔,胸心滓濁,精誠膚淺,未敢預聞。南真哀矜,去春使經師授以《方諸》、《洞房》、《步綱》之道,《八素》、《九真》,以漸修行。不敢{𢙛8}謂應作「怠」字。懈。《九真》至須幽靜,人事雜錯,患在未專耳。昔人學道,尋師索友,彌積年載,經歷山嶽,無所不至。契闊險試,備嘗勞苦,然後授以要訣。穆德薄罪厚,端坐愆室,橫爲眾真所見採錄,鑒戒繼至,啟悟非一。古人有言,非知之難,其行之難。夫人垂恩所賜,自可徐徐{須}此「須」字長史自儳。移東山,然後親授。道之來也,不計遲速;恩之隆也,何限早晚。命使願告,敢不上答,謹白。

書_2-65_者

此長史答前右英論雌一事者,掾爲書之,既被更寫,故此本得存焉。

八月二十二日夜八條

3-1

北元中玄道君李慶賓之女,太保玉郎李靈飛之小妹,受書爲東宮靈照夫人,治方丈臺第十三朱館中。夫人著紫錦衣,帶神虎符,握流金鈴。有兩侍女,侍女年可二十許,夫人年可十三四許。

3-2

聞呼一侍女名隱暉。侍女皆青綾衣,捧赤玉箱二枚,青帶束絡之,題白玉檢,曰《太上章》,一檢曰《太上文》。此記織檢上文,亦同前九華也。

3-3

夫人帶青玉色綬,如世人帶章囊狀。隱章當長五丈許,大三四尺許。

3-4

臨去,授作一紙詩,畢,乃吟歌。

3-5

雲墉帶天構,七氣煥神馮。瓊扇啟晨鳴,九音絳樞中。紫霞興朱門,香煙生綠窗。四駕舞虎旂,青軿擲玄空。華蓋隨雲倒,落鳳控六龍。策景五嶽阿,三素眄君房。適聞臊穢氣,萬濁〔污〕我胸。臭物薰精神,囂塵互相衝。明〔玉〕皆摧爛,何獨盛德躬?高揖苦不早,坐地自生蟲。

八月二十二日夜,靈照夫人授作此詩。此長史書,作「靈照」夫人,而楊君書多作「照靈」。

3-6

臨去吟曰: 「心勿欲亂,神勿淫役。道易不順,災重不逆。永喪其真,遂棄我適。」

3-7

「復生許家不?」

3-8

「我方當復來,爾勤之而已。」

書_3-1--3-8_者

右從「北元」來八條,有長史寫。

3-9--3-10_王子喬其人二條

3-9

王子晉父周靈王,有子三十八人。子晉太子也,是爲王子喬。靈王第三女名觀香,字眾愛,是宋姬子,於子喬爲別生妹,受子喬飛解脫網之道,得去入{緱}外書作「維」字。氏山中,後俱與子喬入陸渾。積三十九年,觀香道成,受書爲紫清宮內傳妃,領東宮中候真夫人。此即中候王夫人也。

3-10

子喬弟兄七人得道。五男二女。其眉壽是觀香之同生兄,亦得道。此似別有眉壽事,今不存。而掾書中有夢見人云:「我是王眉壽之小妹。」疑此或當是相答也。

書_3-9--3-10_者

右二條有楊書。

3-11--3-21_諸眞人歌十一條

3-11

駕敖八虛,徊宴東華房。阿母延軒觀,朗嘯躡靈風。我爲有待來,故乃越滄浪。

右英王夫人歌。

3-12

乘飆溯九天,息駕三秀嶺。有待徘徊眄,無待故當淨。滄浪奚足勞,孰若越玄井。

右紫微夫人答英歌。

3-13

寫我金庭館,解駕三秀畿。夜芝披華{鋒},謂應作「峰」字。咀嚼充長饑。高唱無逍遙,〔各〕興有待歌。空同酬靈音,無待將如何。

右桐柏山真人歌。

3-14

朝遊鬱絕山,夕偃高暉堂。振轡步靈{鋒},謂應作「峰」字。無近於滄浪。玄井三仞際,我馬無津梁。倏九萬間,八維已相望。有待非至無,靈音有所喪。

右清靈真人歌。

3-15

龍旂舞太虛,飛輪五岳阿。所在皆逍遙,有感興冥歌。無待愈有待,相遇故得和。滄浪奚足遼,玄井不爲多。鬱絕尋步間,俱會四海羅。豈若絕明外,三劫方一過。

右中候夫人歌。

3-16

縱酒觀群惠,倏忽四落周。不覺所以然,實非有待遊。相遇皆歡樂,不遇亦不憂。縱影玄空中,兩會自然疇。

右昭靈李夫人歌。

3-17

駕發西華,無待有待間。或眄五嶽峰,或濯天河津。釋輪尋虛舟,所在皆纏綿。芥子忽萬項,中有須彌山。小大固無殊,遠近同一緣。彼作有待來,我作無待親。

右九華安妃歌。

3-18

無待太旡中,有待太有際。大小同一波,遠近齊一會。鳴絃玄霄顛,吟嘯運八氣。奚不酣靈液,眄目娛九裔。有無得玄運,二待亦相蓋。

右太虛南嶽真人歌。

3-19

偃息東華靜,揚軿運八方。俯眄丘垤間,莫覺五嶽崇。靈阜齊淵泉,大小互相從。長短無少多,大椿須臾終。奚不委天順,縱神任空同。

右方諸青童君歌。

3-20

控飆扇太虛,八景飛高清。仰浮紫晨外,俯看絕落冥。玄心空同間,上下弗流停。無待兩際中,有待無所營。體無則能死,體有則攝生。東賓會高唱,二待奚足爭。

3-21

命駕玉錦輪,舞轡仰徘徊。朝遊朱火宮,夕宴夜光池。浮景清霞杪,八龍正參差。我作無待遊,有待輒見隨。高會佳人寢,二待互是非。有無非有定,待待各自歸。

右南極紫元夫人歌。按此諸歌詩,並似初降語,而嫌眾真多高唱,上清童、紫元、太虛未嘗有雜降處,恐或遺失耳。有待之說,並是指右英事,非安妃也。

書_3-11--3-21_者

右從「駕欻」來有十一篇,有兩手寫。

九月三日夕

3-22

騰躍雲景轅,浮觀霞上空。霄軿縱橫舞,紫蓋託靈方。朱煙纏旌旄,羽帔扇香風。電嗥猛獸攫,雷吟奮玄龍。鈞籟昆庭響,金笙唱神鍾。採芝滄浪阿,掇華八渟峰。朱顏日愈新,劫往方嬰童。養形靜東岑,七神自相通。風塵有憂哀,隕我白鬢翁。長冥遺遐歎,恨不早逸縱。

九月三日夕,雲林王夫人喻作,令示許長史。

3-23--3-27_五條

3-23

停駕望舒移,回輪反滄浪。未睹若人遊,偶想安得康?良因俟青春,以敘中懷忘。

右右英吟此再三。

3-24

龜闕鬱巍巍,墉臺絡月珠。列坐九靈房,叩敖吟太旡。玉簫和我神,金醴釋我憂。

3-25

宴酣東華內,陳鈞千百聲。青君呼我起,折腰希林庭。羽帔扇翠暉,玉珮何鏗零?俱指高晨寢,相期象中冥。

右紫微歌此二篇。

3-26

超舉步絳霄,飛飆北壟庭。神華映仙臺,圓曜隨風傾。啟暉挹丹元,扉景飡月精。交袂雲林宇,{浩軫}謂應作「皓騑」。還童嬰。蕭蕭寄旡宅,是非豈能營?陣上自擾競,安可語養生。

右玄壟紫微作。

3-27

控晨浮紫煙,入景觀派流。羽童捧瓊漿,玉華餞琳腴。相期白水涯,揚我萎蕤珠。

九月六日夕二條

3-28

滄房煥東霞,紫造浮絳辰。雙德秉道宗,作鎮真伯蕃。八台可眄目,北看乃飛元。清淨雲中視,眇眇躡景遷。吐納洞領秀,藏暉隱東山。久安人事上,日也無虛閒。豈若易翁質,反此孩中顏。

九月六日夕,雲林喻作與許侯。

3-29

解輪太霞上,斂轡造紫丘。手把八空氣,縱身雲中浮。一眄造化剛,再視索高疇。道要既已足,可以解千憂。求真得真友,不去復何求。

九月六日夕,紫微夫人喻作,示許長史并與同學。同學謂郗方回也。

九月九日二條

3-30

晨闕太霞搆,玉室起霄清。領略三奇觀,浮景翔絕冥。丹空中有真,金映育挺精。八風鼓錦被,碧樹曜四靈。華蓋蔭蘭暉,紫轡策綠軿。結信通神交,觸類率天誠。何事外象感,須睹瑤玉瓊。

九月九日,雲林右英夫人喻作。

3-31

紫空朗明景,玄宮帶絳河。濟濟上清房,雲臺煥嵯峨。八輿造朱池,羽蓋傾霄柯。震風回三辰,金鈴散玉華。七轡絡九垓,晏眄不必家。借問求道子,何事坐塵波。豈能栖東秀?養真收太和。

九月九日,紫微夫人喻作,因許示郗。郗猶是方回也。

九月十八日夜

3-32

〔三〕景秀鬱玄,霄映朗八方。丹雲浮高晨,逍遙任靈風。鼓翮乘素飆,竦眄瓊臺中。綠蓋入協晨,青軿擲空同。右揖東林帝,上朝太虛皇。玉賓剖鳳腦,嗷酣飛蕊漿。雲鈞迴曲寢,千音何琅琅。錦旌召猛獸,華幡正低昂。香母折腰唱,紫煙排棟梁。總轡高清闕,解駕佳人房。昔運挺未兆,靈化順氣翔。心眇玄涯感,年隨積椿崇。形甘垢臭味,動靜失滄浪。我友實不爾,榮辱昨已忘。

九月十八日夜,雲林右英夫人作,喻曰:「吾辭訖此。」

九月二十五日夜

3-33

絳景浮玄晨,紫軒乘煙征。仰超綠闕內,俯眄朱火城。東霞啟廣暉,神光煥七靈。翳映汜三燭,流任自齊冥。風纏空洞宇,香音觸節生。手攜{熾}謂應作「織」字。女舞,併衿匏瓜庭。左徊青羽旗,華蓋隨雲傾。晏寢九度表,是非不我營。抱真栖太寂,金恣愈日嬰。豈似愆穢中,慘慘無聊生。

九月二十五日夜,雲林右英夫人授作。

3-34

三轡抗紫軒,傾雲東林阿。

右英吟此道。

書_3-22--3-34_者

右從「騰躍」來,凡十三篇,並有楊書,又雜有掾寫。

十月三日

3-35

遣滯吝,賴窮行德,不亦甚佳乎。不患德之不報,所患種福之不多耳。此一行則似乎福田也。萬事云云,盡可觸類矣。

十二9月三日,雲林右英夫人告。

書_3-35_者

右一條有楊書,又有一本小異。

3-36

穆惶恐言: 仁愛之至,猥惠新詩,雲藻綺絡,金聲玉粲,誠翰林之奇秀,華錦之盛肆也。義類淵微,仰覽無射,珮之丹心,奉以周旋。功德淺陋,冥報已重。福田之喻,敢不自勵。憑託徽猷,情若山海。動靜啟悟,望垂矜錄。許穆惶恐言。

書_3-36_者

詣雲林右英夫人機前。此即答「遣滯吝」書也,有自起草存。

十月十五日五條

3-37

青童大君常吟詠曰:「欲殖滅度根,當拔生死栽。沉吟墮九泉,但坐惜形骸。」

3-38

太虛真人常吟詠曰:「觀神載形時,亦如車從馬。車敗馬奔亡,牽連一時假。哀世莫識此,但是惜風火。種罪天網上,受毒地獄下。」

3-39

西城真人王君常吟詠曰:「神爲度形舟,薄岸當別去。形非神常宅,神非形常載。徘徊生死輪,但苦心猶豫。」

3-40

小有真人王君常吟詠曰:「失道從死津,三魂迷生道。生生日已遠,死死日已早。悲哉苦痛容,根華已顛倒。起就渼落生,焉知反枯老。」

3-41

以去月秋分日,於瑤臺大會,四君各吟此言,以和玄鈞廣韶之弦聲也。十月告云「去月」,如似是九月。而秋分必在八月,則「去月」自爲通〔呼〕耳。

十月十五日,右英夫人說此令疏。

書_3-37--3-41_者

右五條有掾書。

十月十七日

3-42

四旌曜明空,朱軒飛靈丘。玉蓋蔭七景,鼓翮霄上浮。九音朗紫空,玉敖洞太無。宴詠三辰宮,唱嘯呼我儔。不覺椿已來,豈知二景流?佳人雖兼忘,而未放百憂。長林真可靜,巖中多自娛。

十月十七日,雲林夫人作,與許侯。

十月十八日

3-43

左把玉華蓋,飛景躡七元。三辰煥紫暉,竦眄撫明真。變踊期須臾,四面皆已神。靈發無涯際,勤思上清文。何事生橫塗,令爾感不專。{陰}烏禁反。{㢌}烏賀反。此應作喑啞,言其速也。失玄機,不覺年歲分。

十月十八日,紫微夫人作。

書_3-42--3-43_者

右二篇有楊書。

十月二十日二條

3-44

北登玄真闕,攜手結高羅。香煙散八景,玄風鼓絳波。仰超琅園津,俯眄霄陵阿。玉簫雲上唱,鳳鳴洞九遐。乘氣浮太空,曷爲躡山河。金節命羽靈,徵兵折萬魔。齊挹二晨暉,千椿方嬰牙。喪真投兢室,不解可奈何。

3-45

仰眄太霞宮,金閣曜紫清。華房映太素,四軒皆朱瓊。擲輪空同津,總轡舞綠軿。玉華飛雲蓋,西妃運錦旌。翻然濁塵涯,倏忽佳人庭。宿感應期降,所招已在冥。乘風奏霄晨,共酣丹琳罌。公侯徒眇眇,安知真人靈。

右二篇十月二十日授。亦應是右英喻長史也。

書_3-44--3-45_者

右二篇有楊書。

十一月十九日

3-46

車馬雖重,爲路人所略,推分任運,有以招之,不必吝也。柸子誠小,還爲童史所偷,故疾而惜之。今冥鑒即擒,蓋所以懼惡而善者別矣。今雖默然不言,小人足知靈驗,有訓在其中,非直區區。若此小小而不能坦也。謹白。

呈雲林右英夫人。

十一月十九日。此所答右英授事,事今不存。

3-47

穆惶恐言: 沉染鄙俗。流浪塵昧,罪與年長。愆隨日積,幸遭玄運。靈啟其會,披散氛霧。朗然達觀,真靈清秀。並垂戒悟,猥辱文翰。華藻成林,金聲玉振。規矩有章,父子凡微。無以堪荷,夙興策勵。不敢怠惰,顒顒傾注,言不自暢,穆惶恐言。此亦是答右英詩,不審的是何詩,亦似不存。

書_3-46--3-47_者

右二條長史自書本。

十二月一日夜二條

3-48

靈谷秀瀾縈,藏身栖巖京。被褐均袞龍,帶索齊玉鳴。形磐幽遼裏,擲神太霞庭。霄上有陛賢,空中有真聲。抑我曲晨飛,案此綠軒軿。下觀八度內,俯歎風塵縈。解脫遺波浪,登此眇眇清。擾兢三津竭,奔馳割爾齡。

十二月一日夜,南嶽夫人作與許長史。

3-49

飛輪高晨臺,控轡玄壟隅。手攜紫皇袂,倏八風驅。玉華翼綠幃,青裙扇翠裾。冠軒煥崔嵬,珮玲帶月珠。薄入風塵中,塞鼻逃當塗。臭腥彫我氣,百屙令心殂。何不飆然起,蕭蕭步太虛。

十二月一日夜,方丈左臺昭靈李夫人作,與許玉斧。

3-50--3-51_二條

3-50

清晨揖絳霞,總氣霄上遊。徊軿躡曲波,遂睹世人憂。辭旨蔚然起,不散三秀嵎。何若巡玄鄉,撫敖爲爾娛。君安有有際,我願有中無。

右英作此。

3-51

駕景遊賢良,促轡東圃下。

右英吟此道。

十二月十四日

3-52

咀嚼玄句,柔音蔚暢。曲夾適宣,辭喻摽朗。欽欽之詠,有由然也。玄宗以安,我其會矣。

十二月十四日,雲林夫人作與長史。此所答長史之詩,詩今不存。

書_3-48--3-52_者

右五篇有楊書。

十二月十六日夜二條

3-53

該清道難,通幽妙達,許侯其人也。方將曜靈方丘,騰躍暉霞,身飛九天,作則群真。師傅金闕,撫〔拯〕種人。其德仁以融,其教整以和,可謂天秀摽韻,爲後民之圓匠也。斧子乃潛晨密煥,秀霄空上。託心玄宅,神棲入領。心摽寂刃,歸形太初。志割姻親於內外,寄幽會於隱觀矣。雖自思入庇重岫,穎翳雲暉,故叛父也,若父愚,可也。交當同編雲札,列名靈簡,運會相遇,何以陳之耶?

3-54_薛旅經七試而不過

昔薛旅字季和,往學真道於鍾山北阿,經七試而不過,即長里薛公之弟也。不過者,由淫侄失位,吝鄙內滯,石性不迴,致敗其試耳。然其人好慈和篤,又心愛嘯音鳳響及玄絃之彈。是故虛唱凝神,徽聲感魂,神不遂落,由好嘯唱,願鳳鳴之故矣!長里先生,燕代人,周武王時人也。先生比乞之於太上,太上故使生{繫}謂應作「繼」字。肇阿之陰運,致欲其該微釋滯,〔令〕染練新暉,速升虛之超,長里君之願也。若{由}謂應作「猶」字。愆波不激,淫吝{由}謂應作「愈」字。出,雖百過試之,故亦昔之薛旅耶!師宗相期,拂飾盡性。苟能其事,我亦罕勞。賢者之舉,此復宜詳。密告由來,宿命之始,想有{已}應作「以」字。悟也。燕氣內果外柔,沉德樂景,故其人聞北風則心悲,睹啟曜則懷泰,思駿騄以慕聘,嘉柔順以變蔚。彼人之心,曷曾不爾乎?此則本鄉之風氣,首丘之內感也。苟能信之,君其諧矣!如其{雍}謂應作「壅」字。吝秉欲,丹絳不暢,靈人攜手而空反,高友斂袂而迴晏,神氣不眄其宅,寂通不鼓其目,命矣夫,固可悲耶?長里之弟,本燕代人。故此稱其俗氣,以喻長史之心也。

十二月十六日夜,右英告。

書_3-53--3-54_者

右二篇有楊書。

十二月十七日夜三條

3-55

太元真人、 雲林右英王夫人、 南嶽紫虛元君、 九華真妃、 清靈真人、 紫陽真人、 桐柏真人、 昭靈李夫人。 右八人。

十二月十七日夜。

3-56

方諸宮東華上房靈妃歌曲: 紫桂植瑤園,朱華聲悽悽。月宮生蕊淵,日中有瓊池。左拔員靈曜,右掣丹霞暉。流金煥絳庭,八景絕煙迴。綠蓋浮明朗,控節命太微。鳳精童華顏,琳腴充長〔飢〕。控晨揖太素,乘翔玉階。吐納六靈氣,玉嬪把巾隨。彈敖南雲扇,香風鼓錦披。叩商百獸舞,六天攝神威。倏億萬椿,齡紀鬱巍巍。小鮮未烹鼎,言我巖下悲。按楊君記云:「東方赤氣中有言曰:『小鮮未烹鼎,言我巖下悲。』」當以此事諮啟司命,故答稱此詩,仍及後篇也。

3-57

太微玄清左夫人北渟宮中歌曲: 鬱藹非真虛,太旡爲我館。玄公豈有懷,縈蒙孤所難。落鳳控紫霞,矯轡登晨岸。寂寂無濠涯,暉暉空中觀。隱芝秀鳳丘,逡巡瑤林畔。龍胎嬰爾形,八瓊迴素旦。琅華繁玉宮,綺葩淩巖粲。鵬扇絕億領,撫翮扶霄翰。西庭命長歌,雲敖乘虛彈。八風纏綠宇,藂煙豁然散。靈童擲流金,太微啟璧案。三元起折腰,紫皇揮袂贊。朗朗扇景曜,曄曄長庚煥。超軿竦明刃,下盻使我惋。顧哀地仙輩,何爲栖林澗。

十二月十七日夜,太元真人司命君書出此詩,云是青童宮中內房曲,恒吟贊此和神。其夜眾真降集,唯有此書存,餘悉不顯。後丁卯年論挺分事,亦是十二月十七日,恐偶同耳。此前一事,不應是卯年也。

書_3-55--3-57_者

右三條有楊書。

3-58--3-59_二條

3-58

「玄玄即排起」注之曰: 故玄玄以八風爲〔橐〕籥,天地爲隄防,四海爲甕盎,九州爲秕糠。積之以萬殊,蒸之以陰陽。其陶鑄也,充隆炊累,剛柔清濁,象類不同,呼吸吐合。

3-59

「恭伯榮」注之曰: 九絕獸,神禽也。在乎群猛之中,猾狡乎激奇之際。千年不足極其變,萬殊不足適其內。日月不足照其眉,八澤不足遊其足。清雲爲卑,九垓爲淺。八〔紘〕爲小,四極爲近。變動無常,恒入之芥子之內,玉晨之玉寶,太微之威神矣。

書_3-58--3-59_者

此二條是釋《神虎隱文》中語,不知何真所告。又無日月,是兩手同書。

十二月中

3-60

君惶恐言: 仁德流映,高蔭彌綸。每貽翰音,恩逮繾綣。旨諭有咸恒之順,宗期則玄霄之會。雖欽願榮崇,欣想靈誥。竊懼熠耀之近暉,不可參二景之遠麗。嘒彼之小宿,難以廁七元之靈觀。尊卑殊方,高下異位。俯仰自失,罔知所據。凡善誘者勤其切磋,忠愛者,憂其怠惰。大《易》所以乾乾,仲尼所以發歎於不倦者也。自奉教以來,洗心自勵,沐浴思新,其勸獎也,摽明得道之妙;致其檢戒也,陳宿命之本迹,淫吝所以喪基,鄙滯所以伐德,雖盧醫之貢針艾,扁鵲之獻藥石,無以喻也。子張存聖教於紳帶,西董佩韋絃以自矯,蓋以外戒內,以義規心,仰銜清訓。謹書之丹懷,藏之六腑,奉以周旋,弗敢失墜。庶五難解凍於爐門,七試飆靜於淵谷。方將逍遙東山,考室龍林,靈構蕭蕭,丘園沖深。庭延雲駕之奇友,堂列羽服之上真。句金錫五芝之寶,滄浪施長年之珍。〔斯〕實夙夜之乃願,信誓不敢誣於神明者也。唯少鑒之,君惶恐言。此長史答右英前七月二十八日喻詩「世珍芬馥交」者,並酬前書論薛旅事,猶恐是十二月中。」

書_3-60_者

右此一篇長史令乙寫。

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二條

4-1

仙道寂寂,尋之亦使人不勸也,況復求之於無涯耶?假令東山忽有石髓磐結,紫芝映林,夜光煥燭,燕胎曜峰,靈津肆顯,眾真羅吟,人人往者,皆得掇玄華而揖玉腴,對天仙以散想也。將必相與把臂太虛,駕絡慶雲矣!未審子當力赴。此二日暫遊山澤不?將故以官私自切,不獲一果耶?今之所以爲懈難者,蓋暗推於有無之間耳?以無期我,我亦無也。空中有真,子不睹之,不可謂罕仿彿矣!所望在於不褰裳耳。二日可不果,何時能屈駕看金陵乎?

十一月二十九日夜,定錄君告許侯。

4-2

豈能割目前之近滯,慕難成之遠功耶?若故棲情丘林,憑託京畿者,觀金陵以偶想,將任意於吾子。勿謂我無方從無以鑒矣!心單則試不眄,神苦則教不生。賢者之舉,可不察耶?

保命君告。

書_4-1--4-2_者

右二條楊書,斯告實至言矣。

4-3--4-4_二條

4-3

奉十一月二十九日告,「得道者以其能排卻眾累,直面而進。於是百度自淨,眾務雲散。該其優者,不足爲勞,披于艱者,可以表心。正月中必有龜山客來東山,至時{渠}此應作「詎」字。可不一力乎?」奉覽高命,欣然無量。始入此月,公私艱掇,未獲從心。{命使}此本是今「暫」字,後人改作「命使」。到京,往反計日,還便沐浴,躬詣朝拜,不失此月。若吉日未過,願垂告敕。

4-4

又告「賢者之舉,復宜詳之」。昔未受上道之前,有欲索側人意,有稱說堪陶獎者,受隱書之後,此計都冥也。此下有兩字被點,又齊行剪去,後似復更有語。此論「賢者之舉」,似仍是前書上紙,而復酬十一月二十九日告。此告今不存,前十一月二十九日告語不同,又云正月龜山客來事,如此復酬後定錄告,亦可是右英書中兼有此語耳。記不具存,難用顯證。

書_4-3--4-4_者

右二篇長史自書本。

4-5

令勤者勤其事,耽其玄微耳。慎者亦觸類而作也。學道之難,不可書矣。有恥鄙之心者,於道亦遼乎?灌秉然後可貴耳。賢者之舉,自更始爾,今且當內忘。

右紫微夫人道此言。此是紫微見長史答右英道「賢者之舉」事,故復酬此語也。長史婦亡後,更欲納妾,而修七元家事,最是所禁,故屢有及之。

4-6

手筆何其落落,盧醫之喻,復有韋絃之功,解凍爐門,其旨乃佳,當實心在此濟矣。

定錄告。此是中君見長史答右英書,復賞贊之也。

十二月一日夜

4-7

心已至也,不復須詣山也。每空懷以向真,單誠以汎道者。雖欲不教,其可得乎!瞻赴山澤,乃更餘事耳。要都無懷者,實使人悒然,今可停也。

十二月一日夜,定錄告許侯。尋此語,復似酬到京不得來事。事相關涉不可領。

正月十四日

4-8

正月二十七日,將不能暫詣,欲營它處耶?龜山真人似當其日來,未真至齋者,自可無仿佛,且欲令彼見我乎?

正月十四日保命告。案:此告極似前所疑事,所以翻覆難解也。從此正月起至後,並是入丙寅年中事。

書_4-5--4-8_者

右五條有楊書。10

丙寅年

二月九日夜

4-9

轡景登霄晨,遊宴滄浪宮。綵雲繞丹霞,靈藹散八空。上真吟瓊室,高仙歌琳房。九鳳唱朱籟,虛節錯羽鍾。交頸金庭內,結我冥中朋。俱挹玉醴津,倏已嬰童。云何當路蹲,愆屙隨日崇。

二月九日夜,雲林作。

二月十六日

4-10

晨遊太素宮,控軿觀玉河。夕宴鬱絕宇,朝採圓景華。彈敖北寒臺,七靈暉紫霞。濟濟高仙舉,紛紛塵中羅。盤桓囂藹內,愆累不當多。

二月十六日,右英作。

4-11

玄清眇眇觀,落景出東渟。願得絕塵友,蕭蕭罕世營。

吟此再三。

書_4-9--4-11_者

右三篇有楊書。

4-12

靈人隱玄峰,真神韜雲采。玄唱非無期,妙應自有待。豈謂虛空寂,至韻故常在。攜襟登羽宮,同宴廣寒裏。借問朋人誰,所存唯玉子。卓雲虛之駿,抗翮於空同之上。斯人矣,豈不長揖南面,永謝千乘乎!

紫微詩,及詠此。

二月三十日夜

4-13

駕風騁雲軿,晨登太渟丘。絳津連岑振,清波鼓浚流。步空觀九緯,八剛皆已遊。蹔宴三金秀,來觀建志儔。勤懈不相淹,是以積百憂。

二月三十日夜右英作。

4-14--4-18_五條

4-14

褰裳濟綠河,遂見扶桑公。高會太林墟,寢宴玄華宮。信道苟淳篤,何不棲東峰?

紫微夫人歌此。

4-15

陵波越滄浪,忽然造金山。四顧終日遊,罕我雲中人。

右英吟此。

4-16

控景始暉津,飛飆登上清。雲臺鬱峨峨,閶闔秀玉城。晨風鼓丹霞,朱煙灑金庭。綠蕊粲玄峰,紫華巖下生。慶雲纏丹爐,練玉飛八瓊。晏眄廣寒宮,萬椿愈童嬰。龍旂啟靈電,虎旗征朱兵。高真迴九曜,洞觀均潛明。誰能步幽道,尋我無窮齡。

紫微夫人作。

4-17

紫闕構虛上,玄館衝絕飆。琳琅敷靈囿,華生結瓊瑤。騁軿滄浪津,八風激雲韶。披羽扇北翳,握節鳴金簫。鳳籟和千鍾,西童歌晨朝。心豁虛無外,神襟何朗寥?回舞太空嶺,六氣運重幽。我途豈能尋,使爾不終彫。

右英夫人作。

4-18

翳藹紫微館,鬱臺散景飆。鸞唱華蓋間,鳳鈞導龍軺。八狼攜絳旌,素虎吹角簫。雲勃寫靈宮,來適塵中囂。解轡佳人寢,同氣自相招。尋宗須臾頃,萬齡乃一朝。椿期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真真乃相目,莫令心徂抄11側交反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

右紫微作。

四月十四日二條

4-19

朝啟東晨暉,飛軿越滄淵。山波振青涯,八風扇玄煙。回眄易遷房,有懷真感人。三金可遊盤,東岑宜永甄。紛紛當途中,孰能步生津。

飄颻八霞嶺,徘徊飛晨蓋。紫軿騰太空,〔矖〕眄九虛外。玉簫激景雲,靈煙絕幽藹。高仙宴太真,清唱無涯際。去來山岳庭,何事有待邁。

四月十四日,紫微夫人作。

4-20

玄波振滄濤,洪津鼓萬流。駕景眄六虛,思與佳人遊。妙唱不我對,清音與誰投。雲中騁瓊輪,何爲塵中趨。

右同夕右英夫人吟歌此曲。

4-21

松柏生玄嶺,鬱爲寒林桀。蘩葩盛嚴冰,未肯懼白雪。亂世幽重岫,巡生道常潔。飛此逸轡輪,投彼遐人轍。公侯可去來,何爲不能絕。

右右英作。

四月二十三日夜

4-22

神玉曜靈津,七元煥神扉。靈遷方寸裏。一躍登太微。妙音乘和唱,高會亦有機。齊此天人眄,協彼晨景飛。總轡六合外,寧有傾與危。

四月二十三日夜,紫微夫人作。

四月二十七日夜

4-23

玄感妙象外,和聲自相招。靈雲鬱紫晨,蘭風扇綠軺。上真宴瓊臺,邈爲地仙摽。所期貴遠邁,故能秀穎翹。玩彼八素翰,道成初不遼。人事胡可豫,使爾形氣銷。

四月二十七日夜,南嶽夫人作。

書_4-12--4-23_者

右十二篇,有楊書,又雜掾寫。

閏月三日夜

4-24

清淨願東山,蔭景棲靈穴。愔愔閑庭虛,翳薈青林密。圓曜映南軒,朱鳳扇幽室。拱袂閑房內,相期啟妙術。寥朗遠想玄,蕭條神心逸。

閏月三日夜,右英作示許長史。案晉歷丙寅年閏四月也。

書_4-24_者

右有楊書,又掾寫。

4-25--4-26_二條

4-25

縱心空同津,總轡策朱軿。佳人來何遲?道德何時成。吟此道。

4-26

有心許斧子,言當採五芝。芝草不必得,汝亦不能來。汝來當可得,芝草與汝食。此兩得及來,並戲作吳音。

右英吟此。

書_4-25--4-26_者

右二篇有楊書。

4-27--4-29_三條

4-27

八途會無宗,乘運觀囂羅。化浮塵中際,解衿有道家。聘煙忽未傾,攜真造靈阿。虛景盤瓊軒,玄鈞作鳳歌。適路無軌滯,神音舞雲波。齊德秀玉京,何用世間多?

授書畢,又吟良久,而復授令書此詩。似不與書上相連也。

4-28

坦夷觀天真,去累縱眾情。體寂廢機駟,崇有則攝生。焉得齋物子,委運任所經。

右中候夫人作。

4-29

薄宴塵飆領,代謝緣還歸。奚識靈劫期,顧眄令人悲。

紫微夫人作。

書_4-27--4-29_者

右三篇有掾書。

六月二十三日夜二條

4-30

林振須類感,雲蔚待龍吟。玄數自相求,觸節皆有音。飛軿出西華,總轡忽來尋。八遐非無娛,同詠理自欽。悼此四羅內,百憂常在心。俱遊北寒臺,神風開爾襟。

六月二十三日夜,南極夫人作。

4-31

登軿發東華,扇舞太玄。飛轡騰九萬,八落亦已均。暫眄山水際,窈窕靈岳間。同風自齊氣,道合理亦親。龍芝永遐齡,內觀攝天真。東{〔岑〕}謂應作「岑」字。可長淨,何爲物所纏。

六月二十三日夜,中候夫人作。

書_4-30--4-31_者

右二篇,有楊書,又掾寫。

五月十二日

4-32

五月十二日,中君喻書:此九字題卷外,從此後並似是丁卯年中授書此,事皆論三許挺分也。 阿映遂能絕志山林,勤心道味,淨神注精,研澄虛鏡。玄渟獨宴,孑栖偶真。乃翁道遠之疇匹,姜伯真之徒也。服炁挹液,卒獲其益,亦至事也。昔又入在臨海赤山中,赤山一名燒山。遇良友王世龍、趙道玄、傅太初者,此數子始以晉建興元年渡江,入東山中學道耳,並與相見。數人之業,皆勝於映矣。映遂師世龍,授解束之道,修反行之法,服玉液,朝腦精。二三年中,面有光華,還顏反少,極爲成道。但恨其所稟不饒,不得高品之通耳。於是司命敕吾舉之,使奏聞上宮,移名東方諸,署爲地仙。時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,周魴主非使者嚴白虎來於赤山中,即欲執之以去,且詰其罪狀。吾時禁{牙},謂應作「訝」字。又乃馳啟司命,司命即遣中侯李遵握火鈴而來,呵攝之。於是魴及白虎乃走去耳。李遵未來之時,映懼怖失膽,亦喪氣矣。亦賴龔幼節、李開林助映爲答對,亦幾至敗也。自無此二人及其師王世龍,亦早惡矣。魴{誥}謂應作「詰」字。之亦有實。映答對亦可可。三官出丹簡罪簿,各執一通,而問映云:「夫欲學道慕生,上隸真人,玄心棲邈,恭誠高靈者,當得世功相及,禍惡不遘,陰德流根,仁心上逮,乃可步真索仙,度名青府耳。云何父手殺謝弓,且亂逆三光。又許朝斬李甗之頭,以代蔡扶之級。又走斬射潘綦等,支解鈴下曹表等,水沉湯雲之尸,火燒徐昂之骸,絞殺桓整,刳割振噲,酷害虐暴,刑{攬}謂應作「濫」字。四十有三。張皇訟冤,事在天帝,禍戾山積,善功無一。又汝本屬事帛家之道,血食生民,逋愆宿責,列在三官,而越幸網脫,奉隸真氣。父子一家,各事師主,同生乖戾,不共祭酒,罪咎之太,陰考方加,有如此積罪,亦無仙者,當可得欺太上之曹,使汝得名刊不死之紫錄耶?汝其無對者,有司必執也。」 映自強長嘯,振褐撫髮,爾乃整氣扉口,叱吒而答曰:「大道不親,唯善是與。天地無心,隨德乃矜。是以阪泉流血,無違龍髯之舉。三苗丹野,{逐}謂應作「涿」字。鹿絳草,豈妨大聖靈化,高通上達耶?吾七世父許子阿者,積仁著德,陰和鳥獸。遇凶荒之年,人民飢饉,加之疫癘,百遺一口。阿乃施散家財,拯其眾庶。親營方藥,勤勞外舍。臨人之喪,如失其親。救人之患,如己之疾。已死之命,懸於阿手。窮垂之身,撫之如子。度脫凶年,賴阿而全者,四百八人。仁德不{隊},謂應作「墜」字。後當鍾我等。是以功書上帝,德刊靈閣。使我祖根流宗澤,蔭光後緒。故使垂條結華,生而好仙,應得度世者五人,登升者三人。錄名太上,策簡青宮,豈是爾輩所可豫乎?」言畢,魴等豁然而笑,遵至而去矣!此意雖復是世龍之助,吾亦壯其辭也。於是即得度名東宮,當爲仙之中者。然其身中自宿有陰罪未了處,已日就補復,解謝太上,行當受書署者也。蓋爾不復受考於三官,已定名於不死之錄矣。今已移在竹葉山中,或名此山爲蓋竹山。山之東面,兩隴西上,其中有石井橋。橋之北小道直入,其間有六叢杉樹。樹之左右三百步有小石深室。室前有流泉水,映與三人共止其中。此辰年當自蹔出還人食〔𧵥〕12,亦欲蹔還鄉里山之近處,令其家兄弟見之者也。臨時自當令其弟知之所在。乃又寄謝,令弟子勤之。若欲至竹葉山索映,亦即得相見。竹葉山東上石橋,橋之北小道甚徑易,勿從南山上山,南道絕險。竹葉山中仙人陳仲林、許道居、尹林子、趙叔道,此四人並以漢末來入此山。叔道已得爲下真人,仲林大試適過,行復去。此是竹葉山中舊仙人也。其王世龍、趙道玄、傅太初,許映或名遠遊,適來四年耳。

書_4-32_者

右從五月十二日至此,並楊書受旨本。

丁卯年

十二月十七日

4-33

納納長者,蔚蔚內明。撥于昔累,非復故形。變扇澡煉,得道之情。和挹神心,仰秀雲靈。傾觀晨景,德音蘭馨。方及十載,季{瑋}謂應作「偉」字。舉名。每事勖焉,勿復不精。

太和二年,歲在丁卯十二月十七日夜,太元真人司命君告穆。到丙子年爲十年矣,時當七十二也。到亥子年,神化變煉,子年始餘十年。

十二月十七日夜

4-34

蕭條斧子,和心凝靜。道氣雖妙,乘之亦整。澄形丹空,擢摽霄領。其神以暉,其光將穎。實侍{辰}謂應作「晨」字。之高舉,谷子之羅{鼎13},此古「鼎」字。可謂秀落眾望,縈渟之仙才。又當勤進德修業,淡然虛眄。

十二月十七日夜,太元真人司命君告玉斧。「祖,司徒府闢掾,不赴,隱在本縣茅山五年。」此十六字榮弟後所注,其公府辟似妄也。

4-35--4-37_三條

4-35

淵奇體道,解幽達精。虛中受物,柔德順貞。慈寬博採,聞道必行。逍遙飛步,啟誠坦平。策龍上造,浮煙三清。實真仙之領帥,友長里之先生。必當封牧種邑,守伯仙京,傅佐上德,列書絳名。

右說道許長史所得限分。「爾時護軍長史」此六字亦榮弟所注。

4-36

瑋灼清暉,潛光翳真。二景落鋒,飛霞流纏。於焉玉子,採此雙辰。遂開上道,允得妙門,儀璘洞煥,玉標玄金。登名五宮,懸書七元。實迭域之併羅,爲上清之卿君。是子內和感虛,託真情專之所致,亦南人雲軫之必駕,三元景輦之攜遊也。此云「迭域」,即谷希子也,與前司命所答谷子之羅鼎事同。

右說道許玉斧所得之分。此前後二「右」字下「說」字,出長史書云「右清靈真人說」云云,而楊君書無此四字,當是于時楊向長史口道是裴君也。

4-37

此是道成勤至受書之時,初所舉定目之名也。亦得道齎詣之分限矣。恃而替者,得來必無從矣,當共置此。

書_4-33--4-37_者

右五條有楊書長史寫兩本。

4-38--4-41_四條

4-38

保命告云: 「許子遂能委形冥化,從張鎮南之夜解也。所以養魂太陰,藏魄于地,四靈守精,五老保藏,復十六年,殆睹我於東華矣!既適潛暢,莫覺不真。」許子即是掾也。按張係師爲鎮南將軍,建安二十一年亡,葬鄴東。後四十四年,至魏甘露四年,遇水,棺開,見尸如生,出著床上,因舉麈尾覆面,大笑吒,又亡。仍更殯葬。其外書事跡略如此。未審夜解當用何法,依如許掾,似非劍杖也。

4-39

右英告曰: 「自古及今,死生有津,顯默異會,藏往滅智,與世同之者,皆得道之行也。若夫瓊丹一御,九華三飛,雲液晨酣,流黃徘徊。仰咽金漿,咀嚼玉蕤者,立便控景登空,玄升太微也。自世事乖玄,斯業未就。便當蹔履太陰,潛生冥鄉。外身棄質,養胎虛宅。陶氣絕龠,受精玄漠。故改容於三陰之館,童顏於九煉之戶,然後知神仙爲奇,死而不亡,去來之事,理之深也。」

4-40

南人告云: 「得道去世,或顯或隱,託體遺跡,道之隱也。或有再酣瓊精而叩棺,一服刀圭而尸爛。鹿皮公吞玉華而流蟲出戶,仇季子咽金液而臭聞百里。黃帝火九鼎於荊山,尚有橋領之墓;季主服雲散以潛升,猶頭足異處。墨〔狄〕咽虹丹以投水,寧生服石腦而赴火。務光剪韮以入清冷之淵,柏成納氣而腸胃三腐。諸如此比,不可勝記。微乎?得道趣舍之迹無常矣!」南人即南真夫人也。此諸仙人出諸傳記,而事迹有參差不同者。

4-41

保命又云:「既適潛暢,莫覺不真,如此之指,非真尸也。」

書_4-38--4-41_者

右四條有長史書。

4-42

人死必視其形如生人,皆尸解也。視足不青,皮不皺者,亦尸解也。要目光不毀,無異生人,亦尸解也。頭髮盡脫,而失形骨者,皆尸解也。白日尸解自是仙,非尸解之例也。

書_4-42_者

右一條甲手書寫。

4-43--4-45_三條

4-43

若其人暫死適太陰,權過三官者,肉既灰爛,血沉脈散者,而猶五藏自生,白骨如玉,七魄營侍,三魂守宅,三元〔護〕息,太神內閉。或三十年、二十年,或十年、三年,隨意而出。當生之時,即更收血育肉,生津成液,復質成形,乃勝於昔未死之容也。真人煉形於太陰,易貌於三官者,此之謂也。

天帝曰:「太陰煉身形,勝服九轉丹。形容端且嚴,面色似靈雲。上登太極闕,受書爲真人。」

4-44

趙成子死後五六年,後人晚山行,見此死尸在石室中,肉朽骨在。又見腹中五藏自生如故,液血纏裹於內,紫包結絡於外。

4-45

夫得道之士,暫遊於太陰者,太乙守尸,三魂營骨,七魄衛肉,胎靈掾氣。

書_4-43--4-45_者

右三條是長史抄寫《九真經》後服五石腴事。

4-46

其用他藥得尸解,非是用靈丸之化者,皆不得反故鄉,三官執之也。 有死而更生者;有頭斷已死,乃從一旁出者;有未斂而失尸骸者;有人形猶在,而無復骨者;有衣在形去者;有髮脫而失形者。 白日去謂之上尸解,夜半去謂之下尸解,向曉向暮之際而謂之地下主者也。

書_4-46_者

右一條是掾抄寫《劍經》後論尸解事。

甄命授二

道授

道授。此有長史、掾各寫一本。題目如此,不知當是道家舊書,爲降楊時說。其事旨悉與真經相符,疑應是裴君所授。所以爾者,按《說寶神經》云「道曰」,此後云「我之所師南岳赤松子」;又房中之事,惟裴君少時受行耳。《真誥》中有「吾昔常恨此賴解之早耳」,此語亦似是清靈言故也。

5-1

君曰:道者混然,是生元炁,元炁成,然後有太極。太極則天地之父母,道之奧也。故道有大歸,是爲素真。故非道無以成真,非真無以成道。道不成,其素安可見乎?是以爲大歸也。見而謂之妙,成而謂之道,用而謂之性。性與道之體,體好至道,道使之然也。此說人體自然與道合,所以天命謂性,率性謂道,修道謂教。今以道教,使性成真,則同於道矣。

5-2

君曰:太上者,道之子孫,審道之本,洞道之根,是以爲上清真人,爲老君之師。此即謂太上高聖玉晨大道君也,爲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之師。

5-3

君曰:老君者,太上之弟子也,年七歲而知長生之要,是以爲太極真人。

5-4

君曰:太極有四真人,老君處其左,佩神虎之符,帶流金之鈴,執紫毛之節,巾金精之巾,行則扶華晨蓋,乘三素之雲。此二條事出《九真中經》,即是論中央黃老君也。黃老爲太虛真人,南岳赤君之師,裴既師赤君,所以崇其本始,而陳其德位也。

道有諸經目十六條

5-5_八素真經

君曰:道有《八素真經》,太上之隱書也,在世。

5-6_九真中經

君曰:道有《九真中經》,老君之秘言也,在世。

5-7_太清上經變化七十四方

君曰:道有《太清上經變化七十四方》。

5-8_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

君曰:道有《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》,在世。

5-9

君曰:道有《黃氣陽精藏天隱月》。

5-10

君曰:道有《三元布經道真之圖》。

5-11

君曰:道有《黃素神方四十四訣》。

5-12

君曰:道有《黃書赤界》,長生之要。長史書本,杜家剪除此一行。

5-13

君曰:道有《赤丹金精石景水母》。

5-14

君曰:道有《青要紫書金根眾文》。

5-15

君曰:道有《玉清真訣三九素語》。

5-16

君曰:道有石精金光藏景錄形,在世。

5-17

君曰:道有《丹景道精》,《隱地八術》。

5-18

君曰:道有《白簡素籙得道之名》。

5-19

君曰:道有《紫度炎光夜照神燭》。

5-20

君曰:此皆道之經也。{黃書}杜家黵易此字爲「經方」。世多有者,然亦是秘道之事矣。天師取其名而布其化,事旨大略猶同,但每增廣其法耳。此所云《黃書赤界三一經》,洧子所說「黃赤內真」者,非今世中天師所演也。

仙道有諸經目十七條

5-21

君曰:仙道有《飛步七元天綱》之經,在世。

5-22

君曰:仙道有《七變神法七轉》之經。

5-23

君曰:仙道有《大洞真經》三十九篇,在世。

5-24

君曰:仙道有《大丹隱書》,《八稟十訣》。

5-25

君曰:仙道有《天關三圖》,《七星移度》。

5-26

君曰:仙道有《九丹變化胎精中記》。

5-27

君曰:仙道有《九赤班符》,封山墜海。

5-28

君曰:仙道有金液神丹,太極隱芝。

5-29

君曰:仙道有《五行秘符》,呼魂召魄。

5-30

君曰:仙道有《曲素決辭》,以招六天之鬼,在世。

5-31

君曰:仙道有黃水月華,服之化而爲月。

5-32

君曰:仙道有徊水玉精,服之化而爲日。

5-33

君曰:仙道有環剛樹子,服之化而爲雲。

5-34

君曰:仙道有水陽青映,服之化而爲石。

5-35

君曰:仙道有赤樹白子,服之化而爲玉。

5-36

君曰:仙道有絳樹青實,服之化爲黃金。

5-37

君曰:仙道有琅玕華丹,服之化爲飛龍。

右此十七條在《靈書紫文》中,並琅玕丹之所變化也。

仙道有諸物

5-38

君曰:仙道有九轉神丹,服之化爲白鵠。右在《茅司命傳》中。

5-39

君曰:仙道有天皇象符,以合元炁,亦在《紫文》中。

5-40

君曰:仙道有白羽紫蓋,以遊五岳。

5-41

君曰:仙道有《三皇內文》,以召天地神靈。右世中雖有,而非真本。

5-42

君曰:仙道有玉珮金鐺,以登太極。

5-43

君曰:仙道有神虎之符,以威六天。

5-44

君曰:仙道有流金之鈴,以攝鬼神。

5-45

君曰:仙道有素奏丹符,以召六甲。

5-46

君曰:仙道有金真玉光,以映天下。

5-47

君曰:仙道有八景之輿,以遊行上清。

5-48

君曰:仙道有飛行之羽,以超虛躡空。

5-49

君曰:仙道有紫繡毛帔,丹青飛裙。

5-50

君曰:仙道有白羽黑翮,以翔八方。

5-51

君曰:仙道有翠羽華衣,金鈴青帶。

5-52

君曰:仙道有曲晨飛蓋,御之,體自飛。在《劍經》中。

5-53

君曰:仙道有三十七種色之節,以給仙人。

5-54

君曰:仙道之妙,皆有方也。能盡此道,便爲九宮真人,不但登仙而已。然道之多方各備,則可知矣。此蓋能爲盡一條之道。便得九宮真人,若各各備具,則爲太極真人矣。

仙道十二試

5-55

君曰:今子既至心學道,當以道授子耳。然學者皆有師,我之所師,南岳松子。松子爲太虛真人左仙公,谷希子爲右仙公。昔太上以德教老子以得道,松子以道授於我以得仙,我之得道於松子。今子欲學道,彼必試子,試而不過,是我之恥也。今既語子以得道之方,又〔語〕汝以試觀之法。於此試而不過者,亦子之愚也。夫欲試之人,皆意之所不悟,情之所不及者而爲之,子慎之哉。

5-56

君曰:仙道十二試,皆過而授此經。此十二事大試也,皆太極真人臨見之,可不慎哉。

5-57

君曰:昔中山劉偉道學仙在嶓冢山,積十二年。仙人試之以石,重十萬斤,一白髮懸之。使偉道臥其下,偉道顏無變色,心安體悅,臥在其下,積十二年。仙人數試之,無所不至,已皆悟之,遂賜其神丹,而白日昇天。此應是漢時人。

5-58

君曰:昔青烏公者,身受明師之教,審仙妙之理。至於入華陰山中學道,積四百七十一歲。十二試之,有三不過。後服金汋而升太極,太極道君以爲試三不過,但仙人而已,不得爲真人。況俗意哉。青烏公似是彭祖弟子也。

5-59

君曰:《大洞》之道,至精至妙,是無英守素真人之經,其讀之者,無不乘雲駕龍。昔中央黃老君隱秘此經,世不知之也。子若知之,秘而勿傳。又昔周君兄弟三人,並少而好道,在於常山中,積九十七年,精思無所不感。忽然見老公頭首皓白,三人知是大神,乃叩頭流血,涕淚交連,悲喜自搏,就之請道。公乃出《素書》七卷,以與誦之。兄弟三人俱精讀之,奄有一白鹿在山邊,二弟放書觀之,周君讀之不廢。二弟還,周君多其弟七過。其二弟內意或云仙人化作白鹿,呼周視之,周君不應。周君誦之萬過,二弟誦得九千七百三十三過。周君翻然飛仙,二弟取書誦之,石室忽有石爆成火,燒去書。二人遂不得仙。今猶在常山中,陸行五嶽也。子慎之哉。

5-60

君曰:昔〔莊〕伯微,漢時人也。少時好長生道,常以日入時,正西北向,閉目握固,想見崑崙,積二十一年。後服食,入中山學道,猶存此法。當復十許年後,閉目乃奄見崑崙,存之不止,遂見仙人,授以金汋之方,遂以得道。猶是精感道應使之然也,非此術之妙也。

5-61

君曰:真人隱其道妙,而露其醜形,或衣敗身悴,狀如癡人。人欲學道,作此試人,卒不可識也。不識,則爲試不過,汝恒當慎此也。

5-62

昔漢初,有四五小兒,路上畫地戲。一兒歌曰:「著青裙,入天門,揖金母,拜木公。」到復是隱言也,時人莫知之,唯張子房知之,乃往拜之。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。所謂金母者,西王母也;木公者,東王公也。仙人拜王公,揖王母。

5-63

君曰:昔有傅先生者,其少好道,入焦山石室中,積七年,而太極老君詣之,與之木鑽,使穿一石,盤厚五尺許。云「穿此盤,便當得道」。其人乃晝夜穿之,積四十七年,鑽盡石穿,遂得神丹,乃升太清,爲南嶽真人。此有志之士也,子其識之。若有此試,慎勿言不能也。

5-64

君曰:昔有黃觀子者,亦少好道,家奉佛道,朝朝朝拜叩頭,求乞長生,如此積四十九年,後遂服食入焦山。太極真人百四十事試之,皆過,遂服金丹,而詠《大洞真經》。今補仙官爲太極左仙卿。有至志者也。非佛所能致,是其中寸定矣。此說與傅含真奉佛事亦同。

5-65

君曰:昔毛伯道、劉道恭、謝稚堅、張兆期,皆後漢時人也,學道在王屋山中,積四十餘年,共合神丹。毛伯道先服之而死,道恭服之又死,謝稚堅、張兆期見之如此,不敢服之,並捐山而歸去。後見伯道、道恭在山上,二人悲愕,遂就請道,與之茯苓持行方,服之,皆數百歲。今猶在山中,遊行五嶽。此人知神丹之得道。而不悟試在其中,故但陸仙耳,無復登天冀也。謝稚堅有三處出:一云與葛玄相隨,一云在鹿迹洞中,一即是此。未詳爲是一人,當同姓名耳。

5-66

君曰:晉初有真人郭聲子,在洛市中作卜師。時劉、石、張、臧四姓,並欲學道,常自歎云:「不遇明師。」明師出而己不覺,皆爲試不過,皆無所得也。常當慎此,有異不覺,便爲試不過也。人有學道之心,天網疏而不失,皆並試人。汝深思此意慎之也。

5-67

君曰:昔閭成子少好長生,好學道,四十餘年後入荊山中,積七十餘歲,爲荊山山神所試。成子謂是真人,拜而求道,而爲大蛇所噬,殆至於死。賴悟之速,而存太上、想七星以卻之,因而得免。後復爲邪鬼所惑,失其左目,遂不得道,而絕山中。子當慎此之試,恆存於師也。猶是成子用志不專,頗有邪心故也。

5-68

君曰:黃子陽者,魏人也,少知長生之妙,學道在博落山中,九十餘年,但食桃皮,飲石中黃水。後逢司馬季主,季主以導仙八方與之,遂以度世。此六國時魏,非漢後魏世也。

5-69

君曰:有劉奉林者,是周時人,學道在嵩高山,積四百年,三合神丹,爲邪物所敗。乃行徙入委羽之山,能閉炁三日不息,於今千餘年矣。猶未升仙,猶是試多不過,道數未足故也。此人但服黃蓮,以得不死耳。不能有所役使也。

5-70

君曰:昔高丘子,殷人也,亦好道,入六景山,積五百二十餘歲,但讀黃素道經,服餌術。後合鴻丹,以得陸仙,遊行五嶽二百餘年。後得金液,以升太清也,今爲中嶽真人。此說與《劍經》序亦略同。

諸法五條

5-71

君曰:爲道當令三關恒調,是〔積〕精固骨之道也。三關者,口爲心關,足爲地關,手爲人關,謂之三關。三關調則五藏安,五藏安則舉身無病。昔趙叔期學道在王屋山中,時時出民間。聞有能卜者在市閭中,叔期往見之,因語叔期曰:「欲入天門,調三關,存朱衣,正崑崙。」叔期知是神人,因拜叩頭,就請要訣。因以一卷書與之,是《胎精中記》。拜受此書,入山誦之,後合神丹而升天。此皆前事之徵者,汝當識此言。三關事與《黃庭》同,並有說而無法。

5-72

君曰:當存五神於體。五神者,謂兩手、兩足、頭是也。頭想恒青,兩手恒赤,兩足恒白者,則去仙近矣。昔徐季道學道在鵠鳴山中,亦時時出民間。忽見一人,著皮褲練褶,拄桃枝杖,逢季道,季道不覺之。數數非一,季道乃悟而拜謝之。因語季道曰:「欲學道者,當巾天青,詠大歷,𨀅14雙白,徊二赤,此五神之事也。」其語隱也。大歷,《三皇文》是也。此即太素五神事也,別有經法。

5-73

君曰:欲使心正,常以日出三丈,錯手著兩肩上,以日當心,心中間暖則心正矣。常能行之,佳。昔有姜伯真者,學道在猛山中,行道採藥,奄值仙人。仙人使平倚日中,其影偏。仙人曰:「子知仙道之貴,而篤志學之,而不知心不正之爲失。」因教之如此,後遂得道。定錄目許先生云「姜伯真之徒」,不知即此姜不。

5-74

君曰:常以夜半時,去枕平臥,握固放體,氣調而微者,身神具矣。如有不具,便速起燒香,平坐閉目,握固兩膝上,心存體神,使兩目中有白炁如雞子大在目前,則復故也。五日一行之。此即二十四神中事也。

5-75

君曰:食草木之藥,不知房中之法,及行炁導引,服藥無益也,終不得道。若至志感靈,所存必至者,亦不須草藥之益也。若但知行房中、導引、行炁,不知神丹之法,亦不得仙也。若得金汋神丹,不須其他術也,立便仙矣。若得《大洞真經》者,復不須金丹之道也,讀之萬過,畢,便仙也。房中之術,導引行氣,世自有經,不復一二說之。此謂徒服藥存修,而交接之事不絕,亦不得長生,非言都不爲者。若都不爲,止服藥,皆能得仙。經曰:「得道者皆隱穀蟲之法,而見三尸之術。」夫穀蟲死則三尸枯,三尸枯,自然落矣。殺穀蟲自有別方,得者秘之。此即《蘇傳》中初神丸方也。其餘雜法皆不及此也。

5-76

君曰:人生有骨錄,必有篤志,道使之然。若如青光先生、谷希子、南岳松子、長里先生、墨羽之徒,皆爲太極真人所友,或爲太上、天帝所念者,興雲駕龍以迎之,故不學道,而仙自來也。過此以下,皆須篤志也。案此諸人學道,皆有事跡,並經辛勤,而云不學自得,其義未了。墨羽應是墨翟,亦或是木羽也。

5-77

君曰:然則學道者有九患,皆人之大病。若審患病,則仙不遠也。患人有志無時,有時無友,有友無志,有志不遇其師,遇師不覺,覺師不勤,勤不守道,或志不固,固不能久,皆人之九患也。人少而好道,守固一心,水火不能懼其心,榮華不能惑其志,修真抱素,久則遇師,不患無也。如此則不須友而成,亦不須感而動也。此學仙之廣要言也,汝當思此。

5-78

君曰:夫喜怒損志,哀戚損性,榮華惑德,陰陽竭精,皆學道之大忌,仙法之所疾也。雖還精胎息,僅而補之,內虛已徹,猶非本真。莫若知而不爲,爲而不散。此仙之要道,生之本業也。

5-79

君曰:欲得延年,當洗面精心,日出二丈,正面向之,口吐死炁,鼻噏日精,須鼻得嚏便止,是爲炁通。亦以補精復胎,長生之方也。

5-80

君曰:食慎勿使多,多則生病。飽慎便臥,臥則心蕩,心蕩多失性。食多生病,生病則藥不行。欲學道者,慎此未服食時也。

5-81

君曰:式規之法,使人目明,久而徹視。常以甲子之旬,取東流清水,合真丹以洗目,日向清明平旦二七過,常行之佳。此事一出二十四神中,彼謂之「拂童」,而用庚午日中時也。

5-82

君曰:欲爲道者,目想日月,耳響師聲,口恆吐死氣、取生炁,體象五星,行恒如跚空,心存思長生,慎笑節語,常思其形,要道也。

5-83

君曰:七五之法,常當存之。五者在身,七者在經。

5-84

君曰:世有下土惡強之鬼,多作婦女,以惑試人。若有此者,便閉炁思天關之中衡輔之星,具身神,正顏色,定志意,熟視其規中珠子。 濁不明者,則鬼試也。知鬼試,則思七星在面前,亦可在頭上,以卻之。 若規中方明者,仙道人也。悟者便拜之,不悟爲試不過。 若遇邪而謂真人,亦是不過之例也。子慎之焉。邪正相亂,此最試之難者。

5-85

君曰:飲食不可卒斷,但當漸減之耳,十日令減一升,則半年便斷矣。斷穀自有方,世多有者,不復重說之。世人之食桃檔以補身,不知桃皮之勝也,桃皮別自有方。

5-86

君曰:斷穀入山,當煮食白石。昔白石子者,以石爲糧,故世號曰白石生。此至人也,今爲東府左仙卿。煮白石自有方也。白石之方,白石生所造也;又善《太素傳》。所謂白石有精,是爲白石生也。此方在世。

5-87

君曰:《太素傳》者,道書也。學此應奉太上老君、上清皇人。此皓然虛映景中之道,非仙之〔道〕也。老子所謂谷神是也。

5-88

君曰:王屋山,仙之別天,所謂陽臺是也。諸始得道者,皆詣陽臺,陽臺是清虛之宮也。欲入山者,此山難尚也。下生鮑濟之水,水中有石精,得而服之,可長生。此山在河內泌水縣,即濟水所出之源也。

5-89

君曰:《大洞》者,神州是也。神州別有三山,三山有七宮,七宮有七變,朝化爲金,日中化爲銀,暮化爲銅,夜化爲光,或化爲山,或化爲水,或化爲石,謂之七變。七變有七經,七經有二十一玉童隨此書,故曰《大洞真經》,讀之萬過便仙。此仙道之至經也。

5-90

君曰:閬野者,閬風之府是也。崑崙上有九府,是爲九宮,太極爲太宮也。諸仙人俱是九宮之官{遼}謂應作「僚」字。耳。至於真人,乃九宮之公卿大夫。仙官有上下,各有次秩。仙有左右府而有左右公、左右卿、左右大夫、左右御史也。明大洞爲仙卿,服金丹爲大夫,服眾芝爲御史。若得太極隱芝,服之便爲左右仙公及真人矣。

5-91

君曰:有尸解乃過者,乃有數種,並是仙之數也。尸解之仙,不得御華蓋,乘飛龍,登太極,遊九宮也。此謂自然得尸解爲地下主者之類耳,非云託化遁變之例也。

5-92

君曰:陽丹九轉,世人皆有此術,不復說之。此謂房中之事耳,陽丹或應作陰丹。

5-93

君曰:在人間學長生,唯當服藥。子不斷穀,則《大洞》未可得聞。斷穀之法,世自有方。

5-94

君曰:吾欲說仙之妙論,道之變化,子必秘之,慎識吾言也。當謂後二條事。

5-95

君曰:昔有郭崇子者,殷時人也,彭真人之弟子。嘗兄弟四人俱行,爲惡人所擊,傷其左臂,三弟大怒,欲取治之,崇子曰:「無用。」笑而各去。此人後仕宦,而崇子譽致之,數數非一,此人乃往謝之,而猶譽不止。其人曰:「我惡人也,不可以受君子之施。」乃自殺。後崇子得道,太極真人以爲有殺人之過,不得爲真人。此蓋爲善之過,尚招其弊,況爲惡乎?今時事亦多有類此者,故以爲戒。

5-96

范零子少好仙道,如此積年。後遇司馬季主,季主將入常山中,積七年,入石室,東北角有石{牖15},此作之葉反音,即是大甕也,或可是石牖。季主出行,則語之曰:「慎勿開此。」如此數數非一。零子忽發視,下見其家父母大小,近而不遠,乃悲思。季主來還,乃遣之歸,後復取之,復使守一銅櫃,又使勿發。零子復發之,如前見其家。季主遣之,遂不得道。此事乃入不可思議之境,然每當依此,觸類慎之。

5-97

積功滿千,雖有過,故得仙。功滿三百,而過不足相補者,子仙,功滿二百者,孫仙。子無過又無功德,藉先人功德,便得仙,所謂先人餘慶。其無志多過者,可得富貴,仙不可冀也。此一條功過之標格也,可不勉乎?

右《道授》卷訖此。

右一卷有長史書,又掾書。

服朮敘

6-1

服朮敘

紫微夫人此有椽書兩本,雖曰《朮敘》,其實多原大略極論,似乎不自書意也。紫微才豐情綺,動言富逸,牽引始末,恒超理外。其後所譬,深明黃赤之致矣。

夫晨齊浩元,洞冥幽始,八炁靡渾,靈關未理者,則獨坦觀於空漠,任天適以虛峙。於是淳音微唱,和風合起,二明鑒暉,霄翳無待也。擁萌肇於未剖,塞萬源於機上,含生反真,觸類藏初,爰可矧萬歲以爲夭,願嬰札而長和耳。何事體造靈神之冥鄉,心研殊方之假外哉。自形無得真之具,器無任真之用者,誠宜步天元之妙攝,推萬精以極妙,尋九緯以挺生,睹晨景之迥照。仰觀煙氣,則靈雲纏虛;俯眄六律,則八風扇威,太無發洞冥之嘯,圓曜有映空之暉。

於是紫霞靄秀,波激岳頹,浮煙籠〔蒙〕,清景遁飛,五行殺害,四節交擲,金土相親,水火結隙,林卉停偃,百川〔閉〕塞,洪電縱橫而呴沸,雷震東西而折裂。天屯見矣,化爲陽九之菑;地否閡矣,乃爲百六之會。亢悔(則)載窮於乾極,睹群龍玃示流血乎坤野。爾乃吉凶互衝,眾示災咎。履坦道者,將幽人貞吉;居肥遁者,亦無往不利。冒險巇也,行必輿尸,涉於東北,則喪朋而悔至,苟大川之不利,明坎井之沉零矣。此皆人失其真,物乖我和,遊竟萬端,神鬼用謀,容使天地無常,以百姓爲心。

於是太上真人泯萬流之鼓動,開冥津以悟賢,遂爾導達百變,攝生理具。居福德者常全、處危害者彫折,御六氣者定壽,服靈芝者神逸。奇方上術,演於清虛之奧;金簡玉札,撰於委羽之臺。窈窕神唱,真暉合離。歌其章,則控晨太微,用其道,則揚輪九陔。軒蓋於流霞之陣,眷眄於文昌之台。或爐轉丹砂之幽精,粉煉金碧之紫漿,琅玕鬱勃以流華,八瓊雲煥而飛揚。絳液迴波,龍胎隱鳴,虎沫鳳腦,雲琅玉霜,太極月醴,三環靈剛。若以刀圭奏矣,神羽翼張,乃披空同之上文,煒燁元始之室。瓊音琅書,發乎三玄之宮,寶紱紆三元之贈,蕊珮發丹林之房,上帝獻紫皞之重躍,太真錫流金之火鈴,神童啟轅,九鳳齊鳴,天籟駭虛,晨鍾零鏗,竦身抑旄,八景浮空,龍輿虎旂,遊扇八方。上造常陽之絕杪,下寢倒景之蘭堂。月妃參駟,日華照容,靈姬抱衾,香煙溢窗,顧眄而圓羅邁矣,何九萬之足稱哉!然後知高仙之道蓋上,尋靈之途微妙,服御之致合神,吉凶之用頓顯也。自非《無英公子黃老玉書》、《大洞真經》三十九章、《豁落七元》、《太上隱玄》者,莫有群偶於此術矣。復有體神精思,寶煉明堂,朝適六靈,使五藏生華,守閉元關,內存九真,三炁運液,而灌溉丹田,亦其次也。

夫丹誠而蔬礿者,亦奚用東鄰之太牢哉。乃可加以五雲、水桂、朮根、黃精、南燭、陽草、東石、空青、松柏脂實、巨勝、茯苓,並養生之具,將可以長年矣。吾又俱察草木16之勝負,有速益於己者,並未及朮勢之多驗乎。〔自〕頃以來,殺氣蔽天,惡煙弭景,邪魔橫起,百疾雜臻。或風寒關結,或流腫〔積〕屙,不期而禍湊,意外而病生者,比日而來集也。夫朮氣則式遏鬼津,吐煙則鎮折邪節。強內攝魂,益血生腦,逐惡致真,守精衛命。飡其餌,則靈柔四敷;榮輸輕盈;服其丸散,則百病瘳除,五藏含液,所以長遠視久而更明也。古人名之爲山精之〔卉〕,山姜之精。《太上導仙銘》曰:「子欲長生,當服山精。子欲輕翔,當服山姜。」此之謂也。

我非謂諸物皆當減朮爲益也。且朮氣之用,是今時所要,末世多疾,宜當服御耳。夫道雖內足,猶畏外事之禍;形有外充者,亦或中崩之弊。張單偏致,殆可鑒乎。朮〔一〕可以長生永壽,二可以卻萬魔之枉疾。我見山林隱逸,得服此道,千年八百,比肩於五岳矣。人多書煩,不能復一二記示之耳。今撰服朮數方,以悟密尚。若必信用,庶無橫暴之災。既及太平,則四炁含融,天緯薦生,災煙消滅,五毒匿形,二辰恒察,萬物自成。於是時任子所運而御,亦無復夭傾也。今所言朮,欲令有心取服,遏此災屙耳。

又頃者末學互相擾競,多用混成及黃書赤界之法,此誠有生和合、二象匹對之真要也。若以道交接,解脫網羅,推會六合,行諸節氣,卻災消患,結精寶胎,上使腦神不虧,下令三田充溢,進退得度而禍除,經緯相應而常康,敵人執轡而不失,六軍長驅而全反者,乃有其益,亦非仙家之盛事也。嗚呼,危哉!此雖相生之術,俱度之法,然有似騁冰車而涉乎炎州,泛火舟以浪於溺津矣。自非真正,亦失者萬萬。或違戾天文,譖害嫉妒,靈根鬱塞,否泰用隔,犯誓愆〔盟〕,得罪三官。或構怨連禍,王師傷敗,或坑降殺服,流血膏野。或馬力以竭,而求之不已,若遂深入北塞而不御者,亦必絕命於匈奴之刀劍乎!將身死於外,而家誅於內也,可不慎哉,可不慎哉!我見諸如此等,少有獲益。徒有求生之妄作,常歎息於生生矣。豈若守丹真於絳宮,朝元神於泥丸,保津液而不虧,閉幽術於命門,餌靈朮以頤生,漱華泉於清川,研玄妙之秘訣,誦太上之隱篇。於是高棲于峰岫,並金石而論年耶?諸侯安得而友,帝王不得而臣也。遠風塵之五濁,常清淨以期真,優哉悠哉,聊樂我云。案此後應有朮方相連,而二本並無,乃別有掾書。〔三〕方似即是此法。令撰取在第三卷中。

右一條,有掾書兩本,一黃箋、一碧箋。

眾靈教戒所言

方諸青童君告二條

6-2

方諸青童見告曰: 人爲道亦苦,不爲道亦苦。惟人自生至老,自老至病,護身至死,其苦無量;心惱積罪,生死不絕,其苦難說。況多不終其天年之老哉。爲道亦苦者,清淨存其真,守玄思其靈,尋師轗軻,履試數百,勤心不墮,用志堅審,亦苦之至也。視諸侯之位如過客,視金玉之寶如磚石,視紈綺如弊帛者,始可謂能問道耳。

6-3

方諸青童君曰: 人之爲道,能拔愛欲之根者,譬如掇懸珠,一一掇之,會有盡時;稍去外惡,會有盡時,盡則得道矣。又近喻牛負重行泥中,疲極不敢左右顧,趣欲離泥以蘇息。道士視情慾,甚於彼泥中,直心念道,可免眾苦,亦得道矣。謹案:上相都無降受事,唯有此二告及歌詩一首,恐未必是楊君親所瞻奉受記也。

6-4

西城王君告曰: 夫人離三惡道,得爲人難也。 既得爲人,去女爲男難也。 既得爲男,六情四體完具難也。 六情既具,得生中國難也。 既處中國,值有道父母國君難也。 既得值有道之君,生學道之家,有慈仁善心難也。 善心既發,信道德長生者難也。 既信道德長生,值太平壬辰之運爲難也,可不勖哉。 三惡道者,生不得作人,得作鳥獸蟲畜之三惡也。

6-5

太上問道人曰:「人命在幾日間?」 或對曰:「在數日之間。」太上曰:「子未能爲道。」 或對曰:「人命在飯食之間。」太上曰:「子去矣,未謂爲道。」 或對曰:「在呼吸之間。」太上曰:「善哉!可謂爲道者矣。吾昔聞此言,今以告子,子善學道,庶可免此呼吸。弟子雖去吾{教}謂應作「校」字,皆猶差懸也。千萬里,心存吾戒,必得道矣。研玉經寶書,必得仙也。處吾左側者,意在邪行,終不得道也。人之爲道,讀道經、行道事者,譬若食蜜,遍口皆甜,六腑皆美,而有餘味。能行如此者,得道矣。」上宰亦無降揚事,有此及服日月芒事耳。

太虛真人告三條

6-6

太虛真人南岳赤君告曰: 人有眾惡,而不自悔,頓止其心,罪來歸己,如川歸海,日成深廣耳。有惡知非,悔過從善,罪滅善積,亦得道也。夫人遇我以禍者,當以福往,是故福德之氣,恆生於此;害氣重殃,還在於彼,此學道之行也。

6-7

又告曰:惡人害賢,猶仰天而唾。唾不污天,還污己{刑}。凡刑字皆應作形。逆風揚塵,塵不污彼,還灌其身。道不可毀,禍必滅己。

6-8

太虛真人曰: 飯凡人百,不如飯一善人。飯善人千,不如飯一學道者。寒栖山林者,益當以爲意。赤君亦無復別授事。

6-9

紫元夫人告曰: 天下有五難: 貧窮惠施難也; 豪富學道難也; 制命不死難也; 得見《洞經》難也; 生值壬辰後聖世難也。 我昔問太上:「何緣得識宿命?」太上答曰:「道德無形,知之無益。要當守志行道,譬如磨鏡,垢去明存,即自見形。斷六情、守空淨,亦見道之真,亦知宿命矣。」又曰:念道、行道、信道,遂得信根,其福無量也。」

6-10

紫微夫人告曰: 爲道者,譬彼持火入冥室中,其冥即滅,而明獨存。學道存正,愚癡即滅,而正常存也。財色之於己也,譬彼小兒貪刀刃之蜜,其甜不足以美口,亦即有截舌之患。

6-11

玄清夫人告曰: 夫人係於妻子寶宅之患,甚於牢獄桎梏。牢獄桎梏,會有原赦,而妻子情慾,雖有虎口之禍,有此一異手寫本,無此十九字,恐是脫漏。己猶甘心投焉,其罪無赦。情累於人也,猶執炬火逆風行也,愚者不釋炬火,必燒手。貪慾恚怒,愚癡之毒,又闕此十五字,於辭有不應爾。貪、嗔、癡,所謂三毒。處人身中,不早以道除斯禍者,必有危殆。愚癡者,火燒手之謂也。爲道者猶木在水,尋流而行,亦不左觸岸,亦不右觸岸,不爲人所取,不爲鬼神所遮,又不腐敗,吾保其入海矣。人爲道,不爲穢慾所惑,不爲眾邪所誑,精進不疑,吾保其得道矣。

6-12

南極夫人曰: 人從愛生憂,憂生則有畏,無愛即無憂,無憂則無畏。昔有一人夜誦經甚悲,悲至意感,忽有懷歸之哀。太上真人忽作凡人,徑往問之:「子嘗彈琴耶?」答曰:「在家時嘗彈之。」真人曰:「絃緩何如?」答曰:「不鳴不悲。」又問:「弦急何如?」答曰:「聲絕而傷悲。」又問:「緩急得中如何?」答曰:「眾音和合,八音妙奏矣。」真人曰:「學道亦然,執心調適,亦如彈琴,道可得矣。」 愛慾之大者,莫大於色,其罪無外,其事無赦。賴其有一,若復有二,普天之民莫能爲道者也。夫學道者,行陰德莫大於施惠解救,志莫大於守身奉道,其福甚大,其生甚固矣。有人惡我者,我不納惡,惡自歸己,將禍而歸身中,猶{景}謂應作「影」字。響之隨形聲矣。

右眾靈教戒所言。

按此三男真、〔三〕女真並高真之尊貴者,降集甚希,恐此是諸降者敘說其事,猶如秋分日瑤臺四君吟耳,非必親受楊君也。

6-13

三見易遷,再云「可待」,「要乃起東山屋舍,且可〔籬〕護之耳」。問其故,未見答。問眾靈,云:「我或爾耶」,未詳此意,欲識之。此一條楊君自記,是論長史事。

乙丑年

八月九月閒八條

6-14

數遊心山澤,託景仙真者,靈氣將泯子之遠樂,山神將欣子之向化,是故百疾不能干,百邪不得犯。屢燒香左右者,令人魂魄正,而恒聞芳風之氣,久久乃覺之耳。覺之則入道,入道則得仙,得仙則成真。從前卷「有待歌詩」十篇接「戒」來至此,凡八紙,並更手界紙書。後截半行書字,即是楊書「〔靜〕睹天地」行。此前當並有楊續書,後人更寫別續之耳,所以前脫三十四字。楊所書今未知何事。

6-15

靜睹天地念飛仙,靜睹山川念飛仙,靜睹萬物念覆載慈心。常執心如此,得道也。人生者,如幻化耳,寄寓天地間少許時耳。若攝氣營神,苦辛注真,將得道久。道成,則同與天地共寓在太無中矣。若洞虛體無,則與太無共寄寓在寂寂中矣。能〔寂〕寂者,則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死生之根易解,久長之年易尋,尋之可得,解之可久。

6-16

夫可久於其道者,養生也;常可與久遊者,納氣也。氣全則生存,然後能養至;養至則合真,然後能久。登生氣之二域,望養全之寂寂,視萬物玄黃,盡假寄耳。豈可不勤之哉。氣全則辟鬼邪,養全則辟百害。入軍不逢甲兵,山行不觸虎兕,此之謂矣。

6-17

學道之心,常如憶朝食,未有不得之者也;惜氣常如惜面目,未有不全者也。然面目亦有毀壞者,猶氣亦有喪失。要人之所惜,常在於面目,慮有犯穢,次及四肢耳。若使惜氣常爲一身之先急,吾少見其枯悴矣。案此所云氣,蓋是房中精氣之氣,非呼吸之氣。

6-18

人隨俗要求華名,譬若燒香,眾人皆聞其芳,然不知薰以自燔,燔盡則氣滅,名立則身絕。是故高人哂而遠之,遂爲清淨。

6-19

生之爲物,譬日月天地,此四象正與生生爲對。失生則四象亦滅,非四象之滅,生滅之也。若使常生,則四象常存,非四象之常存,我能常生故也。常生亦能生於無景,何四象之足計哉!

6-20

災遘禍生,形壞氣亡,起何等事耶?似由多言而不守一,多端而期苟免耳。是以玄巢頹枝以墜落,百勝喪於一敗矣。惜乎通仙之才,安可爲豎子致弊也。豎子致弊,蓋爲膏肓之患不除,借取晉景公之夢。不爾,則是別有小兒事也。

南嶽夫人所言。

6-21

鴻鷺對南旅,以遐扇揚翮。在於十百之野,彼鳥自謂足矣。然鷃鳩歎其眇邈,大鵬哂鴻舉之{指}謂應作「咫」字。尺耳。苟安其安,而是非自足,故三鳥不相與議焉,何譏之乎?

紫微言。

書_6-14--6-21_者

右八條並楊書。

??年

六月八日夜三條

6-22

古之至人,獨秉靈一之符,玄覽委順之化,明坦途而合變,捫冥樞以齊物,故自然之表,則存之而不論;域領之內,則論之而不議矣。

6-23

昔玄風泯絕,埃氣彌氛,弘猶淪喪,澆偽滋起。馳驟之徒,替真於崖分之外;躁兢之群,饕利於形名之肆。擅智生流蕩之患,希求致矜伐之累,乖常適於所適,離至當於非當矣。名身孰親,道家良{𨮼17}。謂應作「箴」字。

6-24

履淹者守一之至戒,良可歎息。

六月八日夜,保命告許長史。

6-25--6-30_六條

6-25

知以無涯傷性,心以欲惡蕩真。豈若守根淨沖,栖研三神。所以彌貫萬物,而玄同鏡寂,泯然與泥丸爲一,而內外均福也。可示虎牙。

南嶽夫人言。

6-26

促催進散,不可令河上有事。散似是朮散。河上,水官也。

保命言。

6-27

不修道德,及學道無成,則肇功之徒不相逮也。自頃未見有日進之人矣。學志故自少也。七世之德,本鍾於學者。若不學,則非復所賴,故以爲戒。

6-28

徒攝上道而不勤者,故下鬼耳。下鬼謂下解主者鬼帥耳,不必是酆宮之鬼也。經中亦云如此。

6-29

在官無事,夷真內煉,紛錯不穢其聰明,爭兢不交於胸心者,此道士之在官也。

6-30

秀玄栖摽者,雖山河崩潰而不眄;志道存真者,雖寒熱飢渴猶不護。此一往之至也。精散八虛,魂遊萬途,或因風以投間,或挾魍以結屙,將一切撥之而勿〔取〕矣。昔之道,非今道也,靈覺苟殊,百隙其如予何?章聞之,亦足以檢撲矣。

書_6-22--6-30_者

右九條並楊書。

6-31

夫真者,都無情慾之感、男女之想也。若丹白存於胸中,則真感不應,靈女上尊不降矣。縱有得者,不過在於主者耳。陰氣之接,永不可以修至道也。吾昔常恨此,賴改之速耳。所以真道不可對求,要言不可偶聽也。有匹則不真,外併則真假,真假之跡,斷可見也。

書_6-31_者

此一條應是裴君言,某書。

6-32

哭者亦趣死之音,哀者乃朽骨之大患,恐吾子未悟之,相爲憂耳。極哀者,則淫氣相及,來子雖善於爾曹,當柰張者何?

定錄君所戒。

書_6-32_者

右一條楊書,後被割不盡。

6-33

穆惶恐言: 逢遇玄運,得聞宗告,每事將順,啟悟胸心,仁蔭纏綿,仰感罔極。至於始終之分,天然定理;樂生惡亡,人情常感。哭泣之哀,奔臨之制,內以敘情,外以順禮,賢庶所守,莫之虧也。穆內雖修道,外故俗徒,未能披褐山栖,帶索獨往,不得不敘順情禮,允帖內外,一旦違之,既恩情未忍,亦懼傷之者至矣。夫人之言,宛而附情,弘道長教,可謂遠矣。輒當奉遵告敕,使哀不至傷,哭不過慟,棲道任適,不敢有違,謹白。此是答右英書本。今闕所授事,非謂前中君所告趣死之音者,而亦應相關涉也。

書_6-33_者

右一條掾爲書。

丙寅年

正月十一日夜

7-1

體{}此一字後人益。標高運,味玄咀真。呼引景曜,凝靜六神。煥領八明,委順靈根。寶煉三度,養液和魂。假使衝風繁激,將不能伐我之正性也;絕飆勃藹,焉能迴己之清淳耶。爾乃空沖自吟,虛心待神,營攝百絕,栖澄至真,當使憂累靡干於玄宅,哀念莫擾於絳津也。淡泊眇觀,顧景共歡。於是至樂自棨零聞於兩耳,雲敖虛彈乎空軒也。口挹香風,眼接三雲,俯仰四運,日得成真,視盻所涯,皆已合神矣。夫真人之得真,每從是而獲耳。不真而強真,亦於此而顛蹷也。復使愆屙填籍,憂哀塞抱,經營常累,憑惜外道,和適群聽,求心俗老,忽發哀音之{兮冴},此作奚胡音,猶今小兒啼不止,謂爲咳呱也。長悼死沒以悲逝,必精滅神離,三魂隕炁,邪運空間,魄告魍魎,乘我虛陣,造遘百祟。何可握生道以奔於死房,陶靈風而踐於尸室,擲已吉象,投之凶穢乎。已聞高勝而故由豫,屢睹明科而未釋疑,遂羅污上章,使臭染隱書,四極擊鼓,三官尋矛,誓信云何而忘,太初於焉而遊,神虎奮爪,毒龍效牙,八方誠曠,{遏}謂應作「曷」字。處而逃。身謝之後,方悟清僚之可羨,言者之不虛矣。且哀聲亂真,干忤正炁,明君胡不常處福鄉。於此振衣而歸室乎。

正月十一日夜,安妃告。此一條是寅年正月,九華告楊君相譏誚之事,故南真後復有所論也。

書_7-1_者

楊書。

二月三十日夜

7-2

真人歸心於一正,道炁摽任於永信,心歸則正神和,信順則利貞兆,此自然之感對,初無假於兩際也。夫惑生是非,嫌遘疑似,潛滯於中,抱間心裏,外握察觀之炁,內有縕結之哂,遺初覺於建始,乖玄梯而密猜者,有如此徒,我見其敗,未見其立矣。蓋有懷而懼者,豈獨一人哉。

二月三十日夜,南嶽夫人告許長史,可以示同炁而墮惑者。此是授長史,今說喻楊君,勿疑九華之事也。楊書。

7-3--7-9_七條

7-3

故望洪濤之暨天,則知其不起乎污池之中矣。睹玄翰之汪濊,則知其不出乎章句之徒也。

紫微言。

7-4

眾藻集而龍章成,群聲會而雲韶諧,辛酸備則嘉味和耳。

中候夫人答。此二辭乃出《抱朴子·外篇·博喻》中,後復有此例,當是眾真借取以譬而用之,猶如所稱《周易》《毛詩》中語耳。

7-5

彼人何如梁伯鸞乎!

中候言。彼人當是指長史也。

7-6

梁氏德狹也。此子蕭條氣遠甚矣。夫垂蔭萬畝者,必出峻極之嶺,滔天振岑者,必發板桐之源,洪哉積陰德之賢,有似邠人也。

紫微答。邠即豳國,以比周大王也,自蔭以下,至板桐之源,亦是《博喻》中語,唯改「襄陵」作「振岑」。

7-7

彼愈北而聰明愈閉。

右英言。

7-8

聰者貴於理〔遺〕音於千載之外,而得興亡之迹矣。逸〔驎〕逍遙於太荒之〔表〕,故無羈絡之憂;靈羽振翅于玄圃之峰,以遺羅糸互之患。何其識吉凶哉!

保命仙人答。此復是《博喻》兩篇合爲今語,而改「機阱」作「羈落」,「靈鶻」作「靈羽」,「罩羅」作「羅絙」耳。

7-9

尋飛絕影之足,而不能騁逸於呂梁;淩波泳淵之屬,而不得陟峻而攀危。彼子誠可才異也,安能內攝哉。輔機者,欲仁人也。德欲茂矣,繁林蘙薈,則羽族雲萃,玄淵浩汗,則鱗群競赴。若其宅心者,眾將何事於近。

紫微言。

書_7-2--7-9_者

右八條楊書,又有掾寫。

7-10--7-11_二條

7-10

有道者皆當深研靈奧,棲心事外,但思味勤篤,糟粕餘物,亦足自了耳。

桐柏真人言。

7-11

夫清淨未若東山,養真未若幽林,栖形景而虛上,遠風塵之網纏,於是榮辱之羅,何足以羈至士耶。

書_7-10--7-11_者

右二條楊書。

7-12--7-13_二條

7-12

夫金玉山積,猶非我也,胠騑之簷往矣,猶非己也。榮冕之盛陳矣,猶非貴也。采艷之芬華矣,猶非真也。能消而蕩之,則淫吝之心亡也,鄙滯之門閉矣,尚真之覺漸也,{千}謂應作「阡」字。陌之情見矣。如其不爾,四者皆成內賊之害,外爲驩兜之患不去,吝之不散,無所復營措於其間矣,亦無事趣當爾也。

戒長史也。此三字本朱書,亦應是右英夫人言也。

7-13

爲道者實有勤苦,斯人也,可謂必得之矣。

書_7-12--7-13_者

右二條長史、掾書。

7-14--7-15_二條

7-14

夫學道者當得專道注真,情無散念,撥奢侈,保沖白,寂然如密有所睹,熙然如潛有所得,專專似臨深谷,戰戰如履於冰炭,始得道之門耳,猶未得道之室也。所謂爲難者學道也,所謂爲易者學道也。寂玄沉味,保和天真,注神栖靈,耽研六府,惜精閉牝,無視無聽,此道之易也。即是不能行此者,所以爲難,許侯研之哉。斧子瑩之哉!右右英所道,令疏。

7-15

彼君勤其事者,有獲福者多也。{墮}謂應作「隋」字。之者,禍敗積矣。

范帥言,不知道誰。應是鬼帥范疆矣。

書_7-14--7-15_者

右二條有掾書。

7-16--7-17_二條

7-16

昔因華氏累白書敬,靈道高邈,音饗冥絕,仰瞻九霄,注心罔墜,矜逮不遺,特蒙酬告。雲華斐暢,玉音粲發,誘導恂恂,啟悟丹至。披覽欣欣,五情悅懌。某志好有年,未獲{厶厶},缺失二字。別本作「剋遂」。恭黨幽晦,始睹天日。靈真{厶}此缺失一字,別本作「微」字,疑非。請,訓誨交湊,剋己補過,思釋鄙滯,夙興勤惕,悟寐自厲。庶幾積誠,卒獲微感。玄運既會,奉覲有期,{想}疑長此一字。良爲{厶厶}。缺失二字,別本作「延仰」。生染迷俗,沉溺塵昧,不達上真,謂道盡此。決欲習性以靜之,損{厶}缺失一字。四字朱書。以寶之,非爲色欲{厶}缺失一字。多,而患在難{厶}。缺失一字。至於水火之戒,冰炭之喻,朗然照豁,敬承清規,務損之又損之,{厶}謂應是以字。至於死灰也,歎覺悟之不早,恨知機之將晚,用火之言,其旨頗微,思之觸類,良追愧悚。

7-17

昔憑賴華氏,每輒獎勸,願其有成,得見陶冶,而耽味華競,蹈道不篤,恒欲與共清閒,使意盡言苦而已。趣向不同,密言難遇。然喁喁之懷,要欲獻其丹款矣。不審故可復有冀不?此二書長史答先因通華僑意,似酬前書。而又言「用火之言」,此授今闕。

書_7-16--7-17_者

右二條厶書。

7-18--7-19_二條

7-18

茅小君去〔歳〕五月中失日有言云:華僑漏泄天文,妄說虛無,乃今華家父子被考於水官。

7-19

華僑之失道,由華騎之佞亂,破壞其志。念華團、華西姑者,三官因之以試觀,試遂不過,僑於是得有死罪,故名簡早削奪,尋輸頭皮於水官也。可密尋彼家有此人名不,是誰者。此前並是酬問華氏事,不知是子年丑年耳。

六月十六日夜

7-20

許朝者,暴殺新野郡功曹張煥之,又枉煞求龍馬。此人皆看尋際會,比告訴水官,水官逼許斗,使還其丘墳,伺察家門當衰之子,欲以塞對解逼,示彼訟者耳。是斗亡月亡日其應至矣。君自受命,當能治滅萬鬼,羅制千神,且欲視君之用手耳。欲令無他者,宜以此日詣斗墓,叱攝煥等,制敕左官,使更求考代,震滅爭源也。可勿宣此,當言我假威於君矣,不知君宜往試攝滅之耳,滅鬼之跡,事中暫應爾。

六月十六日夜,小君授書此。此令楊君爲長史家攝遏冢訟也。許朝先爲南陽郡,故得殺新野人。而此三人事不出周魴誥先生中,當是四十三條限也。斗爲仙品,而猶被水官之逼者,是喪服中殃氣尚相關涉故也。

六月三十日夜七條

7-21

紙三百。酬鬼帥王延,近報錄書以杵宗會,有功。

7-22

油三斗。酬鬼帥傅晃,近與功曹使者,令勢威照鬼形,使不得暴。

7-23

青絹三十尺。酬鬼帥范疆,近執載百惡,滅訟散禍,有功。

7-24

銀叉三枚。酬鬼帥深衛,近防護疾者,招魂安神,使塚訟不行,有殊功。

7-25

右四條〔⿰貝危〕,以六月十三日小茅君假作玉斧之形,以夢告於虎牙,使令夫婦明輸此四種〔⿰貝危〕,以酬四帥之禽鬼者。何以不復憶此,可餘問。餘問,謂令與同勿忩忩耳,非使此四鬼帥。本亦道家之祭酒也,得下解法,受書爲鬼帥耳。

7-26

既有酬〔⿰貝危〕,後長爲己用心也,所以夢假於玉斧之形者,虎牙魂魄未得通接仙真故也。玉斧清淨藻潔,久齋濯魄,心近於仙,故假象以通夢也。通夢而猶不悟,可謂信之不篤,或悟而忘其〔⿰貝危〕,可謂篤而不思。

7-27

〔⿰貝危〕誓者,悉皆受命密交,慎不可令人知。外書云「我聞有命,不可以示人」乎。《毛詩·揚之水》篇云:「我聞有命,不可以告人。」當謂此也。

六月三十日夜,小君授書,密密示之。

7-28

《真司科》云:「有用力於百鬼,騁帥御於天威者,宜須此〔⿰貝危〕。地下主者,解下道之文官;地下鬼帥,解下道之武官。文解一百四十年一進,武解二百八十年一進。武解,一解之下者也。」夫心動於事慾,兼味於清正,華目以隨世,而畏死以希仙者,皆多作武解也。此武解之目,世中諸人多有相類。

六月二十三日夜二條

7-29

宜服五飲丸,去水注之氣,可急合。不但治疾而已,亦以住白而有氣色也。

六月二十三日夜,南嶽夫人告。長史素患淡飲,比來疾動,故有此告。五飲丸即是世中者耳。

7-30

精合五飲丸,當大得力,且可自靜息乎?

范安遠所言。

7-31--7-32_二條

7-31

語許長史:「無所憂,不煩此〔⿰貝危〕,可還之。」右保命君語許侯勿憂嗣伯之〔⿰貝危〕,且還之。

右右英夫人語。

7-32

小君曰:「我二人吏兵,恐宜〔⿰貝危〕謝,獻以體上之密寶。不爾,小子後不肯復爲爾用力也。許厚之徒也,許𤜤18子所賴在其弟,許牙所賴在其父,佳事不可忘也。惡事不可忘也。又爲寶密,關達機密,銀亦爲次寶也,其今多情彌精耳。後勿復數爾,勞損其神。」

右小茅君㖟所言。

七月二日夜二條

7-33

許賤者,戴石子之女也,爲仇家薛世等所殺。又世殺賤抱小兒阿寧。賤今在水官,與兒相隨,骸骨流漂,亦訟在三官,求對考今生人也。寧見殺時,頭先患瘡,瘡流面目。檢譜不見戴賤,當是婦人,不顯名也。

七月二日夜,小君授書。

7-34

其夕長史亦得{夢19}。此「夢」字也,真書多如此。

七月二十六日夜

7-35

死生之機,得失之會,蓋更切耳。何不遠存玄味,耽虛摽流乎。求之近應,應愈賒也。此亦入失之路耳。想體尚高韻,不細求之於毫末矣。

七月二十六日夜,紫微夫人授作。令與許長史。

書_7-18--7-35_者

右從「小茅君」來,凡十八條,楊書。

七月二十七日禺中三條

7-36

七月二十七日禺中,許主簿華侯當入靜中。爾時無復所有,爲防未然耳。

近不得以疾篤告者,我慎法之故,且世人知未病之困,必泄三官之禁,則累加漏身,增瘵絕疾。今何乃用憂之甚耶?名身誰親,蓋宜思之。

7-37

縱令以小代大,〔於〕父何如?大小俱來,於母何如?衰自己身,訟自家人耳。三官自有成事,憂惋亦無所解,自非齊達於內外者,將不得不懼悸。

7-38

今月六日,是赤孫絕日,先處事耳。今雖停放,無所復畏。然四帥逆已關之於都禁,至日爲能遣尸殺使者看望之,雖弗復慮矣。至日,父母將入靜中,靜中疾發,亦無苦也。我其日亦當視汝。

右三事小茅君說。

書_7-36--7-38_者

右三條厶書。

7-39--7-47_九條

7-39

八月六日,父母將赤子入靜燒香,北向陳乞於二君。爾時自當有所見,所見萬無所苦也。其日中時,當有前日碧衣介華褲人,來在靜前,立徘徊者,小君也,可就請乞也。

7-40

八月六日〔日〕中,當有一人著平上幘,多髭須長長爾。著紫皮褲褶,將黃娥來。此人是鬼帥王延也。延自爲人作益,爲將娥見人耳。娥其日或當被縛。華書吏其日當內井上,助主人耳。日中當來,須臾去也。故宜力上《風注塚訟章》於卻氣毒之來往也。三過如此,考者匿矣。夫散翳布考,皆因人之不陳,疾者懼焉,則精胎內戰。是故疚屙流發,非唯一身而已。今所以令上章者,亦以遏虎牙之盈縮耳。

范中候所道如此。范中候名邈,即是撰《南真傳》者。

7-41

許厚當謝〔⿰貝危〕南真夫人吏兵,告大章如此。

右小君。

7-42

以小代大,復請何爲?當啟太上,停之何如?

右小君。

7-43

牙亦爾耶,勿忩忩。演小子耳,許牙何豫乎?焉敢復相追爾。

7-44

娥與厚有水火之書,吾近承南真命,推縛盡執也。

7-45

小鬼頭不制服,豈足憂。亦許長史用心之所剋也。

右小君。

7-46

許厚自是其丈人所責,責亦至也。責不以家事往來之賓經意,意亦當得之也。云何每爾,此自家長之教忌,不豫我也。重謝斗,當必釋耳。范帥頃者以其不〔⿰貝危〕,乃欲不復豫事,我不聽之,今無爲也。

7-47

〔⿰貝危〕當一須疾愈送。

八月二十夜

7-48

斗恒渴而飲,不可飲;食多困,故而不可食。子婦不經心,亦不可不令知,死丈人之責耶?故宜以家事爲勤,爲爾不已。或能致之於丈人宇下受教耶。

八月二十夜,小君授書此,使示斧。

書_7-39--7-48_者

右十條楊書。

八月六日夜二條

7-49

許長史所使人,盜他家狗六頭,於長史灶下蒸煮,共食之。長史何以不檢校,使臭腥之氣,薰染肴飯?既食而步上道,亦已犯真人之星也。

7-50

有一白犬,俗家以許禱土地鬼神,云何令人盜烹之?土地神言許長史教之使爾,不言小人盜自爾也。密尋之,爾在宇下而不覺,恐方有此。此亦足以爲一病,宜慎。

八月六日夜,茅小君授以與許長史。

7-51--7-52_二條

7-51

亦宜有辭詣南嶽夫人,乞疾病得愈之意。又宜辭詣保命、定錄二君。辭旨當令如南嶽夫人。疾者自當告乞於玄師,不爾不差。

7-52

易遷昨來道此。

{別省}此二字題紙背。

書_7-49--7-52_者

右四條楊書。

7-53

男生許玉斧辭: 玉斧以尸濁肉人,受聖泯濟拔,每賜敕誡,實恩隆子孫。常仰銜靈澤,永賴天蔭。玉斧以駑鈍頑下,質性難訓,雖夙夜自厲,患於愆失。此夕夢悟,尋思此意,皆玉斧罪責,慚懼屏營,無地自厝。靈道高虛,肉人未達真法,唯執心守敬,脩行寶秘而已。或恐靈旨高遠,誡喻幾微,玉斧頑暗,不能該悟。如此之罪,日月臻積,違法犯誡,亦當千萬。神母仁宥,輒復原赦。故今日憂惶深重,肝膽破碎,唯{晢}謂應作「折」字。骨思愆,無補往過。連陳啟煩多,希請非所,兼以愧怖。玉斧歸誠乞誓,以今日更始,當洗濯心誠,盟於天地,靜守形骸,軌承訓誨。乞原父穆、兄虎牙小大罪考。玉斧不修,乞身自受責,原赦大小。若神母遂見哀〔愍〕,許玉斧思愆補過,舉家端等受恩,是永睹三光,受命更生。謹辭。此是虎牙病時,掾與南真辭也。

書_7-53_者

掾自書本。

八月二十四日二條

7-54

虎牙慎不可復履淹及見人之新淹者,三元驚喪,多喜殺人。

八月二十四日,南真告。

7-55

學道者常不能慎事,尚自致百屙,歸咎於神靈,當風臥濕,反責他於失覆,皆癡人也,安可以告玄妙哉。

保命告牙。

書_7-54--7-55_者

右二條有掾書。

7-56--7-57_二條

7-56

須臾自吟曰:「朝華煥晨井,九蓋傾青雲。前此珪璋庸,不識萬流椿。解落倏頃,寅客何必人。」或云是誡,誡則能改。

7-57

右英晚而言曰:「見形之子,守分業於儒墨;栖沈之客,步玄辭而詠虛。彼人自可晚曉耳。」

九月二十八日十二條

7-58

許伯兄弟復有心乎?恐皮耳。試復一悟,忌其微路耳。

九月二十八日,茅保命告。

7-59

可成與不,極此舉。

定錄君說此。

7-60

違內負心,三魂失真,真既錯散,魄乘其間。夫爲道者,當使內外鏡徹,宮商相應,靈感於中,神降於外,信不虛也。映昔亦如此,諸人陶其心,今已消也。夫須人陶而改者,故下通耳。所以勤勤,期不令在此,近亦粗具。

右小君言。

7-61

世事非所期,時運何足聞?有道自當見,中路莫不煩。吾欲因楊問,便自知,乃作此。

右清靈〔言〕。

7-62

有間於邪,而邪炁爲之踊也,非病也。

右安九華語。

7-63

念不宜多,多則正散,正散而求不病,猶開門以捍猛敵。

右紫微語。

7-64

治自當差,無苦。

保命君言。

7-65

何以至喪家?

保命君言。

7-66

欲服符飲水,使即愈,不欲者當與。

定錄君語。

7-67

尋自差。

保命君語。

7-68

多有所道,甚云云。覲當乙〻,第七無慮也。此一行楊君與長史書語耳。

7-69

戲言獪耳。許長史勿笑此。落廓不束,高下失常,定之勿疑。若不加意,勿單用此。慎示人,慎示人。

一句保命告長史。

書_7-56--7-69_者

右十四條厶書。

7-70--7-72_三條

7-70

衰年體羸,多爲風寒所乘,當深頤養,晏此無事,上味玄元棲守絳津,體寂至達,心研內觀,屏彼萬累,蕩濯他念,乃始近其門戶耳。若憂累多端,人事未省,雖復憩靈空洞,存心淡泊,纏綿亦弗能達也。漁陽田豫曰:「人以老馳車輪者,譬猶鍾鳴漏盡,而夜行不休,是罪人也。」以此喻老嗜好行來屑屑,與年少爲黨耳.若今能誓不復行者,則立愈矣。如其不爾,則疹與年階,可與心共議耶。田豫,字國讓,漁陽雍奴人。有幹略,爲并州刺史,遷衛尉。年老求遜位,與司馬宣王書曰:「年過七十,而以居位,譬猶鍾鳴漏盡,而夜行不休,是罪人也。」年八十二亡。引此語以動長史,令去官也。

7-71

藥四丸,日服一。

7-72

行來宜詳,前後已累言之矣。

書_7-70--7-72_者

右三條楊書。

7-73--7-74_二條

7-73

夢惡者,明旦當啟太上,一以正魂魄,二以〔折〕除不祥。

7-74

奉道之家,當精治靜舍。

書_7-73--7-74_者

右二條厶〔書〕。

7-75--7-77_及_8-1--8-11_十四條

7-75

禮,年七十懸車。懸車者,以年薄虞淵,如日之仄,體氣就損,神候方落,不可復勞形軀於風塵,役方寸於外物矣。許長史既至此時,始可隱逸耶?還親華陽之館,修乎黃老之業,北河之命方旌,遷擢之華亦顯,豈不快哉。今此疾方愈也,不足憂也。雖爾,慎接於紛紛之務,經緯人事之寒熱矣。於今乃未可動腳,動腳人當言爾畏鬼。北河之命,即易遷所聞竇氏之言,似有所擬者也。

7-76

此年六月,憂長史不佳,非重疾也。今年許家鬼注小起,雖爾,無可苦。保命及范中候已爲申陳之,右帥晨許肇亦深以爲意,無所憂也。去留之會,死生之事,三官秘禁,不宜外示。今所以道此者,蓋以{皮}謂應作「彼」字。人已聞至道於胸心也。且可官身,未宜去位,可去可罷,方更相示也。

右夜荀中候言此,故書以示。

7-77

人家有疾病、死喪、衰厄、光怪、夢悟、錢財滅耗,可以禳厭。唯應分解蒙訟墓注爲急。不能解釋,禍方未已。

右保命答許長史。

8-1

遊精罔象,誠不可信,然多勞多事,多念多端,所以損神喪真,擾競三關,遂當以此害明德也。故令許君之徒,含景內魄,若抑四者,研虛注靈,則仙可冀。

定錄告。

8-2

除治爾床席左右,令潔靜;理護衣被者,使有常人;常燒香,使泠然不雜也。南嶽上真當數看出內,便料理起居,可使草及木瓜耳。手自先有風患,是以今風氣之本至耳。多云針灸佳益,使人無憂。此易遷令告長史也,草及木瓜,當是理衣下人名也。

8-3

可迎黃民來出。民奴既欲來,又云:其月末左右,當小小疾患,迎來在此,則疾患除也。

8-4

當部分護靜屋以爲急,并欲得一室可棲息處。

8-5

今年欲取草,當爲民奴留之。草今年自有本命厄,非欲取也。令其乞符自保而帶之。

8-6

臥床後孤有懸風,可安北面下一{彰},謂應作「障」字。亦可以床著近北壁下,勿使虛懸。晨夕當心存拜靜,心存行道也。身既有疾,不能拜起,故令心存不替。

8-7

斧有霍亂疾,勿使冷食。此兒常不大宜住此,今自無他耳。

右易遷一夕再來,四更中獨來道此。先初來,又與保命俱。此似在縣下所授,令掾還山,使黃民歸家也。易遷即掾母,亡後得入易遷宮,因呼爲號。前所呼亦皆是也。

8-8

斧,學道如穿井,井愈深,而去土愈難運出。自當披其心,正其行,乃得見泉源耳。有人說中候言如此,可令知之。李中候名遵,即撰《茅三君傳》者。

8-9

人學道,譬如萬里行。比造所在,寒暑善惡,草木水土,無不經見也,亦試在其中也。頃數聞人道此,始乃悟之耳。

8-10

彼君念想殊多,{渠}謂應作「詎」字。能成遠志不?平昔時常多所恨,始悟人難作。而善不可失,云學道者除禍責此,審爾當勤。

右易遷夫人所道。

8-11

山嶽氣擾,則強禽號於林;川瀆結滯,則龍虯慘於澤,此自然象也。故豪盛微覺,將類獸告其駭浪;玄數纖兆,而號啕徵乎治亂矣。斯蓋山川之盈縮,非人事之吉凶。若墳附丘山,誠與汧岫等波;苟趣舍理乖,則吹萬之用不同也。

五月十四日

8-12

非靜順無以要謙,非虛棲無以冥會。是故死生之幾,吉人不復豫。苟思之無邪,不爲禍害。

五月十四日,右英夫人答{孔辭}。後人黵作「謝安」字。孔氏,孔默也,云似是孔嚴兄弟。長史父先爲嚴從兄坦前鋒都督,是討沈充時。既有因緣,故得此也。

8-13--8-16_四條

8-13

虎頃大號墓下事。

8-14

自未得和神靜形,俯頤幽精者,疾源或與年而積耶。若未能用交賒之途者,將奚促促於藥?

定錄仙人答孔求乞藥方。

8-15

想早葬兄,令注煙速消。雖不辦妨於生者,要欲得柩物,時寧三泉,使凶氣泯靜也。

8-16

小兒疾方,行當示。

五月十七日夜,保命仙君所言,答{厶}一字被剪除,疑猶是「孔」字。所問疾患者。

書_7-75--7-77_及_8-1--8-16_者

右從「禮年」來,凡十九條,並有掾書。

五月二十日夜

8-17

遵勤心香火,有情向藥,故有言消磨之愈疾,謂其將聞斯而請命耶?仙真並呼藥爲「消摩」,故稱《消摩經》也。誦之亦能消疾也。應南趨而北騁,既心口違矣。夫捐薺以茹荼,哂九成而悅北鄙者,「捐薺」至此,亦是《抱朴·博喻》中語。我知其無識和音之聽鑒也。當永爲吉人,爰及母奴。然所起是學而不思,浚井不渫,蓋肉人之小疵耳,無乃此也。今事結水禁,猶有可申。若許長史能於靜中若救之者,則一門全矣。亦是師主祭酒之宜請而爲德惠乎!

五月二十日夜,右英作與長史。劉遵祖善譚說,殷浩向庾亮稱之。後一會,談論殊不合,遂名之爲「羊叔子鶴」,於是失名。

七月七日夜二條

8-18

劉遵心故爲修耳,何不令其母服大遠志丸?

七月七日夜,紫微夫人告。

8-19

即啟「可得疏方不?」良久答言:「世間自有,可尋索密用。」保命君問紫微曰:「此方用牛黃、銀屑者非?若是者,小爲難合。」此即今大鎮心丸20也。先以水銀摩銀屑使消,故爲難合。紫微答,但頷頭。

書_8-17--8-19_者

右三條楊書。

8-20--8-23_四條

8-20

陸納兄弟,清真淳一,有姜伯子之風。知欲有遠志,欣然。其祖父有陰德,當慶流七世。知陸苟子自誓乞苦齋一年,欲受經,{卿自}此二字後人褷益,非真。更量之。劉遵乃有好心,早自知。

保命答許長史。陸納兄名始,並有德行。祖名英,仕吳,丹陽郡太守。苟子當是人小名,不詳是誰。納爲尚書令,太元二十年亡。

8-21

虞昭爲其{兄子}此二字後人黵易作「先人」字,本猶可識。事,文書牽連,身被攝繫。方未已,殆欲無理,賴其在世粗有功德,且其家福德強,章聞累疊,皆被上御。事已散,尋蒙追遣之,其病雖篤,無所憂。許侯爲之甚至,密相示。

保命答許長史。

8-22

庾道季身處陽官貴勢,不能順天用法,憒憒慢信,心形不同,自少及長,善功無一,積惡不改,其罪目已定。今臨命,方欲修德以自濟免,徒費千金之用,不亦晚乎。

保命答許長史。庾和,字道季,亮第二子也。幼有才辭文義,升平中爲丹陽尹,表除諸侯〔重役〕六十餘事,太和初爲領軍。如此行迹,不似爲惡,恐是聞戒修善,故得申遂。

8-23

郗回父無辜戮人數百口,取其財寶,殃考深重,{惋}謂應作「怨」字。主恒訟訴。天曹早已申對,回法應滅門,但其修德既重,一身免脫,子孫豈得全耶?回當保其天年,但仙道之事,去之遠矣。

太元真人答許長史。郗回父鑒,清儉有志行,不應殺掠如此。或是初過江時,擺併所致,不爾則在京時殺賊有濫也。鑒年七十餘乃終,即得爲酆宮職。

書_8-20--8-23_者

右從「陸納」來四條,有甲手寫。

八月十七日夜

8-24

平凝夷質,淵通妙靈,神造重絕,棲真攝生,太玄植簡,太素刊名,金庭內曜,玉華外瑩,朱軒四駕,嘯命眾精,騁龍玄州,飛雲浮冥,必能上友逸臺之公,下監御于太清矣。

八月十七日夜,紫微王夫人授,令因許長史示郗。

8-25--8-33_九條

8-25

希遐遠曜,冥響凝玄。蕭浪上韻,耽夢遁真。仰飛霄霧,俯散靈根。飛步四覺,內觀七緣者,則必有丹書秀簡,帝房之錄,玄聲八振,棲身五嶽。於是灌胎朝元,吐納六液,從容三道,誨此景福。上可以策軒空洞,下可以反華變黑矣。若形羈榮羅,鼓輪華園,乘波適物,鳴簪風塵,外有謀道之名,內有百憂來臻者,適足勞天年以騁思,終歸骸於三官耳。齋之不專,徒悟而無益,可謂意不盡言乎。

8-26

蓋行真炁,當吐三納四,乘七吞九。今吸之不足,躡之失序,神漏溯源,精亡胎擾,雖休糧日挹,而莫知道與年喪矣。欲階此渡也,其未接乎。夫索長生者多津,尋靈途者千百,何必用冰爐以盛火,趣償責於三官耶。

右中君言,因許長史示郗。

8-27

紫微夫人云:「郗若得道,乃當爲太清監也。若能聞要道而勤者,當至此格。若不專篤而守,迷行外舍道法者,則都失也。」紫微前語,與太元殊乖,而如此所云,當是迷不能勤乎要道,司命顯其終迹故也。

8-28

情不餘念者,道乃來耳。郗回猶未足以論至道耶?小君

8-29

郗綜婦丁淑英者,有救窮之陰德。又遇趙阜之厄而不言,內慈自中,玄感皇人,故令福逮於回,使好仙也。綜墓在東平,淑英今爲朱陵嬪,數遊三上,司命亦令聽政焉。此二人當是回之曾祖也,外書不顯。

8-30

郗瞿與薛春華,至垂心於門宗,初不以生人爲事,然訟者多,但不能咸制之耳。每見諫考訴者,甚勤至也。時節宜祠之耶?此二人郗家之福鬼。外書亦無此二人,不知是何親。

8-31

郗雄與閻屈女不相當,負石之役,于今未了。喜擊犯門宗,心常殺絕。此二人是郗家之禍鬼。郗{厶}黵除此名不可識。與殷武姬被考,以燒殺朱奢、李賤,以致災也。其無後,亦求代逮。又與高豐相扇,甚助馬頭之訟石公,未便可得佳,恐不止耳。亦何趣欺其婦耶?省來勤勤,試爲掩正之。亦無此諸人。

右保命答許長史。

8-32

小君說言: 郗鑒今在三官,爲劉季姜所訟,爭三德事。周馬頭在水官訟其婿,引理甚苦。郗朗、伊香之二人,今爲牙女子奇求此。

范帥昨受江羅辭。

8-33

郗相今爲大曹吏所逮,其婦〔刑〕嬰桃受事未了,方索代人於此家。

此自是旁聽小君之言語耳。不令書之,爲自疏識以示耳。此二十二字是楊君自記,與長史。

八月十九日夜二條

8-34

高齡反化晚,而祭酒弱,道氣不交,靈助無主。是以群邪纏玄,急行其禍,奚不宗生生乎?於我助之有緣,其婦言亦急,家事當須了之,非他得豫。

今六天之橫縱,而太平之微薄,靈不足以助順,適足以招群奸。所以神光披越,而邪乘正任矣。高齡之無德久矣,鬼訟之紛錯積矣。

8-35

許長史黃氏黵作「掾」字。將欲理之耶?若翻然奉張諱道者,我當與其一符,使服之,如此,必愈而{豁21}此「豁」字也。矣。不然往詣水官,所謂嗚呼哀哉!張諱即天師名也,楊不欲顯疏也。邪氣入體,鬼填胸次,其將迴惑於邪正,必不能奉正一於平氣耶?如此,吾治疾之方,殆不可得。正一平氣,即天師祭酒之化也。彼往,其子亦去何一身之永逝乎。

八月十九日夜,保命君密語許長史。

八月二十四日夜

8-36

冢訟尤甚,恐亦未已,齡曾鑿敗古人碑銘之文,以自顯焉。陰賊於鬼神,{弊}謂應作「蔽」字。善以自摽。訴者誠多事,以此爲首先。

八月二十四日夜,保命告。

8-37

欲取謝奉補期門郎,而今已有兼人,北帝故權停之耳。近差王允之兼行得代,奉若服朮酒,可未便恭命也。高耆亦可服朮,其家蒙訟亦爲紛紛,朮遏鬼炁,故必無他耳。

范中候言此。謝奉,字弘道,會稽人。仕至吳郡丹陽尹、吏部尚書,王允之,敦同堂弟王舒子,有智幹,爲南中郎將,江州〔剌史〕,遷衛將軍、會稽〔內史〕,封番禺侯。年四十亡,謚〔忠〕侯。高耆,即謂齡也。期門郎,酆都中官,而記中不見此職,惟有修門耳。

書_8-24--8-37_者

從「平凝」來,凡十四條,有掾寫。

六月二十三日

8-38

夫觀物適任,內順明靈,託性命於高真,委形氣於神攝者,亦克疆以永遐,迴秋齡以保真。今德匠既凝神杖信,澄心密靜,圓順廣敬,固天祐焉。然胤嗣不多,或時彫落,將猶靈關失緯,潛機未鎮耳。當今五氣滋曜,常朗文昌之房,三星結華,每煥璇衡之內,是以玄潤胎萌,遂其流根矣。

我案《九合內志文》曰:「竹者爲北機上精,受氣于玄軒之宿也。」所以圓虛內鮮,重陰含素,亦皆植根敷實,結繁眾多矣。公試可種竹於內,北宇之外,使美者遊其下焉。爾乃天感機神,大致繼嗣,孕既保全,誕亦壽考,微著之興,常守利貞。此玄人之秘規,行之者甚驗。

六月二十三日,中候夫人告公。孝武壬戌生,此應是辛酉年。而後又云「上相座動」,後以臨登極,乃是後午未年。此爲大懸。

8-39

靈草蔭玄方,仰感旋曜精。{洗洗}似草作「言」邊,應「詵詵」字,即《毛詩》「螽斯羽詵詵兮,宜爾子孫」之義也。繁茂萌,重德必克昌。

紫微夫人作。

8-40

福和者當有二子,盛德命世。「福和」似是李夫人賤時小名也,今《晉書》名俊容。二子即孝武並弟道子也。

同夜,中候告。

書_8-38--8-40_者

右三條楊書,又掾寫。

8-41

德匠既凝,玄範自天,安危之事,未宜問也。公傾注甚至,所以未相酬者,豫事難論耳。頃天氣激逸,陰景屢變,太白解體於二辰之中,愆勃於紫房之下,王者惡焉。天子有憂,上相座動。今聊作讖,密以相示:右此及讖有掾寫。在掾自記修事後,共紙。尋真綜迴文,令難解耳。今拘連相取,又別疏出之。其授之時,維當道其辭。楊君後自更錯義,皆是說晉代之事。並有明徵也。

相欺豈妙道要吾知之天秘能 有術金之萬尋師疾逆除惡子 自之制夷遂平世天命乘驅寶 奇龍者篡可悲真間世復思宜 神熙逆歷有數在茲基無不無 兵隆誰定帝紜室來之皇慎地 先卒兒必虧金紛異五亂德天 火數失期座當變見遠凶匠制 規三由匠足不慮憂危撥保封 寸莫其測源劉知向有明施者 三五瑞天之代隆換迭相運推 精氣神妙二參儀慎凡傳人賢

精氣神妙參二儀,慎傳凡人賢者施。封天制地無不宜,子能寶秘天知之。吾道要妙豈相〔欺〕,自有奇神先兵規。火寸三五天瑞之,隆代迭換運相推。明匠保德慎無〔師〕,驅惡除逆疾尋思。萬金之術龍之熙,隆數卒三失由兒。莫測其源劉向知,有凶撥亂皇復基。乘天命世遂平夷,制逆者誰必定期。匠不足慮憂遠危,五世之間真可悲。篡歷有數帝座虧,當見變異紛〔紜〕來。

金室在茲。枕麝香一具於頸間,辟水注之來,絕惡夢矣。常存三關,佳也。

右英告公。凡云「公」者,皆簡文帝爲相王時也。

書_8-41_者

右一條楊書。五字朱書。

8-42--8-45_四條

8-42

太元真人告許長史:此後非真說。 我嘗見南陽樂子長,淳朴之人,不師不受,順天任命,亦不知修生之方。行不犯惡,德合自然。雖不得延年度世,死登福堂,練神受氣,名賓帝錄,遂得補修門郎,位亞仙次。緣天資有分,亦由先世積德,流慶所陶。若使其粗知有攝生之理,兼得太上一言之訣,如此求道,無往不舉矣。夫人所以不盡年壽,中多夭遏,涉世者或遭刀兵之難,致榮祿不終,祚胤不長;志道之人,雖有一生之心,鑽求匪懈,徒復遭遇真文,耽玄精微,慕尚者眾,得升騰者稀。經非不妙,靈豈無感。愚愚相隨,安知修真之本,營神養性、鎮守之法。世人積小以來,形中傷犯者多,帝一不治,百神驚散,考試萬端,所謂荒城之內,荊棘生焉。無妙術以自導,修道以求仙,貪榮慕貴,多垂成而敗,皆由喪真犯氣。愚瞽罔昧,豈識此機耶?致奪年滅笄,萬事不成,以此求生,去生遠矣,虛自苦耳。太上有玄機之道,煥落七神枕中之要,此道微乎妙哉,初不傳於下挺愚俗之人。有此道者,帝一治於玄宮,萬神守備,與天同心。案訣謹而修之,登山越海,萬試不干。修仙升度,所欲從心。斯豈虛言耶?卿父子玄機邈世,理妙接真,故可榮神之仙才,而爲眾真所稱,非吾獨所稱舉,故當與卿同編仙錄,無復理外之嫌。亦已諮啟卿,故令知乃心。

8-43

受用金龍玉魚,此不可闕。所以爾者,詣太上前,昭靈亦當粗具。近所寫神虎符,意嫌不精,可更書爲善。

8-44

卿前所道相王事,頃面郗回,亦知有好心,但所得少耳,自當保其天年也。

8-45

見謝所作傳,未易功。乃能序述聖迹,賞解作奇,此是天發其心。昨亦已見司命君,大以爲佳,冥中自當報之有緣。其子孫若知醮靈岳,祈天真,降應必也,豈虛言哉!謝家一門,唐承之世,繁林蔚然,甚可欣也。安石先對所鍾如何?具如近面,不足宣。

真人西城王君答許侯。

書_8-42--8-45_者

右四條,別一手書。陸修靜後于東陽所得,不與諸跡同。辭事偽陋,不類真旨,疑是後人所作。樂子長非受《五符》者,唐承即《列紀》所云四十六丁亥之期。

協昌期三

北向執書-步五星之道-三八景二十四神

北向執書

9-1

經曰「行事時,北向執隱書而爲之」者,謂始學真妙,未涉微遠,不解星位之首向,不識玄斗之指建,故當北向執書以漸求之耳。若既解書意,識星轉之隨時,自宜隨斗所指,按而存步。如此,則無有常向,不爲皆向北也。夫一切北向,自爲始學者耳。恐此將可以意通,觸類不足復問邪。此答長史諮《飛步經》中北向執書意也。

步五星之道

9-2

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,以致五星降室,閉氣上綱,當先呼五星、星夫人名字。畢,乃越綱蹈星。謂始上綱,便頓住呼名字,呼名字畢,乃越綱蹈星耳。若每至星上,得復重心呼所至星處之名字,益其佳也。若其煩重難常,但可案舊而行耳。昔鬱沙公、北里子、長陵老人,皆案此法而得升天,不以煩難爲辭也,所謂治生者矣。商販之汲汲,豈憚險難哉?所期唯錢貨而已耳。若使求道者常如賈販之用心,亦有何不得仙耶?但惜初學者,皆言專心盡勤至,而後漸懈縱,有亦似車之將故而百節緩落,又似負重之牛造遠足蹇。夫學者之所患,而爲得者之所笑,皆如此輩事耳。苟能心研內鏡者,是爲感發乎神,將有靈人發子之蒙,攜辰景之輿矣。此答諮步五星法也。《經圖》唯言隨綱往還,又有一法云越綱蹈星。今即是訣此事也。獎戒之言,實爲切至。

9-3

五星圖,布常向南也。以太白位在西,歲星位在東,案而施之。所以爾者,五星隱伏,縱橫無常,不如北斗列象恒在。故一以定位於五方,不得隨星之所在也。此答諮施安五星圖也。經中無旨訣,所以宜問。

三八景二十四神

9-4

三八景二十四神,以次念之,亦可一時頓存三八,亦可平旦存上景,日中存中景,夜半存下景,在人意爲之也。若外身幽巖,屏絕人事,內念神關,攝真納氣,將可平旦頓存三八景,二時又各重存一景,益當佳也。但人間多事,此煩難常行耳。事不得常,爲益自薄。〔昔〕西城王君、桐柏上真皆案此道也。案《苞玄玉籙白簡青經》云:「不存二十四神,不知三八景名字者,不得爲太平民,亦不得爲後聖之臣。」此答諮《二十四神經》中修存之意,亦是秘訣。

書_9-1--9-4_者

右此四訣事,今有長史所寫本。不知此因楊諮何真,若非東卿,則紫微、南真也。

施行秘要

9-5--9-7_三條

9-5

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。長史寫本有題如此,此猶是眾真授說經中所可修用,還童反白諸要事,令長史施行之耳,非成事一卷經也。

《太素丹景經》曰:「一面之上,常欲得兩手摩拭之,使熱,高下隨形,皆使極匝,令人面有光澤,皺班不生。行之五年,色如少女,所謂山川〔行〕氣,常盈不沒。先當摩切兩掌令熱,然後以拭兩目。畢,又順手摩髮,{而}謂應作「如」字。理櫛之狀。兩臂亦更互以手摩之,使髮不白,脈不浮外。」

右一條出《丹景經》中卷。此經未出世,是下真品目。

9-6

《大洞真經·精景案摩篇》曰:「臥起當平炁正坐,先叉兩手,乃度以掩項後。因仰面視上,舉項,使項與兩手爭,爲之三四止。使人精和血通,風氣不入。能久行之,不死不病。畢,又屈動身體,申手四極,反張側掣,宣搖百關,爲之各三。此當口訣。此運動應有次第法用,故須口訣益,亦熊經鳥伸之術也。臥起,先以手巾若厚帛,拭項中四面及耳後,使圓匝熱溫溫然也。順髮摩項,若理櫛之無數也。良久,摩兩手,以治面目。久行之,使人目明而邪氣不干,形體不垢,{膩22}疑此應作「膩」字。生穢也。都畢,乃咽液二十過,以導內液。」

右一條出《大洞精景經》上卷。亦未出世,非三品目。

9-7

《消魔上靈經》曰:「若體中不寧,當反舌塞喉,漱津咽液亦無數。須臾,不寧之屙自即除也。當時亦當覺體中寬軟也。」

右一條出《消魔上靈敘》中。亦未出世,非三品目,應是《智慧》七卷中事。

授_9-5--9-7_者

右前三條不顯誰之所授。

9-8--9-9

9-8

《消魔經》上篇曰:「耳欲得數按抑其左右,亦令無數。令人聰徹,所謂營治城郭,名書皇籍。」

9-9

又曰:「鼻亦欲得按其左右,唯令數令人炁平,所謂灌溉中嶽,名書帝籙。」

出_9-8--9-9_者

右此二條法,方丈臺昭靈李夫人出用。此云《消魔》上篇,亦應同是前限。

9-10

《太上籙渟發華經》上案摩法:常以生氣時,咽液二七過,畢,按體所痛處,向王而祝曰:「左玄右玄,三神合真,左黃右黃,六華相當。風氣惡疫,伏匿四方,玉液流澤,上下宣通,內遣水火,外辟不祥,長生飛仙,身常體強。」畢,又咽液二七過。常如此則無疾,又當急按所痛處〔二〕十一過。

出_9-10_者

右一條滄浪雲林宮右英王夫人所出。《籙渟經》亦未出世,非三品目。

9-11--9-14

9-11

《丹字紫書三五順行經》曰:「坐常欲閉目內視,存見五藏腸胃。久行之,自得分明了了也。」此經中真品目。

9-12

《石景赤字經》曰:「常能以手掩口鼻,臨目微炁,久許時,手中生液,追以摩面目,常行之,使人體香。」此經非三品目。

9-13

《紫度炎光內視中方》曰:「常欲閉目而臥,安身微氣,使如臥狀,令傍人不覺也。乃內視,遠聽四方,令我耳目注萬里之外。久行之,亦自見萬里之外事,精心爲之,乃見百萬里之外事也。又,耳中亦恒聞金玉之音、絲竹之聲。此妙法也。四方者,總其言耳。當先起一方,而內注視聽。初爲之,實無仿彿,久久誠自入妙。」此經下真品目。

9-14

《太上天關三經》曰:「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兩眥,閉炁爲之。炁通輒止,吐而復始。恒行之,眼能洞觀。」此經下真品目,云《天關三圖》,疑闕「圖」字。

敕_9-11--9-14_者

右四條玄師所敕用。玄師即南真夫人。此四經並未出世。

耳目聰明法-寶神經

寶神經

9-15

清靈真人說《寶神經》:長史寫本亦題如此,此指是前一事之目耳,其後並眾真雜說。摽題有前後之異,猶是《真誥》之例。今人皆別呼《寶神經》,《寶神經》豈得下教耶!此唯是一片鈔耳。

夫注心道真,玄想靈人,冥冥者亦具監其意也。若外難未披,假詠兼存,實復未能迴西榆之年,還發玄童矣。苟耽玄篤也,志之勤也,縱令牙雕面皺,頂生素華者,我道能變之爲嬰,在須臾之間耳。但問志之何如爾,老少之學無所在也,吾往即其人也。說此諸事,皆是令告長史也。

求道要先令目清耳聰,爲事主也。且耳目是尋真之梯級,綜靈之門戶,得失繫之而立,存亡須之而〔辯〕也。今鈔徑相示,可施用也。此謂《寶神經》中要徑之事,故云「鈔徑」。

道曰:「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三九過,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權上,以手旋耳行三十過,摩唯令數,無時節也。畢,輒以手逆乘額上三九過,從眉中始,上行入髮際中,口傍咽液,多少無數也。如此常行,目自清明,一年,可夜書。亦可於人中密爲之,勿語其狀。」

「眉後小穴中爲上元六合之府,主化生眼暉,和瑩精光,長珠徹童,保煉目神,是真人坐起之上道,一名曰《真人常居內經》。真諺曰:『子欲夜書,當修常居矣。』真人所以能旁觀四達,使八霞照朗者,實常居之數明也。」

「目下權上是決明保室,歸嬰至道。以手旋耳行者,採明映之術也。旋於是,理開血散,皺兆不生,目華玄照,和精神盈矣。夫人之將老,鮮不先始於耳目也。又老形之兆,亦發始於目際之左右也。以手乘額上,內存赤子,日月雙明,上元歡喜。三九始眉,數畢乃止。此謂手朝三元,固腦堅髮之道也。頭四面以兩手乘之,順髮就結,唯令多也。於是頭血流散,風濕不凝。」

「都畢,以手按目四眥二九過,覺令見光分明,是檢眼神之道。久爲之,得見百靈。」凡修行此道及卷中諸雜事,並甚有節度,悉以別撰在《登眞隱訣》中。今不可備皆注釋。

「勤而行之,使手不離面乃佳。以成真人,猶不廢也。欲行此道,皆盟金爲誓,金之多少,在人盡誠而設耳,不徒爾苟行而已。真官曰:『欲聞《起居》,金爲盟書。』謂非其人而不傳授也。此道出《太上寶神經》中。此經初不下傳於世也。當來爲真人者,時有得者。反白之要,事盡於此。」盟信既定無科,謂受此宜用金環二雙。

9-16

紫微夫人喻書如左:紫微是承裴君說《寶神經》畢,仍復更接論《寶神》事如此,則裴所說亦同此夕。

夜臥覺,常更叩齒九通,咽液九過,畢,以手按鼻之邊左右上下數十過,微咒曰:「太上四明,九門發精,耳目玄徹,通真達靈。天中玄臺,流炁調平,驕女雲儀,眼童英明。華聰晃朗,百度眇清,保和上元,徘徊九城。五藏植根,耳目自生。天臺鬱素,柱梁不傾,七魄澡煉,三魂安寧。赤子攜景,輒與我並。有敢掩我耳目,太上當摧以流鈴,萬凶消滅,所願必成。日月守門,心藏五星,真皇所祝,群響敬聽。」

臥覺,輒按祝如此,勿失一臥也。真道雖成,如我輩故常行之也。但不復臥,自坐爲之耳。此《太上寶神經》中祝辭上道也。令人耳目聰明,強識豁朗,鼻中調平,不垂津洟,四響八徹,面有童顏,制魂錄魄,卻辟千魔,七孔分流,色如素華,真人起居之妙道也。所以名「起居」者,常行之故也。畢,又咽液九過,摩拭面目,令少熱以爲常,每欲數也。

書_9-15--9-16_者

興寧三年歲在乙丑,六月二十三日夜,喻書此。其夕,先共道諸人多有耳目不聰明者,欲啟乞此法。即夜有降者,即仍見喻也。此楊君自記也。長史年出六十,耳目欲損,故有諮請。楊不欲指斥,託云諸人耳。

慎行黃赤

9-17

又告云:「道士耳重者,行黃赤炁失節度也,不可不慎。」此蓋指戒長史也。

右一條清靈言。

櫛理頭髮

9-18

櫛頭理髮,欲得多過,通流血氣,散風濕也。數易櫛,更番用之也,亦可不須解髮也。

右一條紫微夫人言。

櫛髮呪

9-19

《太極綠經》曰:「理髮欲向王地,既櫛髮之始,而微祝曰:『泥丸玄華,保精長存。左爲隱月,右爲日根。六合清煉,百神受恩。』祝畢,咽液三過,能常行之,髮不落而日生。」

常數易櫛,櫛之取多而不使痛,亦可令侍者櫛取多也。於是血液不滯,髮根常堅。

右一條安九華所告,令施用。此二條皆駐白止落之事,亦是令答示長史也。

西王母寶生无死玉經

9-20

紫微夫人喻曰:「披華蓋之側,延和天真;入山澗之谷,填天山之源,則虛靈可見,萬鬼滅身,所謂仰和天真,俯按山源也。華蓋一名華庭也。天真是兩眉之間,眉之角也。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側,在鼻下小入谷中也。華庭在兩眉之下,是徹視之津梁。天真是引靈之上房。旦中暮恒咽液三九過,急以手三九陰按之以爲常,令致靈徹視、杜遏萬邪之道也。一日三過行耳。紫微夫人言:人有卒病垂死者,世中凡醫唯知針人中,不知針山源谷中,此太謬也。本注。從此注起,是楊接長史書也。按而祝曰:『開通天庭,使我長生,徹視萬里,魂魄返嬰,滅鬼卻魔,來致千靈。上升太上,與日合並,得補真人,列象玄名。』23楚莊公時,此即春秋時楚莊王也。市長宋來子恒洒掃一市,久時有一乞食公入市,經日乞,恒歌曰:『天庭發雙華,山源彰陰邪。清晨按天馬,來詣太真家。真人無那隱,又以滅百魔。』恒歌此乞食,一市人無解歌者,獨來子忽悟,疑是仙人,然故未解其歌耳。乃遂師此乞食公,棄官追逐。積十三年,此公遂授以中仙之道。來子今在中嶽。乞食公者,西嶽真人馮延壽也。周宣王時史官也。手爲天馬,鼻下爲山源。」

六月二十七日夜,喻書此。楊接書訖此。

內按三素雲

9-21

雲林王夫人曰:「仙真之道,以耳目爲主,淫色則目闇,廣憂則耳閉。此二病從中來而外奔也,非復有他矣。今令人聰明益易耳。但不爲之者,行之難。欲得上通徹映,旁觀鬼神,當洗心絕念,放棄流淫,所謂嚴其始矣。夜臥,先急閉目,東向,以手大指後掌,各左右按拭目就耳門,使兩掌俱交會於項中三九過,存目中當有紫青絳三色氣出目前,此是內按三素雲,以灌合童子也。陰祝曰:『眼童三雲,兩目真君。英明注精,開通清神。太玄云儀,靈〔蹻〕翩翩。保利雙〔關〕,啟徹九門。百節應響,朝液泥丸。身升玉宮,列爲上真。』凡四十八字。祝畢,咽液五十過。畢,乃開目以爲常。坐起可行之,不必夜也,要以生炁時。一年許,耳目便精明。久爲之,徹視千里,羅映神靈,聽於絕響者也。此亦真仙之高道,不但明目開耳而已。夫欲學道者,皆當不欲令人知見所聞,每事盡爾。太上宮中歌曰:『手把八雲氣,英明守二童。太真握明鏡,鑒合日月鋒。雲儀拂高闕,開括泥丸宮。萬響入百關,驕女坐玄房。愈行愈鮮盛,英靈自爾通。』此歌正言耳目之經也。我滄浪方丈仙人,常寶而爲也。此道出《太上四明玉經》中,傳行以青金爲誓,然後乃施行耳。」右此並是右英夫人受令告長史也。又用盟信,兼有青帛。令亦宜依准立格,乃得受傳耳。謂青〔帛〕可二十尺,金環二雙。此《四明玉經》,三品元目也。

拜靜室之效

9-22

閉炁拜靜,百鬼畏憚,功曹可見與語,謂久行之耳。

七月二日,南嶽夫人喻。

靜室行事-正一平炁經

南嶽夫人解正一平炁經

9-23

燒香時勿反顧,忤真炁,致邪應也。

9-24

入靜戶,先前使人通達上聞。

9-25

臨食上,勿道死事,洗澡時,常存六丁,令人所向如願。

南嶽夫人說櫛髮呪

9-26

理髮欲向王地。既櫛髮之初,而微咒曰:「泥丸玄華,保精長存。右爲隱月,左爲日根。六合清煉,百神受恩。」祝畢,咽液三過。此一條猶是安妃所說無異,但不知何者後耳。按以日月推,此則是後也。24

右四條南嶽夫人喻。

正一平炁經

9-27

《正一平經》曰:「閉氣拜靜,使百鬼畏憚,功曹使者龍虎君可見與語。」謂能精心久行之耳。泰清家有《正一平炁》。今此悉載拜靜眾事,必應是《泰清經》,恐脫「炁」字也。

9-28

又曰:「燒香時勿反顧,反顧則忤真炁,使致邪應也。」

9-29

又曰:「入靜戶,先前右足著前,後進左足,令與右足齊。畢,乃趍行如故,使人陳啟,通達上聞。」

9-30

又曰:「臨食上勿道死事,勿露食物,來眾邪炁。」

9-31

又曰:「數澡洗,每至甲子當沐。不爾,當以幾月旦,使人通靈。」

9-32

「浴不患數,患人不能耳。蕩煉尸臭,而真炁來入。」

右玄師所敕,使施用。右六條與前所說大同小異者,是受旨〔時〕略記。今更詳記寫此,并益後二條,以示長史也。

書_9-23--9-32_者

右十條並長史寫。

服仙藥事項

9-33

服仙藥,常向本命,服畢,勿道死喪凶事,犯胎傷神,徒服無益。

東卿司命君。此一條本在「受明堂玄真法」後。

書_9-33_者

右一條楊書。

沐浴除穢法

9-34

《太上九變十化易新經》曰:「若履淹穢及諸不靜處,當洗澡浴〔盥〕解形以除之。」

「其法用竹葉十兩,桃皮削取白四兩,以清水一斛二斗,於釜中煮之,令一沸出,適寒溫以浴形,即萬淹消除也。既以除淹,又辟濕痺瘡痒之疾。且竹虛素而內白,桃即卻邪而折穢,故用此二物,以消形中之滓濁也。天人下遊,既反,未曾不用此水以自蕩也。至於世間符水、祝漱外舍之近術,皆莫比於此方也。若浴者益佳,但不用此水以沐耳。煉尸之素漿,正宜以浴耳,真奇秘也。」下真品目有《九化十變》,疑此目是例言也。

紫微王夫人所敕用。

書_9-34_者

右一條長史寫。

上學隱朝之法

9-35_朝太素三元君

受洞訣25,施行太丹隱書,存三元洞房者,常月月朝太素三元君。以正月九日、二月八日、三月七日、四月六日、五月五日、六月四日、七月三日、八月二日、九月一日、十月十日、十一月十一日、十二月十二日夜,於寢靜之室,北向,六再拜訖,稽首跪曰:「謹啟太上大道高虛玉晨太素紫宮,八靈三元君,中央黃老無英白元太帝,五老高真上仙太極皇精三皇君,大洞三景弟子某:謹以吉日之夜,天關九開之間,上聞太上玉皇真君,乞得長生世上,壽無億年,時乘黃晨綠蓋龍轅,上詣紫庭,役使萬神,侍衛四明。」畢,勿令人知也。此一條掾寫。

右四朝太素三元君法,以吉日夜半時。

9-36_朝太上大道玉晨君

太上大道玉晨君,常以正月四日、二月八日、三月十五日、四月八日、五月九日、六月六日、七月七日、八月八日、九月九日、十月五日、十一月三日、十二月十二日,登玉霄琳房,四眄天下有志節遠游之心者。子至其日平旦、日出時,北向再拜。亦可於靜中也,自陳本懷所願。畢,因咽液三十六過。長史寫。

9-37_朝東海青童君

東海青童君,常以丁卯日,登方諸東華臺四望。子以此日,常可向日再拜,日出行之,可因此以服日精。又掾寫。

右紫虛元君所出。右此三事並上學隱朝之法。其經並不顯世,故南真出之,亦是令長史遵用也。

書_9-35--9-37_者

右三條有長史掾共書,同在一紙上。

察視日不眠-遇惡善夢

9-38

常以二月二日、三月三日、八月八日、九月九日、十月十日夜,於寢室存思洞中訣事,而獨處不眠者,吉也。其夕,衛經玉童玉女,將太極典禁真人,來於空中而察子也。是其夜常燒香精苦,有如所待者也。坐臥存思,或讀書念真,在意爲之,唯不可以其夕施他事,非求道之方耳。若兼慎於其日益善,匪唯守夜矣。受洞訣之始,常當修此好以爲意也。

9-39

數遇惡夢者,一曰魄妖,二曰心試,三曰尸賊。厭消之方也,若夢覺,以左手躡人中二七過,琢齒二七遍,微祝曰:「大洞真玄,張煉三魂,第一魂速守七魄,第二魂速守泥丸,第三魂受心節度,速啟太上三元君,向遇不祥之夢,是七魄遊尸,來協萬邪之源,急召桃康護命,上告帝君,五老、九真,皆守體門,黃〔闕〕神師、紫戶將軍,把鉞搖鈴,消滅惡津,反凶成吉,生死無緣。」畢,若又臥,必獲吉應,而造爲惡夢之氣,則受閉於三關之下也。三年之後,唯神感旨應,乃有夢也。夢皆如見將來之明審也。略無復惡占不祥之想矣。長史作「惡」字,皆「酉」下「心」,其義與「西」下「心」亦同,但謂西方金之心剛惡也。

9-40

若夜遇善夢,吉。應好夢而心中自以爲佳,則吉感也。臥覺,當摩目二七,叩齒二七遍,而微咒曰:「太上高精,三帝丹靈。絳宮明徹,吉感告情。三元柔魄,天皇授經。所向諧合,飛仙上清。常與玉真,俱會紫庭。」畢。此《太洞》秘訣,以傳於始涉津流者矣。右此三事亦是洞房太丹家事,真經亦未顯世。今世中經乃粗有其事,皆增損不同。

書_9-38--9-40_者

右三條有長史寫。

太上明堂玄真上經

明堂內經開心辟忘符

9-41

9-41符^[《金陵叢書(乙集)·真誥》中所載符與此道藏本大同小異。]

此符摹長史畫。

9-42

9-42符

此符摹掾畫。

已上符本朱畫。

9-43

明堂內經開心辟{妄}符,王君撰用。開日旦,向王朱書,再拜服之。祝曰:「五神開心,徹聽絕音,三魂攝精,盡守丹心,使我勿{妄},五藏遠尋。」拜畢,祝。祝畢,乃服。服畢,咽液五過,叩齒五通,勿令人見。兩「妄」字謂皆應作「忘」。若不用開日,以月旦、月十五日、二十七日、一月三服,一年便驗秘術也。右符及此三條,有長史、掾寫兩本。掾朱書。

明堂玄真經存服日月法

9-44

東卿司命曰:「先師王君,昔見授《太上明堂玄真上經》,清齋休糧,存日月在口中,晝存日,夜存月,令大如環。日赤色,有紫光九芒;月黃色,有白光十芒。存咽服光芒之液,常密行之無數。若不修存之時,令日月還住面明堂中,日居左,月居右,令二景與目童合炁相通也。此道以攝運生精,理和魂神,六丁奉侍,天兵衛護,此上真道也。《太上玄真經》,先盟而後行,行之,然後可聞玉佩金璫之道耳。季偉昔長齋三年,始誠竭單思,乃能得之。於是神光映身,然後受書耳。此玄真之道,要而不煩,吾常寶秘,藏之囊肘。故以相示有慎密者也。明堂玄真自有經,經亦少耳,大都口訣,正如此而行之。偉昔亦不得經,但按此而行,始乃得經耳。爾欲得,可就偉取。玉佩隱書,非偉所見耳。」

9-45

夜行及冥臥,心中恐者,存日月還入明堂中,須臾百邪自滅。山居恒爾,此爲佳。右此是說《玄真經》存之法,其大經在《茅傳》中。

書_9-43--9-45_者

右三條楊書。

太上消魔經存日象法

9-46

《太虛真人南嶽赤君內法》曰:「以月五日夜半時,存日象在心中,日從口入也。使照一心之內,與日共光相合會。畢,當覺心暖,霞暉映驗,良久,乃祝曰:『大明育精,內煉丹心,光暉合映,神真來尋。』畢,咽液九過。到十五日、二十五日、二十九日,復作如上。使人開明聰察,百關鮮徹,面有玉光,體有金澤。行之十五年,太一遣寶車來迎,上登太霄,行之務欲數,不必此數日作也。」

右一條出《太上消魔經》中。此經亦未出世。

書_9-46_者

右一條長史寫。

服日象月象法

9-47

東華真人服日月之象上法:

男服日象,女服月象,日一不廢,使人聰明朗徹,五藏生華,魂魄制煉,六府安和,長生不死之道。

{日2728}。此兩字是摹真本朱書。

右書日月象法,亦可圓書日也。

書_9-47_者

右一條楊書。

右此二法不審是何真所受。

大小方諸

9-48

漢孝明皇帝夢見神人,身長丈六,項生圓光,飛在殿前。欣然悅之。遍問朝廷,通人傅毅對曰:「臣聞天竺國有得道者,號曰佛,傳聞能飛行,身有白光,殆其神乎?」帝乃悟,即遣使者張騫、羽林郎秦景、博士王遵等十四人之大月氏國,採寫佛經《四十二章》,秘蘭臺石室第十四。即時起洛陽城西〔東〕門外道北立佛寺,又於南宮清涼臺作佛形像及鬼子母圖。帝感非常,先造壽陵,亦於殿上作佛象。是時國豐民安,遠夷慕化,願爲臣妾。佛像來中國,始自明帝時耳。此說粗與外書同,而長安中似久已有佛,裴君即是其事。且佛法乃興天竺、罽賓,而月氏無有,與此爲異。今既欲說小方諸奉佛,故先宜敘此也。按張騫非前漢者,或姓名同耳。傅毅字仲武,見《漢書》。秦景、王遵等不顯。此寺名白馬寺,明帝乃葬顯節陵,此云壽陵者,漢諸帝在位時,皆預造壽陵,猶今世人作壽塚,非陵名也。外書記亦云:遣侍中張堪,或云郎中張愔,並往天竺,寫致經象,并沙門來至。又恐今此說未必是真受,猶可楊君疏舊語耳。但真經誥中自亟有論及佛事也。

9-49

方諸正四方,故謂之方諸。一面長一千三百里,四面合五千二百里。上高九千丈,有長明太山、夜月高丘,各周迴四百里,小小山川如此間耳。但草木多茂蔚,而華實多蒨粲,饒不死草、甘泉水,所在有之,飲食者不死。青君宮在東華山上,方二百里中,盡天仙上真宮室也。金玉瓊瑤,雜爲棟宇。又有玄寒山,山上別爲外宮,宮室周二百里中。方諸東西面,又各有小方諸,去大方諸三千里,小方諸亦方,面各三百里,周迴一千二百里,亦各別有青君宮室。又特多中仙人及靈鳥靈獸輩。大方諸對會稽之東南,小看去會稽岸七萬里,東北看則有湯谷建木鄉,又去方諸十萬里。方諸是乙地,湯谷是甲地,則自寅至辰十萬里,方五隅七言之,邪角十四萬里,故去會稽七萬里也。

9-50

大方諸之西,小方諸上,多有奉佛道者。有浮圖,以金玉鏤之,或有高百丈者,數十{曾}謂應作「層」字。樓也。其上人盡孝順而不死,是食不死草所致也。皆服五星精,讀夏《歸藏》經,用之以飛行。按夏曰《連山》,殷曰《歸藏》,與此不同。依如三弟子,雖奉佛道,不作比丘形服,世人謂在〔家〕真菩薩耳。

9-51

大方諸之東,小方諸上,多奇靈寶物,有白玉酒金漿汧,青君畜積天寶之器物,盡在於此。亦多有仙人,食不死草,飲此酒漿,身作金玉色澤,常多吹九靈簫,以自娛樂。能吹簫者聞四十里。簫有三十孔,竹長二、三尺,九簫同唱,百獸抃舞,鳳凰數十來至和簫聲。

9-52

大方諸宮,青君常治處也。其上人皆天真高仙,太極公卿諸司命所在也。有服日月芒法,雖已得道爲真,猶故服之。霍山赤城亦爲司命之府,唯太元真人、南岳夫人在焉。李仲甫在西方,韓眾在南方,餘三十一司命皆在東華,青童爲太司命總統故也。楊君亦云東軫執事,不知當在第幾〔位〕耳。

智慧消魔經存日月法

9-53

直存心中有象,太如錢,在心中,赤色。又存日有九芒,從心中上出喉至齒間,而{芒}此字儳,非真。徊還胃中。如此良久,臨目{存}此字儳,非真。見心胃中分明,乃吐氣,嗽液三十九過止。一日三爲之,行之一年,疾病除,五年身有光彩,十八年必得道,行日中無影,辟百鬼千惡災氣。恒存日在心,月在泥丸中。夜服月華,如服日法,存月十芒白色,從腦中下入喉,芒亦不出齒間而迴入胃。

右此方諸真人法,出《大智慧經》上中篇,常能用之,保見太平。此即應是《消魔智慧》七篇之限也。

右南極夫人所告。

9-54

行此日在心、月在泥丸之道,謂省易可得旨,行無中廢絕者也。除身三尸,百疾千惡,煉魂制魄之道也。日月常照形中,則鬼無藏形。青君今故行之,吾則其人也。今以告子,子脫可密示有心者耳。行此道,亦不妨行寶書所服日月法也,兼行益善善也。仙人一日一夕行千事,初不覺勞,明勤道之至,生不可失矣。寶書日月,即謂紫文所用者。

右西城王君告。此並告楊君,令以示諸許也。

9-55

爲道當如射箭,箭直往不顧,乃能得造堋的。操志入山,唯往勿疑,乃獲至真。

玄清告。按南極西城玄清二高真,未當有餘降受,唯戒及詩各一條耳,不審此當是何時所喻。

書_9-48--9-55_者

右八條並楊書。

讀道德經

9-56

行此四道,按玉玄上法,一年便驚視聽,自可勤之,舉之無疑。中君此事失前紙,不知是何法也。

9-57

太極真人云:「讀《道德經》五千文萬遍,則雲駕來迎。萬遍畢未去者,一月二讀之耳,須雲駕至而去。」

書_9-56--9-57_者

右二條某書。

讀黃庭內景經

9-58

山世遠受孟先生法,暮臥,先讀《黃庭內景經》一過,乃眠,使人魂魄自制煉。恒行此二十一年,亦仙矣,是爲合萬過。夕得三四過乃佳。北嶽蔣夫人云:「讀此經,亦使人無病,是不死之道也。」此二十一年夕一過,不得萬遍,「一」恐應爲「七」,或爲「八」字。不爾,夕則二三過耳。

存五星法

9-59

存五星,當謹按八素,以王星爲始,存以生氣時。若不王星先出者,故宜不先存王也。至於視星入室任意耳。唯以勤感爲上耳。亦不必須都見星,然後速通也,視之亦審耳。

清靈君告。

9-60

存思要法,當覺目睹五星於方面,並乘芒而下行我,然後依王星下而存王星,但吞咽一芒。畢,又當鎮星下,又存鎮星。良久,總五星各一芒,使俱入口而咽之,如鎮星。星過數也。此一事異法,經中無此說。

9-61

若頓存五星,自當依常法,不心存對星下也。依此言,則後是單修法也。

六月一日夜,青靈真人言。

書_9-58--9-61_者

右四條楊書。「青」當爲「清」也。

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經

9-62

日中五帝字曰:「日魂珠景,昭韜綠映,迴霞赤童,玄炎飆象。」凡十六字,此是金闕聖君採服飛根之道,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,一名《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經》。

9-63

右英云:「珠圓會暉韜綠凝,日霞煥明,赤童秉靈,玄炎散光,飆象鬱清,此日之勢也,神之威也。」此說按紫文曰日魂事,義旨不正可領。

書_9-62--9-63_者

右二條厶書。

大洞真經

9-64

扶晨始暉生,紫雲映玄阿。煥洞圓光蔚,晃朗濯耀羅。眇眇靈景元,森灑空清華。九天館玉賓,金房〔唱〕霄歌。

右《大洞真經》中篇,今鈔數行。今《洞經》亦有此四句。

9-65

外國呼日爲「濯耀羅」,方諸真人呼日爲「圓羅曜」。夢見此濯耀羅者,日之應也。紫雲中人者,胎宮神也。玄真之道矣。日德蔭澤,長生之象,紫雲罔晨,魂魄安也。身康神寧,從此始矣。

9-66

辭四通已呈,意氣安和。此楊君自與長史書語耳。

9-67

右英疏《大洞真經》言,以釋夢濯耀羅之義也如別。此亦自語也。長史夢事不顯。

書_9-64--9-67_者

右四條楊書。

10-1

微誠因理感,積精洞幽真。斐斐乘雲綵,靈像憑紫煙。眇眇濯圓羅,佛佛駕飛輪。玄翰啟蒙昧,顧景恩自新。長史既開啟告,賦詩一篇。本注之,此即酬釋夢之旨也。

書_10-1_者

長史自書。

太素內景法

10-2

范幼沖,遼西人也。受胎化易形,今來在此,恆服三氣。三氣之法,存青炁、白氣、赤氣各如綖,從東方日下來,直入口中,挹之九十過,自飽便止。爲之十年,身中自有三色氣,遂得神仙。此高元君太素內景法。旦旦爲之,臨目施行,視日益佳。其法鮮而其事甚驗,許侯可爲之矣。范即是華陽中監也,事在[第四卷](。

書_10-2_者

右一條楊書。

服霧法

10-3

東海東華玉妃淳文期,授含真臺女真張微子服霧之法。常以平旦,於寢靜之中,坐臥任己,先閉目內視,仿佛使如見五藏。凡真書及古書作「髣髴」字,皆作「徬佛」字,此則是「髣髴」也。此字已下至「也」字,並朱書。畢,〔咽〕口呼出氣二十四過,臨目爲之,使目見五色之氣,相纏繞在面上鬱然,〔咽〕入口內此五色氣五十過。畢,咽液六十過。畢,乃微咒曰:『太霞發暉,靈霧四遷。結氣琬屈,五色洞天。神煙含啟,金石華真。藹鬱紫空,煉形保全。出景藏幽,五靈化分。合明扇虛,時乘六雲。和攝我身,上升九天。』畢,又叩齒七通,咽液七過,乃開目,事訖。此道神妙,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術者。久行之,常乘雲務而遊也。

書_10-3_者

右一條楊書,又掾寫。

守玄白之道

10-4

守玄白之道,常旦旦坐臥任意,存泥丸中有黑氣,存心中有白氣,存臍中有黃氣。三氣俱生,如雲氣覆身,因變成火,火又繞身,身通洞徹,內外如一。旦行,至向中乃止。於是服氣一百二十。都畢,道正如此,使人長生不死,辟卻萬害。尤禁六畜肉、五辛之味。當別寢處靜思,尤忌房室,房室即死。

10-5

初存出氣如小豆,漸大衝天,三炁纏煙繞身,共同成一混,忽生火在三煙之內,又合景以煉一身。一身之裏,五藏照徹,此亦要道也。

書_10-4--10-5_者

右二條有掾寫,并右三事在論華陽[第四卷](中,今又重鈔,可修事出此耳。其本文猶在彼卷。

北帝符

10-6

太極真人敕酆臺北帝{使告三}此三字被後人黵,不可復識。官制神滅鬼靈符,盛以重紫之囊,{係之頭上,入穢淹脕也}。此九字又被青黵,乃不可都識,而非今所書字。衛符有三天直使者二人,凶鬼萬邪,有干佩符者即死。此下複有十字,亦被黵,不可複識。男女各佩一,已別題之。

10-7

小君今書此符,相與佩之,在《玉馬經》上,一名《北帝書》。七元符中有一符無題,相傳言是此符。而《玉馬經》世未嘗見,不敢爲定。

三黃色以畫符法

10-8

一雄黃。二雌黃。三鉛黃。

右三黃華,先投朱砂一,熟研之于器中;次投雄黃,熟研之;次投雌黃,熟研之;次投鉛黃,合研之,良久成也。以膠清合研之。言一者,以意爲之一分之品量多少也。此是諭作三黃色以畫符法,真符多用此。

書_10-6--10-8_者

右三條楊書。

合初神丸

10-9

合藥當令精,不精者不自咎,反責方之不驗,若是人,可謂咎乎?可使鈔方合耳。可用昌蒲五兩,所以用十兩末,知道門戶之人耳。可用茱萸根皮二兩,紫雲芝英三兩。

〔周〕君口訣。此是論合初神丸事,[其方在《蘇傳》中](,即周紫陽所撰,故受此訣,是告長史也。

書_10-9_者

右一條厶書

服朮法

10-10

成治朮29一斛,清水潔洗令盛。訖,乃細搗爲屑,以清水二斛合煮令爛,以絹囊盛,絞取汁,置銅器中,湯上蒸之。內白蜜一斗,大乾棗去核,熟細搗,令皮肉和會。取一斗,又內朮蜜之中,絞令相得如餔狀,日食如彈丸三四枚。一時百病除,二時萬害不傷,三時面有光澤,四時耳目聰明,三年顏如女子,神仙不死。

又法:成朮一斛,水盛洗,洗乃乾,干乃細搗爲屑;大棗四斗,去核乃搗,令和合。清酒五斗,會於銅器中。煎攪使成餌狀,日服如李子三丸,百病不能傷,而面如童子,而耐寒凍。

又法:朮散五斤,伏苓煮三沸,搗取散五斤。右二物合和,更搗三千杵,盛以密器。旦服五合,百災百毒百疫不能犯,面童而壯健,久服,能飛越峰谷,耳聰目明矣。此三方有掾寫,似是紫微夫人所授,繼《朮敘》後者。

煉麻腴法:清水三斛,麻腴一斛,薤白二斤,合三物會煎之。以木蓋蓋上,勿令腴煙散出。取一斛止,內酒中服之,亦可單服。此一方有長史寫,乃別出《四蕊丹方》中,而世之方本,又加蔥白二斤。

白翳散

10-11

太極真人遺帶散,白粉服一刀圭,當暴心痛如刺。三日欲飲,飲既足一斛,氣乃絕,絕即是死也。既斂,失尸所在,但餘衣在耳。是爲白日解帶之仙。若知藥名者,不復心痛,但飲足一斛,仍絕也。既絕已,自覺所遺尸者在地也。臨時自有玉女、玉童,以青軿輿共來載之也。欲停者,當心痛三日,節與飲耳。其方亦可舉家用,雲霞衣九兩是其首。此一條不知出何處,事即應是白翳散也,世未見方。

右一條厶書。

10-12--10-27_十六條

10-12

齋者不宜雜,不齋者而相混,並未體正道,後宜改之。

10-13

上道之高,《神虎經》是也,自非傳授者,皆不得。令其見所寫之紙也。此又一未體矣。

10-14

南真云:「寫《神虎》文不精,則萬物不爲己用心,將徒勞耳。得紙更留心謹寫、燒香,先者寫上書,當恒燒香文之左右,亦初不能令專,使煙清恒也。」

10-15

精誠務在匪懈,求道唯取於不倦耳。此又近於替乎!

10-16

夫得道者常恨於不早聞受,失道者常恨於不精勤。何謂精耶?專篤其事也。何謂勤耶?恭繕其業也。既加之以檢慎,守之以取感者,則去真近矣。爾其營之,勿忘也。此前五條並似止告楊君。

10-17

受書則師,乃恥之耶?真心既有不盡,獲考者非一人。子往師蘇林守一,當先齋受戒,能得此度世,幾未可量也。

10-18

九華真妃言:「守五斗內一,是真一之上也,皆地真人法也。」

10-19

上黨王真、京兆孟君、司馬季主,皆先按於此道而始矣。

10-20

魯女生、邯鄲張君,今皆在中嶽及華山,正守此一,亦可得漸階上道而進,復爲不難也。五斗內一,涓子內法。昔所授於峨嵋臺中,本其外守一、玄一之屬,莫有逮其蹤者也。

小君言。五斗真一,即今《蘇傳》中分至日所存用者是也。

10-21

中君曰:「良勤不休,吾當與其流珠真,此亦中真之上道也。」流珠亦九宮家事,其經未出世。此前五條並似令告牙也。又云:「性躁暴者,一身之賊病;〔心閑逸者,〕求道之堅梯也。遂之者真去,改之者道來。每事觸類,皆當柔遲,而盡精潔之理,如此幾乎道者也。」此語似令告掾。

10-22

小茅君云:「丹砂、雄黃、雌黃,家家皆有之,至於無一人合藥者也,皆如傳國璽印,父傳子,子傳孫耳。好道而不專,疲志而不固,華名鍾於胸心,榮味交於外視,萬萬皆是也。適足疲我三官之司矣。」此語似令告牙。

10-23

可令許斧數沐浴,濯其水疾之氣也,消其積考之瘕也,亦致真之階。

右紫陽真人言。

10-24

沐浴不數,魄之性也。違魄返真,是〔鍊〕其濁穢,自亡矣。

右紫微夫人言。

10-25

上道法,衣巾不假人,不同器皿者,車服床寢不共之也。所以遏穢垢之津路,防其邪風之往來耳。

10-26

此甚易行,而更以爲難,所爲信道不篤,欲飛反沉者也。

10-27

心遘何必言哉,其自當知所爲。此三條以令告長史。

右南岳夫人語。

書_10-12--10-27_者

右十六條並楊書,又雜掾寫。

遏邪臥床室法

10-28

人臥床當令高,高則地氣不及,鬼吹不干,鬼炁之侵人,常依地而逆上耳。高謂三尺已上也。

10-29

人臥室宇,當令潔盛,盛則受靈氣,不盛則受故氣。故氣之亂人室宇者,所爲不成,所作不立。一身亦爾,當數洗沐澡潔,不爾無冀。「盛」字是淨義,中國本無「淨」字,故作「盛」也。諸經中通如此。

遏邪祝法

10-30

勿道學道,道學道,鬼犯人,〔事〕亦不立,使人病,是體未真故。青童亦云「一言、一事泄,減一筭」,如此可不慎之。此三條本在《酆宮記》中。楊書,又掾書。

《大洞真經·高上內章》「遏邪大祝上法」曰: 「每當經危險之路、鬼廟之間、意中諸有疑難之處,心將有微忌,敕所經履者,乃當先反舌內向,咽液三過。畢,以左手第二、第三指躡兩鼻孔下人中之本,鼻中隔孔之內際也,三十六過,即手急按,勿舉指計數也。鼻中隔之際,名曰山源。山源者,一名鬼井,一名神池,一名邪根,一名魂臺也。躡畢,因叩齒七通。畢,又進手心以掩鼻。於是臨目,乃微祝曰:『朱鳥淩天,神威內張。山源四鎮,鬼井逃亡。神池吐氣,邪根伏藏。魂臺四明,瓊房玲瑯。玉真巍峨,坐鎮明堂。手暉紫霞,頭建神光。執詠洞經,三十九章。中有辟邪龍虎,截岳斬堽,猛獸奔牛,銜刀吞鑲。揭山攫天,神雀毒龍,六領吐火,啖鬼之王。電豬雷父,掣星流橫,梟磕駁灼,逆風橫行。天〔獸〕羅陳,皆在我傍。吐火萬丈,以除不祥。群精啟道,封落山鄉。千神百靈,併手叩顙。澤尉捧〔爐〕,爲我燒香。所在所經,萬神奉迎。』畢,又叩齒三通,乃開目,除去左手。

「手按山源,則鬼〔井〕閉門。手薄神池,則邪根散分。手臨魂臺,則玉真守關。於是感激靈根,天獸來衛,千精震伏,莫干我炁。此自然之理,使忽爾而然也。」

「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,真邪之通府,不真者所以生邪氣,爲真者所以遏萬邪。在我運攝之耳,故吉凶兆焉。」

「明堂中亦一身之文池,死生之形宅。存其神,可以眇乎內觀;廢其道,所以致乎朽爛。故由我御順其術,而死生悔吝定焉。」

右一條出《大洞真經·高上首章》。此一條不審誰㖟,有長史寫。此經亦未出世也。

北帝斬鬼

10-31

夜行常當琢齒,亦無正限數也。煞鬼、邪鬼,常畏琢齒聲,是故不得犯人也。若兼以漱液,祝說益善。

10-32

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宮門名,則百鬼不敢爲害。欲臥時,常先向北,祝之三過,微其音也。祝曰:「吾是太上弟子,下統六天,六天之宮,是吾所部。不但所部,乃太上之所主。吾知六天門名,是故長生。敢有犯者,太上斬汝形。第一宮名紂絕陰天宮,以次東行,第二宮名泰煞諒事宗天宮,第三宮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,第四宮名恬照罪炁天宮,第五宮名宗靈七非天宮,第六宮名敢司連宛屢天宮。」止,乃琢齒六下,乃臥,辟諸鬼邪之氣。如此凡三過也。此二法出《酆都記》,今鈔相隨。

10-33

北帝煞鬼之法:

先叩齒三十六下,乃祝曰: 「天蓬天蓬,九元煞童。五丁都司,高刁北公。七政八靈,太上浩凶。長顱巨獸,手把帝鍾。素梟三晨,嚴駕夔龍。威劍神王,斬邪滅蹤。紫氣乘天,丹霞赫衝。吞魔食鬼,橫身飲風。蒼舌綠齒,四目老翁。天丁力士,威南禦凶。天騶激戾,威北銜鋒。三十萬兵,衛我九重。辟尸千里,去卻不祥。敢有小鬼,欲來見狀。攫天大斧,斬鬼五形。炎帝裂血,北斗燃骨。四明破骸,天猷滅類。神刀一下,萬鬼自潰。」

畢,四言輒一琢齒,以爲節也。若冥夜白日得祝,爲恒祝也。鬼有三被此祝者,眼〔睛〕〔盲〕爛,而身即死矣。

10-34

此上神祝,皆斬鬼之司名,北帝秘其道。若世人得此法,恒能行之,便不死之道也。男女大小,皆可行之。

10-35

此所謂北帝之神祝,煞鬼之良法,鬼三被此法,皆自死矣。常亦畏聞此言矣。因病行此,立愈。叩齒當臨目,存見五藏{厶},此中一字,楊本穿壞不可識。掾亦仍闕無。具五神,自然存也。酆都中祕此祝法,今密及之耳,不可泄非有道者,共秘之乎!

書_10-31--10-35_者

右五條楊書,又掾寫楊書,北帝祝是口㖟時書,極多儳黵改易。

卻風痺惡夢法

10-36

風病之所生,生於丘墳陰濕、三泉壅滯,是故地官以水氣相激,多作風痺。風痺之重者,舉體不授,輕者半身,〔或〕失手足也。若常夢在東北及西北,經接故居,或見靈床處所者,正欲與塚相接耳。墓之東北爲徵,絕命,西北爲九戹,此皆冢訟之凶地。若見亡者於其間,〔蓋〕其驗也。

若每遇此夢者,臥覺,當正向上三琢齒,而祝之曰:「太元上玄,九都紫天,理魂護命,高素真人。我佩上法,受教太玄。長生久視,神飛體仙,塚墓永安,鬼訟塞姦。魂魄和悅,惡氣不煙。遊魅罔象,敢干我神。北帝呵制,收氣入淵。得籙上皇,謹奏玉晨。」如此者再祝,祝又三叩齒,則不復夢冢墓及家死鬼也。此北帝祕祝也。有心好事者,皆可行之。若經常得惡夢不祥者,皆可按此法。於是鬼氣滅也,邪鬼散形也。此應令以受長史也。但許姓羽音,今云東北「徵,絕命」,是爲不同。又九戹之名,墓書無法。

北帝曲折經法

10-37

手臂不授者,沉風毒氣在脈中,結附痺骨,使之然耳。宜針灸,針灸則愈。又宜按北帝曲折之祝,若行之百過,疾亦消除也。先以一手徐徐按摩臂,良久,畢,乃臨目內視,咽液三過,叩齒三通,正心微祝曰:「太上四玄,五華六庭,三魂七魄,天關地精,神符榮衛,天胎上明,四肢百神,九節萬靈,受錄玉晨,刊書玉城,玉女侍身,玉童護命,永齊二景,飛仙上清,長與日月,年俱後傾,超騰昇仙,得整太平。流風結屙,注鬼五飛,魍魎冢氣,陰氣相徊,陵我四肢,干我盛衰。太上天丁,龍虎曜威。斬鬼不祥,風邪即摧。考注匿訟,百毒隱非。使我復常,日月同暉。考注見犯,北辰收摧,如有干試,干明上威。」畢。此亦以告長史也。長史極多惡夢,恒有塚注炁,又患飲癖及兩手不理,故每授諸法,并針灸在後。若弟子有心者,按摩疾處,皆用此法,但不復令臨目內視、咽液啄齒耳。

10-38

昔唐覽者,居林慮山中,爲鬼所擊,舉身不授,似如綿囊。有道人教按摩此法,皆即除也。此北帝曲折之法,諸疾有曲折者,用此法皆佳。不但風痺不授而已也。唐覽,無別所出,不知何世人也。

10-39

酆都北帝有此數法,亦參於高仙家用也。又有《曲折經》,藏著西明公處。周文王爲酆都西明公也。

10-40

鄭子真,則康成之孫也,今在陽濯山。昔初學時,正患兩腳不授積年。其晚用針灸,兼行曲折祝法,百日都除。鄭玄唯有一兒,爲賊所害,有遺腹子名小同耳。既不入山,又復不病腳。此子真又非谷口者。進退乖異,莫辯質據。唐覽今在華山,得虹丹法,合服,得不死。前來至此,並應是保命告。

針灸卻風屙法

10-41

十三過針,三過灸,無不愈,左手勝右手也。少陽左肘手脈,脈內纏,故宜十三過針,乃得理內脈入少陽也。灸氣得溫浮,上臂血得風痺,故宜三過灸,乃得補定流津,使筋屬不滯也。灸手幽關,及風絃并五津,凡三處急要也。當待佳日,我自別相示也,保不使爾失此手也。

右中候夫人言。手幽關、風絃、五津,凡三處,《偃側圖》及諸灸經並無此穴名。

10-42

夫風考之行也,皆因衰氣之間隙耳。體有虧縮,故病來侵之也。若今差愈,誠能省周旋之役者,必風屙除也。今當爲攝制冢注之氣。爾既小佳,亦可上塚訟章,我當爲關奏之也。於是注氣絕矣。

昔鄧雲山停當得道,頓兩手不授。吾使人語之,令灸風徊、曲津兩處耳。六七日間,便得作五禽按摩也。若針力訖,當語所灸處。又心存行道,亦與身行之無異也。昔趙公成兩腳曳不能起,旦夕常心存拜太上,如此三十年,太上真人賜公成流明檀桓散一劑,即能起行,後遂得道,今在鵠鳴山下。夫存拜及心行道之時,皆燒香左右,如欲行事狀也。此謂「內研太玄,心行靈業,棲息三宮,偃逸神府」者矣。

右保命言。風徊、曲津兩處,灸經亦無此穴。《塚訟章》不見有異本。鄧雲山、趙公成,並無別顯出也。

消魔上祕祝法

10-43

夜臥覺,存日象在疾手中,握之,使日光赤芒從臂中逆至肘腋間,良久,日芒忽變成火燒臂,使臂內外通匝洞徹,良久,畢。乃陰祝曰:「四明上元,日月氣分。流光煥曜,灌液凝魂。神光散景,蕩穢煉煙。洞徹風氣,百邪燔然。使得長生,四肢完全。注害考鬼,收付北辰。」畢,存思良久,放身自忘。

右保命說此,云案《消魔上祕》祝法。此經未出世。若猶是《智慧》七卷限者,未審小君亦安得見之。

書_10-36--10-43_者

右八條並掾書寫。

墓事

10-44

昨具以墓事請問荀侯,荀侯云:「極陰積冱,久經墳塋,遂使地官激注,塚靈沉滯,風邪之興,恒繼此而作。然衝氣欲散,作考漸歇,鎮塞之宜,未爲急也。不如通婦墓之井,以潤乎易遷之途,救渴惠乎路人,陰惠流於四衢,植棠棣於龍川,散松楊以固標,此其所利耶!」荀侯即應是荀中侯也。此即長史婦亡後所告。

10-45

范幼沖,漢時尚書郎,{厶}缺失一字。解地理,乃以冢宅爲意。魏末,得來在此童初中。其言云:「我今墓有青龍秉氣,上玄辟非,玄武延軀,虎嘯八垂,殆神仙之丘窟,鍊形之所歸,乃上吉冢也。」其言如此。此猶是前所服三氣之范監也。四靈雖同墓法,而形相莫辯。又以朱鳥爲上玄,亦所未詳也。

10-46

積善憇德,慈心在物,兼修長存之方,洞守形中之寶者。雖有此墓,爲以示始終之觀耳。至於神全得會,熙鏡玄開,亦何時永爲朽物,不復生出耶?此墓之人,斯可謂應運矣。此並論長史婦所葬墓事。

辛玄子所言。辛玄子事在[第五卷](中。

右三條楊書。

10-47

青龍秉氣 上玄辟非 玄武延軀 虎嘯八垂

夫欲建吉塚之法,去塊後正取九步九尺,名曰「上玄辟非」,華蓋宮王氣神趙子都、冢墓百忌害氣之神,盡來屬之。能制五土之精,轉禍爲福。侯王之塚,招搖欲隱,起九尺以石,方圓三尺,題其文,埋之土三尺也。世間愚人,徒復千條萬章,誰能明吉凶四相哉!辟非之下,塚墓由此而成,亦由此而敗。非神非聖,難可明也。必能審此術,子孫無復冢墓之患。能知墳墓之法,千禁萬忌,一皆厭之,必反凶爲吉。能得此法,永爲吉冢,不足宣也。此一紙異手書青紙。依如此法,亦爲可解。其九步九尺,而不云十步三尺者,是九尺入冢裏,正取中心爲數也。但辟非應是朱鳥,而云塚後,若徵家甲向,朱鳥在西南,羽家庾向,朱鳥在東北,所不論耳。

-疑僞

10-48

員三尺,題其文曰:「天帝告土下冢中王氣、五方諸神、趙公明等,某國公侯甲乙,年如干歲,生值清真之氣,死歸神宮,翳身冥鄉,潛寧沖虛。辟斥諸禁忌,不得妄爲害氣。當令子孫昌熾,文詠九功,武備七德,世世貴王,與天地無窮。一如土下九天律令。」員三尺,猶是方員。方員之法,六邊皆等,如印形也,趙公明今《千二百官儀》乃以爲溫鬼之名。九功十德,事出《左傳》。

夫施用此法,慎不可令人知。若云冢墓王相刑害諸不足者,一以填文厭之,無不厭伏,反凶爲吉。罒30。行下被割,餘一字如此。當是此字後行又被剪,語則未盡也。從「員三尺」來別一紙,復是異人跡,不與前同,而俱書青紙,色理亦小殊。疑此並寫非真。前范監既有此言,恐後人因以造法耳。

上清真人馮延壽口訣

10-49

上清真人馮延壽口訣:前云是楚市乞人西岳真人馮延壽。西岳之號,自不妨上清之目也。此後凡十四事,雖未見真書,類其事旨,不乖真法。故別撰錄,附於卷末。

夫學生之道,當先治病,不使體有虛邪及血少腦減、津液穢滯也。不先治病,雖服食行炁,無益於身。昔有道士王仲甫者,少乃有意,好事神仙,恒吸引二景飡霞之法。四十餘年,都不覺益。其子亦服之,足一十八年,白日升天。後南嶽真人忽降仲甫而教之云:「子所以不得升度者,以子身有大病,腦宮虧減,筋液不注,靈津未溢。雖復接景飡霞,故未爲身益。」仲甫遂因服藥治病,兼修其事。又一十八年,亦白日升天。今在玄州,受書爲中嶽真人,領九玄之司,于今在也。此說殊切事要,仲甫父子無餘別顯也。

修眞先治病-慎交接漏泄

10-50

夫學生之〔人〕,必夷心養神,服食治病,使腦宮填滿,玄精不傾,然後可以存神服霞,呼吸二景耳。若數行交接,漏泄施寫者,則氣穢神亡,精靈枯竭。雖復玄挺玉籙,金書太極者,將亦不可解於非生乎。在昔,先師常誡於斯事,云:「學生之人,一接則傾一年之藥勢,二接則傾二年之藥勢,過三以往,則所傾之藥,都亡于身矣。」是以真仙之士,常慎於此,以爲生生之大忌。此事彌會眾經之旨。

10-51

夫學道,唯欲默然養神,閉氣使極,吐氣使微。又不得言語大呼喚,令人神氣勞損。如此以學,皆非養生也。

凡存神光,行真仙之事者,又不得以衣服借人,亦不服非己之物。諸是巾褐履屐之具,皆使鮮盛。三魂七魄,或栖其中,亦爲五神之炁忌污沾故也。

又八節之日,皆當齋盛謀諸善事,以營于道之方也。慎不可以其日忿爭喜怒,及行威刑,皆天人大忌,爲重罪也。

右三條亦與經事相符。

10-52

凡研味至道及讀誦神經者,十言、二十言中,輒當一二過舐唇咽液,百言、五十言中,輒兩三過叩齒,以會神靈,充和血氣,使靈液凝滿。帝一欣宅。所謂沖氣不勞,啟血不泄也。此別一法經中,未見其事也。

10-53

學生之法,不可泣淚及多唾泄。此皆爲損液漏津,使喉腦大竭。是以真人、道士,常吐納咽味,以和六液。

10-54

凡甲寅、庚申之日,是尸鬼競亂、精神躁穢之日也。不可與夫妻同席及言語面會,當清齋不寢,警備其日,遣諸可欲。

10-55

凡五卯之日,常當齋入室,東向心拜,存神念炁,期感神明,亦適意所陳。恆如此者,玉女降侍。此三條與經語亦互相同者也。

太上祝生隱朝胎元之道

10-56

常以本命之日,向其方面,叩齒三通,心存再拜,而微咒曰: 「太一鎮生,三炁合真,室胎上景,母玄父元,生我五藏,攝我精神,下灌玉液,上朝泥丸,夕煉七魄,朝和三魂,右命玉華,左嘯金晨。命我神仙,役靈使神,常保利津,飛行十天。」祝畢,又心拜四方,叩齒三通,咽液三過。此名爲太上祝生隱朝胎元之道,常能行之,令魂魄保守,長生神仙。未見此經法。

朝靜室例

10-57

凡入室燒香,皆當對席心拜,叩齒陰祝,隨意所陳。唯使精專,必獲靈感。此亦朝靜之例也。

帝君煉形拘魂制魄之道

10-58

凡人常存思識己之形,極使仿佛對在我前,使面上恒有日月之光,洞照一形,使日在左,月在右,去面前令九寸。存畢,乃琢齒三通,微祝曰: 「元胎上真,雙景二玄,右抱七魄,左拘三魂,令我神明,與形常存。」祝畢,又叩齒三七過,咽液七過,此名爲帝君煉形拘魂制魄之道,使人精明神仙,長生不死。若不得祝者,亦可單存之耳。《道授》乃有識形,而未見此祝法。

太靈真人檢制魂魄法

10-59

又學道之士,當先檢制魂魄,消滅尸鬼,常以月晦、朔之日,庚申、甲寅之日,當清齋入室,沐浴塵埃,正席而坐,得不眠者益善。以真朱筆點左目眥下,以雄黃筆點右鼻下,令小半入谷裏也。點畢,先叩齒三通,微祝曰: 「上景飛纏,朱黃散煙。炁攝虛邪,尸穢沉泯。和魂煉魄,合體大神。令我不死,萬壽永全。聰明徹視,長享利津。」祝畢,又琢齒三通,咽液三過,並右手第二指躡右鼻孔下,左手第二指躡左目下,各七過,當盡陰案之,勿舉手也。於是都畢。按此二處是七魄遊尸之門戶,鉞精賊邪之津梁矣。故受朱黃之精,塞尸鬼之路,引二景之薰,遏淫亂之炁也。此太極上法,常能行之,則魂魄和柔,尸穢散絕,長生神仙,通炁徹視。行之三年,色念都泯矣。此頗似太靈真人法,可兼修用之。

上清叩齒咽液法

10-60

凡上清叩齒咽液法,皆各有方,先後有次,不得亂雜,使真靈混錯也。

10-61

夫叩齒以命神,咽炁以和真,納和因六液,以運入制神,須鳴鼓而行列矣。

10-62

凡存修上法,禮祝之時,皆先叩齒,上下相叩,勿左右也。一呼一吸,令得三叩爲善。須禮祝畢,更又叩齒,乃得咽諸炁液耳。此名爲呼神和真,以求升仙者也。吾屢見偽俗之人,或誤定經文,先後雜亂,無有次緒,用以爲益,良可悲也。此亦同《五神經》中意旨。

右本卷訖此。

養性禁忌口訣

養性禁忌口訣:復有此諸條,亦未見真書,而似是二許抄事。皆仙人條用小訣,有助於施行,故並撰錄。

10-63

黃仙君口訣:服食藥物,不欲食蒜及石榴子,豬肝、犬頭肉至忌,都絕爲上。道士自不可食豬、犬肉而交房中,令藥力不行。又計食一斤,損笄百日,子其慎之。此彭祖弟子撰傳者。

10-64

青牛道士口訣:暮臥,存日在額上,月在臍上。辟千鬼萬邪,致玉女來降,萬禍伏走,祕驗。即封君達也,出《神仙傳》、《五岳序》。

10-65

沈羲口訣:服神藥,勿向北方,大忌。亥、子日,不可唾,亡精失氣,減損年命,藥勢如土。沈出《神仙傳》。

10-66

呂恭口訣:入山之日,未至山百步,先卻行百步,反足乃登山,山精不犯人,眾邪伏走,百毒藏匿。呂出《神仙傳》。

10-67

欒巴口訣:行經山及諸靈廟祠間,存口中有真人字赤靈丈人,侍以玉女二人,一女名華正,一女名攝精。丈人著赤羅袍,玉女二人上下黃衣。所存畢,乃叱吒曰:「廟中鬼神速來,使百邪詣赤靈丈人受斬死,眾精卻千里!」此是三天前軀使者捕鬼之法。即欒豫章也。出《劍經》、《神仙傳》、《虎豹符》及《後漢書》。

10-68

東海小童口訣:道士求仙,勿與女子交,一交而傾一年之藥力。若無所服而行房內,減笄三十年。此上相青童君之別號也。

10-69

東陵聖母口訣:學道慎勿言有,多爲山神百精所試。夜臥,閉目存眼童子在泥丸中。令內視身神,長生升天。劉京亦用此術。出《神仙傳》,今爲海神之宗。劉京,漢末人,出《飛步經》後。

10-70

女仙程偉妻口訣:服食勿食血物,食血物使不得去三尸。乾肉可耳。程偉爲漢期門郎,其婦知房事,見葛洪《內篇》也。

10-71

鳳綱口訣:道士有疾,閉目內視心,使生火以燒身。身盡存之,使精如仿佛,疾病即愈。是痛處存其火,祕驗。出《神仙傳》,能釀百草花以起死者。

10-72

陳安世口訣:道士結頭理髮,及飲食、施履屐、枕褥,勿令非道士者見其理髮,干其飲食,動其履屐,用其枕褥。彼俗尸魄形中之鬼,來侵我神也。所以道士棲山林而幽身者,皆欲遠茲囂穢,絕放人間之業,是恐外物凡百犯其性命也。祕之。陳出《神仙傳》。

10-73

李少君口訣:道士求仙,不欲見死人尸,損神壞氣之極。人君、師父、親愛,不得已而臨之耳。所以道士去世,不事王侯,是無君也。塊然獨存,是無友也。唯父母、師主,不得不臨喪,致感極之哀,不吝性命之傷耳。苟以此故而傷,是以無傷之也。吾其秘之,故口傳焉。漢武臣,出《神仙傳》。

10-74

女仙人劉綱妻口訣:求仙者勿與女子。三月九日、六月二日、九月六日、十二月三日,是其日當入室,不可見女子。六尸亂則藏血擾潰飛越,三魂失守,神彫氣逝,積以致死。所以忌此日者,非但塞遏淫泆而已。將以安女宮。女宮在申,男宮在寅。寅申相刑,刑殺相加。是日男女三尸出于目珠瞳之中,女尸招男,男尸招女,禍害往來,喪神虧正。雖人不自覺而形露已損,由三尸戰於眼中,流血於泥丸也。子至其日,雖至寵之女子,親愛之令婦,固不可相對。我先師但修此道而仙矣,復不及至親無心者矣。子其慎之矣。綱妻出《神仙傳》,又《虎豹符》中。凡此雜事,皆與真經相符,並可按而施用也。

(山水洞宅,暫略)稽神樞四### 11-### 12-### 13-### 14-

(鬼神宮府,暫略)闡幽微五### 15-### 16-

(三君書疏,暫略)握真輔六### 17-

18-

作靜室

18-

所謂靜室者,一曰茅屋、二曰方溜室、三曰環堵31。制屋之法,用四柱三桁二梁,取同種材,屋東西首長一丈九尺,成中一丈二尺,二頭各餘三尺,後溜餘三尺五寸,前南溜餘三尺。棟去地九尺六寸,二邊桁去地七尺二寸。東南開戶,高六尺五寸,廣二尺四寸,用材爲戶扇,務令茂密,無使有隙。南面開牖,名曰通光,長一尺七寸,高一尺五寸。在室中坐,令平眉中有板床,高一尺二寸,長九尺六寸,廣六尺五寸。薦席隨時寒暑,又隨月建周旋轉首。壁牆泥令一尺厚,好摩治之。此法在名山大澤無人之野,不宜人間。入室,春秋四時皆有法。然此蓋本道相承,道家之一事耳,不足爲異也。粗要知,是以及。道機作靜室法,與此異,恐是別有告受者,而不知審的。今存想入室,亦可依之,或云應有經也。

翼真檢七

真誥敘錄

《真誥·運題象》第一,此卷並立辭表意,發詠暢旨,論冥數感對,自相儔會,分爲四卷。 《真誥·甄命授》第二,此卷並詮導行學,誡厲愆怠,兼曉諭分挺,炳發禍福,分爲四卷。 《真誥·協昌期》第三,此卷並修行條領,服御節度,以會用爲宜,隨事顯法。 《真誥·稽神樞》第四,此卷並區貫山水,宣敘洞宅,測真仙位業,領理所闕,分爲四卷。 《真誥·闡幽微》第五,此卷並鬼神宮府,官司氏族,明形識不滅,善惡無遺,分爲二卷。 《真誥·握真輔》第六,此卷是三君在世自所記錄,及書疏往來,非《真誥》之例,分爲二卷。 《真誥·翼真檢》第七。此卷是摽明真緒,證質玄原,悉隱居所述,非《真誥》之例,分爲二卷。 右《真誥》一蘊。其十六卷是真人所誥,四卷是在世記述。

仰尋道經,上清上品,事極高真之業;佛經《妙法蓮華》,理會一乘之致;仙書《莊子內篇》,義窮玄任之境。此三道足以包括萬象,體具幽明,而並各二十〔七〕卷者,當是璇璣七政,以齊八方故也。隱居所製《登真隱訣》,亦爲七貫。今述此《真誥》,復成七〔目〕。五七之數,物理備矣。 夫真人之旨,不同世目。謹仰範緯候,取其義類,以三言爲題。所以《莊篇》亦如此者,蓋長桑公子之微言故也。俗儒觀之,未解所以。

《真誥》者,真人口㖟之誥也,猶如佛經皆言佛說。而顧玄平謂爲《真迹》,當言真人之手書迹也,亦可言真人之所行事迹也。若以手書爲言,真人不得爲隸字;若以事迹爲目,則此迹不在真人爾。且書此之時,未得稱真,既於義無旨,故不宜爲號。

《南嶽夫人傳》載青籙文云:「歲在甲子,朔日辛亥,先農饗旦,甲寅羽水,起安啟年,經乃始傳,得道之子,當修玉文。」 謹推按晉歷,哀帝興寧二年太歲甲子,正月一日辛亥朔,歷忌可祀先農。四日甲寅羽水。正月中炁。「羽」即雨也。起者興也,安者寧也,故迂隱其稱耳。如此則興寧二年正月,南真已降授楊君諸經也。今檢真授中有年月最先者,唯三年乙丑歲六月二十一日定錄所問,從此月日相次,稍有降事。 又按:中候夫人告云:「令種竹北宇,以致繼嗣。」又云:「福和者,當有二子,盛德命世。」尋此是簡文爲相王時,以無兒所請,於是李夫人生孝武及會稽王。福和應是李夫人私名也,于時猶在卑賤。孝武崩時,年三十五,則是壬戌年生,又在甲子前二歲。如此眾真降楊已久矣。 又:定錄以乙丑年六月喻書與長史,云「曾得往年三月八日書」,此亦應是癸亥甲子年中也。 又按:愕綠華以升平三年降,即是己未歲,又在甲子前五年。此降雖非楊君,楊君已知見而記之也。 又按:乙丑歲,安妃謂楊君曰:「復二十二年,明君將乘雲駕龍,北朝上清。」則應以太元十一年丙戌去世。如此二十許載,辭事不少,今之所存,略有數年。尋檢首尾,百不遺一。 又按:眾真未降楊之前,已令華僑通傳音意於長史。華既漏妄被黜,故復使楊令授,而華時文迹都不出世。 又按:二許雖玄挺高秀,而質撓世迹,故未得接真。今所授之事,多是爲許立辭,悉楊授旨,疏以示許爾。唯安妃數條,是楊自所記錄。今人見題目云「某日某月某君㖟許長史及掾某」,皆謂是二許親承音旨,殊不然也。今有二許書者,並是別寫楊所示者耳。 又按:掾自記云「泰和三年行某道」,二錄是二年受,自三年後,無復有疏。長史正書既不工,所繕寫蓋少。今一事乃有兩三本,皆是二許重寫,悉無異同。然楊諸書記,都無重本。明知唯在掾間者,于今頗存,而楊間自有,杳然莫測。自楊去後六七年中,長史間迹亦悉不顯。 又按:今所詮綜年月,唯乙丑歲事最多,其丙寅、丁卯,各數條而已。且第一卷猶可領略次第,其餘卷日月前後參差,不盡得序。 又按:凡所注日月某受,多不書年。今正率其先後,以爲次第。事有斷絕,亦不必皆得。又本無年月及不注某受者,並不可知,依先闕之。 又按:真授說餘人好惡者,皆是長史因楊請問,故各有所答,並密在許間,于時其人未必悉知。 又按:併衿接景,〔楊〕、安亦灼然顯說。凡所興「有待」、「無待」諸詩,及辭喻諷旨,皆是雲林應降嬪仙侯事義,並亦表著。而南真自是訓授之師,紫微則下教之匠,並不關儔結之例,但中候昭靈,亦似別有所在。既事未一時,故不正的的耳。其餘男真,或陪從所引,或職司所任。至如二君,最爲領據之主。今人讀此辭事,若不悟斯理者,永不領其旨。故略摽大意,宜共密之。 又按:二許應修經業,既未得接真,無由見經,故南真先以授楊,然後使傳。傳則成師,所以長史與右英書云「南真哀矜,去春使經師見授洞房」云云,而二許以世典爲隔,未崇禮敬,楊亦不敢自處。既違真科,故告云「受經則師,乃恥之耶?」然則南真是玄中之師,故楊及長史,皆謂爲玄師。又云「疾者當啟告於玄師,不爾不差」,而長史與右英及眾真書,亦稱「惶恐言」者,此同於師儀爾,實非師也。 又按:楊書中有草、行多儳黵者,皆是受旨時書。既怱遽貴略,後更追憶前語,隨復增損之也。有謹正好書者,是更復重起以示長史耳。 又按:三君手書,今既不摹,則混寫無由分別,故各注條下。若有未見真手,不知是何君書者,注云「某書」。又有四五異手書,未辨爲同時使寫、爲後人更寫,既無姓名,不證真偽。今並撰錄,注其條下,以甲乙丙丁,各甄別之。 又按:書字中有異手增損儳改,多是許丞及丞子所爲,或招引名稱,或取會當時,並多浮妄,而顧皆不能辨,從而取之。今既非摹書,恐漸致亂惑,並隨字注銘。若是真手自治,不復顯別。 又按:三君手迹,楊君書最工,不今不古,能大能細,大較雖祖效郄法,筆力規矩,並於二王。而名不顯者,當以地微,兼爲二王所抑故也。掾書乃是學楊,而字體勁利,偏善寫經畫符,與楊相似,鬱勃鋒勢,迨非人功所逮。長史章草乃能,而正書古拙,符又不巧,故不寫經也。隱居昔見張道恩善別法書,歎其神識。今睹三君跡,一字一畫,便望影懸了。自思非智藝所及,特天假此監,令有以顯悟爾。 又按:三君手書作字有異今世者,有龜、龍、虛、華、顯、服、寫、辭、闕、關之例,三君同爾。其楊「飛」,掾「飛」。楊「我」,掾「我」。楊「靈」,長史「靈」、掾「靈」。楊「真」,長史「真」。楊「師」,掾「師」。楊「惡」,長史「惡」。此其自相爲異者。又鬼「魔」字皆作「摩」,「淨潔」皆作「盛潔」,「盛貯」皆作「請貯」,凡大略如此,亦不可備記。恐後人以世手傳寫,必隨世改動,故摽示其例,令相承謹按爾。此諸同異,悉已具載在《登真隱訣》中。 又按:三君書字,有不得體者,於理乃應治易,要宜全其本跡,不可從實。闇改則澆流散亂,不復固真。今並各朱郭疑字,而注其下。 又按:三君多書荊州白箋,歲月積久,或首尾零落,或魚爛缺失,前人糊㩉,不能悉相連補,並先抄取書字,因毀除碎敗。所缺之處,非復真手。雖他人充題,事由先言。今並從實綴錄,不復分析。 又按:三君書有全卷者,唯《道授》二許寫,《酆都宮記》是楊及掾書,並有首尾完具,事亦相類。其餘或五紙三紙、一紙一片,悉後人糊連相隨,非本家次比。今並挑拔,取其年月事類相貫,不復依如先卷。 又按:眾真辭旨,皆有義趣,或詩或戒,互相酬配。而顧所撰《真迹》,枝分類別,各爲部卷,致語用乖越,不復可領。今並還依本事,并日月、紙墨相承貫者,以爲詮次。 又按:《起居》、《寶神》及《明堂》、夢祝、〔朮〕敘諸法,十有餘條,乃多是抄經,而無正首尾,猶如「日芒」、「日象」,「玄白」、「服霧」之屬,而顧獨不撰用,致令遺逸。今並詮錄,各從其例。 又按:有未見真本,復不測有無流傳,所記舛駁不類者,未敢便頓省除,皆且注所疑之意,各於條下。 又按:所載洞宮及諸山仙人氏族,並欲以外書詳注,出其根宗,恐大致顯泄,仰忤冥軌。唯有異同疑昧者,略摽言之。其酆宮鬼官,乃可隨宜顯說。 又按:此書所起,以真降爲先。然後眾事繼述。真降之顯在乎九華,而顧撰最致末卷。 又:先生事迹,未近真階,尚不宜預在此部。而顧遂載王右軍父子書傳,並於事爲非。今以「安記」第一,省除許傳,別充外書神仙之例。唯先生成仙之後與弟書一篇,留在下卷。 又:長史書即是問華陽事,華陽事仍是答長史書,強分爲兩部,於事相失。今依旨還爲貫次。又顧所記二許年月,殊自違僻。今謹依真㖟檢求,又以許家譜參校,注名異同,在此卷後。 又按:三君書迹,有非疏真㖟,或寫世間典籍,兼自記夢事及相聞尺牘,皆不宜雜在《真誥》品中。既寶重筆墨,今並撰錄,共爲第六一卷。顧所遺者,復有數條,亦依例載上。 又:《真誥》中,凡有紫書大字者,皆隱居別抄取三君手書。經中雜事,各相配類,共爲證明。諸經既非聊爾可見,便於例致隔。今同出在此,則易得尋究。又此六篇中有朱書細字者,悉隱居所注,以爲志別。其墨書細字,猶是本文。

真經始末

伏尋上清真經出世之源,始於晉哀帝興寧二年太歲甲子,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下降,授弟子瑯琊王司徒公舍人楊某,使作隸字寫出,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某并第三息上計掾某某。二許又更起寫,修行得道。凡三君手書,今見在世者,經傳大小十餘篇,多掾寫;真㖟四十餘卷,多楊書。琅琊王即簡文帝在東府爲相王時也。長史、掾立宅在小茅後雷平山西北,掾於宅治寫修用,以泰和五年隱化,長史以泰元元年又去。掾子黃民,時年十七,乃收集所寫經符秘籙歷歲。於時亦有數卷散出在諸親通間,今句容所得者是也。 元興三年,京畿紛亂,黃民乃奉經入剡,長史父昔爲剡縣令,甚有德惠,長史大兄亦又在剡居,是故投憩焉。爲東闡馬朗家所供養。朗一名溫公。朗同堂弟名罕,共相周給。時人咸知許先生得道,又祖父亦有名稱,多加宗敬。錢塘杜道鞠,即居士京產之父。道業富盛,數相招致。于時諸人並未知尋閱經法,止稟奉而已。 至義熙中,魯國孔默崇信道教,爲晉安太守,罷職還至錢塘,聞有許郎,先人得道,經書具存,乃往詣許。許不與相見,孔膝行稽顙,積有旬月,兼獻奉殷勤,用情甚至。許不獲已,始乃傳之。孔仍令晉安郡吏王興繕寫。興善有心尚,又能書畫,故以委之。孔還都,唯寶錄而已,竟未修用。元嘉中,復爲廣州刺史。及亡後,其子熙先、休先,才學敏贍,竊取看覽,見《大洞真經》說云「誦之萬遍,則能得仙」,大致譏誚,殊謂不然。以爲仙道必須丹藥煉形,乃可超舉,豈有空積聲詠,以致羽服。兼有諸道人助毀其法,或謂不宜蓄此,因一時焚蕩,無復孑遺。此當是冥意,不欲使流傳於外世故也。後熙先等復與范曄同謀被誅也。 王興先爲孔寫,輒復私繕一通。後將還東修學,始濟浙江,便遇風淪漂,唯有《黃庭》一篇得存。興乃自加切責,仍住剡山。稍就讀誦,山靈即火燒其屋。又於露壇研詠,俄頃驟雨,紙墨霑壞,遍數遂不得畢。興深知罪譴,杜絕人倫,唯書歷日貿糧,以續炁命。其子道泰爲晉安船官督,資產豐富,數來拜獻,兼以二奴奉給。興一無留納,而終乎剡山。於是孔、王所寫真經二本,前後皆滅,遂不行世。此當是興先不師受,妄竊寫用,所致如此也。 復有王靈期者,才思綺拔,志規敷道,見葛巢甫造構《靈寶》,風教大行,深所忿嫉,於是詣許丞求受上經。丞不相允,王凍露霜雪,幾至性命。許感其誠到,遂復授之。王得經欣躍,退還尋究,知至法不可宣行,要言難以顯泄,乃竊加損益,盛其藻麗,依王、魏諸傳題目,張開造制,以備其錄。並增重〔⿰貝危〕信,崇貴其道,凡五十餘篇。趍競之徒,聞其豐博,互來宗稟。傳寫既廣,枝葉蘩雜,新舊渾淆,未易甄別。自非已見真經,實難證辨。其點綴手本,頗有漏出,即今猶存。又朱先生僧摽學褚公伯玉,語云:「天下才情人,故自絕群。吾與王靈期同船發都,至頓破崗埭,竟便已作得兩卷上經,實自可訝。」自靈期已前,上經已往往舛雜。弘農楊洗,隆安〔一〕四年庚子歲,於海陵再遇隱盟上經二十餘篇,有數卷非真。其云尋經已來一十二年,此則楊君去後,便以動作,故《靈寶經》中得取以相揉,非都是靈期造製,但所造製者自多耳。今世中相傳流布,京師及江東數郡,略無人不有,但江外尚未多爾。此當是道法應宣,而真妙不可廣布,故令王造行此意也。 王既獨擅新奇,舉世崇奉,遂託云真授,非復先本。許見卷帙華廣,〔⿰貝危〕信豐厚,門徒殷盛,金帛充積,亦復莫測其然。乃鄙閉自有之書,而更就王求寫。於是合迹俱宣,同聲相贊,故致許、王齊轡,真偽比蹤,承流向風,千里而至。 後又有菜買者,亦從許受得此十數卷,頗兼真本。分張傳受,其跡不復具存。菜買善行下道之教,於上經不甚流傳也。 馬朗既見許所傳王經,卷目增多,復欲更受,營理〔⿰貝危〕信,克日當度。忽夢見有一玉碗從天來下,墜地破碎,覺而發疑,云:「此經當在天爲寶,下地不復堪用。」於是便停。論馬朗雖不修學,而寶奉精至,夢既不凡,解之又善,亦應是得道人。 元嘉六年,許丞欲移歸錢塘,乃封其先真經一廚子,且付馬朗淨室之中,語朗云:「此經並是先靈之迹,唯須我自來取,縱有書信,慎勿與之。」乃分持經傳及雜書十數卷自隨,來至杜家。停數月,疾患,慮恐不差,遣人取經。朗既惜書,兼執先旨,近親受教敕,豈敢輕付,遂不與信。俄而許便過世,所齎者因留杜間,即今世上諸經書悉是也。許丞長子榮弟,迎喪還鄉。服闋後,上剡就馬求經。馬善料理,不與其經。許既慚戢,不復苦索,仍停剡住。因又以靈期之經,教授唱言,並寫真本。又皆注經後云「某年某月某真人授許遠遊」,于時世人多知先生服食入山得道,而不究長史父子事跡故也。人亦初無疑悟者。經涉數年中,唯就馬得兩三卷真經,頗亦宣泄。今王惠朗諸人所得者是也。元嘉十二年,仍於剡亡,因葬白山。榮弟在剡,大縱淫侈,都不以經學爲意,所以何公在馬家快得尋寫。 馬朗、馬罕敬事經寶,有過君父。恒使有心奴子二人,一名白首,一名平頭。常侍直香火,洒掃拂拭。每有神光靈炁,見於室宇。朗妻頗能通見,云:「數有青衣玉女,空中去來,狀如飛鳥。」馬家遂致富盛,資產巨萬,年老命終。朗子洪,洪弟真,罕子智等,猶共遵向,末年事佛,乃弛廢之爾。此當是經運應出所致也。 山陰何道敬,志向專素,頗工書畫。少遊剡山,爲馬家所供侍,經書法事,皆以委之。見此符跡炳煥,異於世文,以元嘉十一年,稍就摹寫。馬罕既在別宅,兼令何爲起數篇,所以二錄合本,仍留罕間。何後多換取真書,出還剡東墅青壇山住,乃記說真經之事,可有兩三紙。但何性鄙滯,不能精修高業,後多致散失,猶餘數卷。今在其女弟子始豐後堂山張玉景間。何常以彭素爲事,質又野朴。顧居士聞其得經,故往詣。尋詣正遇見荷鋤外還,顧謂是奴僕,因問何公在否,何答不知,於是還里,永不相見。顧留停累日,〔請〕苦備至,遂不接之。時人咸以何鄙恥不除,而失知人之會也。何既分將經去,又泄說其意。馬朗忿恨,乃洋銅灌廚籥,約敕家人,不得復開。 大明七年,三吳饑饉,剡縣得熟,樓居士惠明者,先以在剡,乃復攜女師鹽官鍾義山、眷屬數人,就食此境。樓既善於章符,五行宿命亦皆開解,馬洪又復宗事,出入堂靜,備睹經廚。先已見何所記,意甚貪樂,而有鐍嚴固,觀覽無方。景和元年乃出都,令嘉興殳季真啟敕封取。景和既猖狂,樓謂上經不可出世,乃料簡取真經真傳及雜㖟十餘篇,乃留置鍾間,唯以豁落符及真㖟二十許小篇并何公所摹二錄等將至都。殳即以呈景和,於華林暫開,仍以付後堂道士。泰始初,殳乃啟將出私解。 陸修靜南下,立崇虛館,又取在館。陸亡,隨還廬山。徐叔摽後將下都,及徐亡,仍在陸兄子瑰文間。此中有三君所書真受,後人糊連裝㩉,分爲二十四篇。建元三年,敕董仲民往廬山營功德。董欲求神異,徐因分楊書一篇爲兩篇與董,還上高帝。高帝以付五經典書戴慶。戴慶出外,仍將自隨。徐因亡後,弟子李果之又取一篇及豁落以去。所餘惟二十一篇,悉以還封昭臺也。 樓從都還,仍住剡。就鍾求先所留真經,鍾不以還之。乃就起寫,久久方得數篇。既與馬洪爲恨,移歸東陽長山。馬後遂來潛取,而誤得他經。樓中時似複有所零落,今猶應一兩篇在。其二卷已還封昭台。


孔璪賤時,杜居士京產將諸經書往剡南墅大墟住,始與顧歡、戚景玄、朱僧摽等數人共相料視。顧先已寫在樓間經,粗識真書,於是分別選出,凡有經傳四五卷,真㖟七八篇,今猶在杜家。其經二卷並真㖟,已還封昭台。宋大明末,有戴法興兄延興作剡縣,亦好道,及吳興天目山諸玄秀,並頗得寫杜經。樓從弟道濟及法真、鍾興女傅光,並得寫樓、鍾間經,亦互相通涉。雖各摹符,而殊多麤略,唯加意潤色,滑滓取好,了無復規矩鋒勢,寫經又多浮謬。至庚午歲。隱居入東陽道,諸晚學者,漸效爲精。山陰潘文盛、錢塘杜高士、義興蔣弘素、句容許靈真,並是能者。時人今知摹二王法書,而永不悟摹真經。經正起隱居手爾,亦不必皆須郭填,但一筆就畫,勢力殆不異真。至於符無大小,故宜皆應郭填也。 泰始四年,終於剡,移還始寧岧山,馬智晚爲眾僧所說,改事佛法,悉以道經數十卷送與鍾,皆是何公先爲其父寫者,亦有王靈期雜經.唯四五篇并真㖟,六七篇是真手,不關樓所得者。其經二卷〔並〕真㖟等,悉已還封昭臺。鍾亡後,所餘亡,應在兄女及戚景玄處。 昔有陳雷者,東陽人,是許長史門附,謹敬有心。長史常使典看經書,頗加訓授。其亦換有所寫,兼得長史自步七元星圖。長史去後,因還東陽,義熙十三年,與東陽太守任城魏欣之兄子二人共合丹。丹成,三人前後服,服皆有神異,託迹暫死,化遁而去。雷有孫名某,號爲長樂,今居永康橫江橋北。菁山道士樊仙,亦頗就得所寫經書,但步圖猶在其處,今所服用,即是其本。自此前凡諸經書在處者,其篇數並別有目錄。若止零牒一兩篇者,今復顯題卷目如後。

楊書《靈寶五符》一卷,本在句容葛粲間。泰始某年,葛以示陸先生,陸既敷述真文赤書、人鳥五符等,教授施行已廣,不欲復顯出奇迹,因以絹物與葛請取,甚加隱閉。顧公聞而苦求一看,遂不令見,唯以傳東陽孫遊嶽及女弟子梅令文。陸亡,亦隨還廬山,徐叔摽後將出。徐亡,乃在陸瓌文間。已還封昭臺。 楊書《王君傳》一卷,本在句容葛永真間,中又在王文清家,後屬茅山道士葛景仙。已還封昭臺。 掾書《飛步經》一卷,本在句容嚴虬家。大明七年,饑荒少糧,其里王文清以錢食與嚴,求得之,因在王家。已還封昭臺。 掾書《西嶽公禁山符》、楊書《中黃制虎豹符》凡二短卷,本上虞吳曇拔所得許丞一瓠𤬛雜道書,吳以此二卷與褚先生伯玉。伯玉居南霍,遊行諸山,恆帶自隨。褚亡,留在弟子朱僧摽間。後褚第五弟之孫名仲儼,又就朱取之。已還封昭臺。吳曇拔者,上虞且靡人,頗有才致,初爲道士,許丞以一瓠𤬛書,皆三君小小要用雜訣,以與之。其後事佛出家,悉分散乞人都盡。後又罷佛還俗,遂留宕而終。諸書訣並未測所在。 掾書《太素五神》、《二十四神》并《回元隱道經》一卷,及《八素陰陽歌》一卷,並東陽章靈民先出都遇得之。章于時未識真書,唯言是道家常經而已。歸東陽,以示顧,顧不即向道,仍留之,分《迴元》爲二卷。章後既知,方就求得,今在章間。其《二景歌》一卷,章已與孫公。已還封昭臺。章云:「于時又有《曲素》、《金真》、《金華》等數卷,魚爛穿壞。既未悟其真手,不知㩉錄,惟寫取文字而已,經本悉埋藏之也。」 掾書所佩《列紀》、《黃素書》一短卷,本許丞以與弟子蘇道會,道會以授上虞何法仁,法仁以傳朱僧摽,僧摽以奉鍾法師。樓居士見而求取,今猶應在樓間。 掾抄《魏傳》中《黃庭經》并復真授數紙,先在剡山王惠朗間。王亡後,今應是其女弟子及同學章靈民處。 永興有一姓解家者,昔亦經供養許郎,又得小小雜書。後菁山女道士樊妙羅,因緣得其楊書《酆宮事》一卷。樊亡,在其女弟子沈偶間。沈又以與四明山孔總。已還封昭台。解家所餘,今絕蹤迹。又聞山陰及錢塘數家,皆有古經,恐脫雜真書,從來遂未獲尋撿。想好學挺分之子,可殷勤求之。脫有所得,見使一睹,則瓊礫辨矣。又魏夫人小息遐爲會稽時,攜夫人巾箱法衣,并有經書,自隨供養,後仍留山陰。于今尚在,未獲尋求之。

(暫略)真胄世譜

此是今日〔仰〕述,故可稱真胄。

Notes


  1. 己未,359 年 

  2. 真靈位業圖、雲笈七籤卷九十七俱作「仁」。 

  3. 乙丑,365 年。是年始降授。 

  4. ⿱乂厷,同“吝”,後“吝”字當爲此字。 

  5. 疑爲“乘” 

  6. 楊君也。助斷句。 

  7. ⿰氵罔,同“漭”。 

  8. ⿰忄名 

  9. 觀前後日期,疑「二」爲衍字。 

  10. 案趙益點校版、吉川忠夫麥谷邦夫編朱越利譯版中,此右皆僅四條,且未有注釋。今暫存原貌。 

  11. ⿸疒抄,《雲笈七籤》、諸真歌頌作“抄”。 

  12. ⿰貝危,音 guì。
    『說文解字』資也。从貝爲聲。或曰:此古貨字,讀若貴。詭僞切。
    【玉篇】同䞈。(【類篇】財也。或从危作𧵥(⿰貝危)。又【玉篇】古文貨字。)
    又【集韻】五寡切,音瓦。財也。 

  13. ⿱罒⿰爿片 

  14. ⿰𧾷冉 

  15. ⿰片聶 

  16. 疑爲“朮” 

  17. ⿰金箴,同“鍼”。 

  18. ⿰犭乇 

  19. ⿱⿳卝罒冖厶 

  20. 案當爲今“鎮心丸”,藥方見於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。此書並有“大鎮心丸”及“鎮心丸”兩方,其中“鎮心丸”方中用“牛黃”、“銀屑”及“水銀”,當是。 

  21. ⿰害兮 

  22. ⿰月疑 

  23. 似《洞真西王母寶神起居經·西王母寶生无死玉經》中同“太上虛皇保生神咒經”之部分內容。 

  24. 按前載“櫛髮呪”與此有異。前爲“左爲隱月,右爲日根”,此爲“右爲隱月,左爲日根。”其中差異爲日月之左右,待後補。
    9-44條,“日居左,月居右”。
    據梁陶弘景《登眞隱訣》,“此祝中云左月右日者,是陰陽互相入,即《紫文》三魂飛精之義”,則此處玄師所講爲常態,安妃所講則據《紫書靈文》。且據梁陶弘景《登眞隱訣》中僅有前呪,疑當依安妃法。 

  25. 據張超然的碩士論文 (2008),此處“洞訣”當爲“洞房要訣”而非《大洞眞經》。
    張超然. (2008). "第八章《大洞真經》的實踐與發展". 系譜、教法及其整合:東晉南朝道教上清經派的基礎研究. 博士論文. 國立政治大學. 注釋 10. p.226. 

  26. 《金陵叢書(乙集)·真誥》中所載符與此道藏本大同小異。 

  27. ⿴口コ,中華書局作𣅍(⿴囗日) 

  28. ⿹㠯𠃌,中華書局作⿵冂月 

  29. 據陶弘景《本草經集注》:“朮乃有兩種:白朮葉大有毛而作椏,根甜而少膏,可作丸散用;赤朮葉細無椏,根小苦而多膏,可作煎用。”按此處之“朮”當爲“赤朮”,即當爲茅山之特産蒼朮。後同。 

  30. ⿴囗⿲丨丨丨 

  31. 茅屋指用茅草覆蓋,方溜指靜室四周皆有屋簷,環堵指四壁環繞。(東晉南朝時的道教上清派_馮錦榮(FUNG Kam Wing))